三、“十二五”期间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一)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年目标任务基础上,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切实落实“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工作重心,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平等竞争、管理规范、充满活力的医疗市场体系;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重大疾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预警与处理能力;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到2015年提高到50元/人·年,全面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积极扩大基本药物使用范围,努力推进合理用药,切实减轻群众负担;大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实现“患者满意、医院满意、政府满意”的改革目标。
构建基层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形成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的基层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广覆盖、多层次的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
(二)科学编制城乡医疗卫生资源规划。按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主体功能区产业组团、人口聚集情况,逐步完善城市新区、规划功能区特别是天府新区的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科学制定并实施《成都市区域卫生规划(2011-2020年)》、《成都市卫生资源布局规划(2011-2020年)》,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合理规划城乡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三)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增加。到2015年,全市规划设置二级及以上医院127所(含三级医院60所)。充分发挥驻蓉部省级医院和军队医院的技术、人才优势作用,不断增强发展潜力;推动市级医院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大力提升市级医院综合实力;根据老龄人口变化及对医疗康复保健服务需求,规划建设一批老年康复医疗中心;加大国际知名医疗机构的引入力度,在天府新区引进1-2所具有国际医疗服务水平的医疗机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民营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驻蓉部省级医院、军队医院、市级医院与民营医院各具特色、差异化竞争、错位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增加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的总量,充分发挥我市作为辐射整个西南片区的区域医疗卫生中心的作用。
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三级网络体系,每个郊区(市)县建设1所二级甲等标准的综合医院,条件具备的创建为三级综合医院,确保城乡居民在危急重病时出行1个小时能够到达三级医院接受救治。巩固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基层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其综合服务能力,形成小病在基层医疗机构、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医疗机构的分级就医格局。在新建小区、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配套建设医疗机构,构建完善15分钟健康圈。
(四)切实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1.继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健全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骨干,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网底,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公共卫生服务重心下移到社区和村组,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通过建立纵贯城乡的、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确保城乡居民均等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切实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完善市、区(市)县、乡镇三级疾病控制网络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市疾控中心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区(市)县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用房、实验室、车辆等硬件配置水平。健全基层疾病控制网络,明确基层卫生机构疾病控制功能、硬件和人员要求,开展培训指导和绩效考核,提高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能力。完善疾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提升预测预警能力和水平。按照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各类传染病、主要慢性病等不同疾病防治要求,在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积极开展防治工作,稳步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遏制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