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规律,保护生态。兼顾当前利益与长远发展,促进资源利用减量化与再利用,推行循环农业生产模式,保护农村生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
二、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
(一)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着力建设主城近郊都市农业示范区,拓展农业功能,突出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农科工贸等服务型农业及设施农业、园艺农业。大力建设渝西现代农业示范带,强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平台建设,突出“米袋子”、“菜篮子”和“果盘子”保障功能。加快建设“两翼”山地特色农业基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发闲置资源,重点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的特色农业。
(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市重点发展粮油、蔬菜、畜牧、柑橘、渔业、林果、中药材、花卉、茶叶、蚕桑和烟叶11个产业。粮油产业要推广良种良法,开展高产创建,实施错季发展、轮种轮植,充分挖掘增效潜力。柑橘产业要坚持高标准建园、集中连片发展,鲜食与加工品种相结合,重点发展晚熟柑橘,着力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蔬菜产业要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有机蔬菜,确保市场供给,扩大精深加工,提高种植效益。畜牧产业要稳量提质发展生猪,推广适度规模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以优质肉牛、肉羊、肉兔、土鸡为主,推广种草养畜及健康养殖模式。要以三峡库区为重点,充分利用各类江、河、库、塘、池等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各区县(自治县)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立足资源优势,按照“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合理确定有市场、有潜力、有效益、有特色的重点产业。
(三)建设优势农产品基地。按照“生产基地重点化、重点基地区域化、区域发展优势化”思路,建设区域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到2017年,优质中稻、豆类、玉米、专用马铃薯、油菜等生产基地占粮油播种面积的比重超过80%,建成优质粮油品种良繁基地12个,优质粮油基地1000万亩。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冬季蔬菜基地、高山蔬菜基地、榨菜种植加工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100万亩,年产量1800万吨,蔬菜行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建成优质肉猪、草食牲畜、家禽等生产基地70个。
三、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
(一)大力培育农业品牌。完善农业标准体系,逐步对大宗优势农产品生产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新增培育一批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力争3年内,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引导扶持农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发展。强化农产品宣传推介,树品牌创名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追溯体系,全面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推进农产品保鲜、包装、贮运等技术研发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