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大财税扶持力度。
全面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和《关于加快我省旅游业改革与发展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粤发〔2008〕20号)等文件在财政、税收方面的相关扶持政策。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宣传推广、人才培训、旅游扶贫、规划编制、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支持旅游企业或项目申报中央和省财政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按照有关规定,对省重大旅游产业集聚区、旅游重点项目建设落实相应的税费优惠政策。推动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用水、用电、用气同网同价政策,切实减轻旅游企业负担。允许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
(五)优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环境。
大力开发满足新业态、新岗位需求的旅游紧缺人才。积极探索校企人才双向交流机制。加强现有旅游类院校和专业建设,扩大旅游类中等职业教育培养规模,加强旅游产学研合作。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评定制度,健全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实施吸引国际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离退休人才进入旅游行业的弹性用人机制和柔性流动政策。
附件1:
各地级以上市旅游发展指引
地市
| 发展指引
|
广州
| 以建设国际旅游中心城市为目标,塑造“千年商都、岭南文化、美食之都、生态新城”品牌,整合“山、水、城、花”优势旅游资源,打造中部历史文化、商贸会展旅游核心区及新中轴现代都市文化休闲旅游带和珠江水文化休闲旅游带,培育北部休闲度假和南部滨海旅游新亮点,积极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发展。
|
深圳
| 强化“创意深圳、时尚之都”的整体旅游形象,展现现代都市特区、广东改革开放窗口的都会风貌,优化提升主题公园、会展旅游、都市休闲和滨海度假,培育一系列高端旅游产品。将大鹏半岛打造为新的旅游增长极。深度拓展深港旅游合作。
|
珠海
| 大力培育“浪漫之城、幸福珠海”城市旅游品牌,加快建设国际商务休闲旅游度假区。重点开发海岛、主题公园、温泉、会展、香山文化等旅游产品。培育横琴岛、万山群岛为旅游经济新增长点。鼓励游艇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加快珠中江区域旅游一体化,深化珠澳旅游合作。
|
汕头
| 培育“海风潮韵、休闲之都”旅游形象,重点开发滨海、海岛、美食、华侨文化、动漫创意等旅游产品,打造世界潮人宜居休闲之都。积极推动南澳岛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加大旅游商品和旅游制造业开发力度。建设广东对台旅游桥头堡。
|
佛山
| 完善提升“狮舞岭南、传奇佛山”形象,大力挖掘康有为、黄飞鸿、李小龙等名人文化旅游潜力,重点开发西樵山、南风古灶、南海西岸等旅游项目,加快开发旅游名镇名村和特色旅游商品,提升南国武术、美食顺德旅游品牌。
|
韶关
| 提升“元起丹霞、禅韵韶关”形象,发挥名山名寺效应,重点开发大丹霞、大南华、大南岭、大珠玑,建设全省旅游观光高地、生态发展主体功能旅游区、自驾车旅游示范基地。大力开拓中远程客源市场,加快粤湘赣红三角区域旅游合作。
|
河源
| 塑造“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品牌,创建广东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加快建设完善万绿湖、东江·巴登城、林寨古村、赵佗故城、恐龙遗迹公园、九连山等旅游项目,优化提升温泉度假旅游产品。
|
梅州
| 塑造“世界客都、休闲梅州”品牌,重点开发客家文化、山地度假、红色旅游、温泉养生等旅游产品。加快创建国家级的文化旅游特色区。着力打造大埔名人名居旅游线、丰(顺)五(华)兴(宁)温泉度假养生线、蕉(岭)平(远)秀美山水线。积极参与粤闽赣旅游联动。
|
惠州
| 以“休闲惠州、度假胜地”为品牌,以环南昆山度假旅游圈、巽寮湾旅游度假带、罗浮山道教养生旅游基地为重点,深入挖掘东樵文化、东坡文化和客家文化,开发山地、森林、滨海、温泉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系列。
|
汕尾
| 塑造“彭湃故里、滨海汕尾”品牌,着力发展滨海度假、红色旅游、宗教旅游、山地休闲旅游。推动红海湾海洋运动旅游区、品清湖旅游区、碣石玄武山-金厢滩海滨度假区、赤石温泉度假旅游区、海丰莲花山-湿地生态游览区等旅游项目建设。完善鲘门旅游驿站。
|
东莞
| 以“IT名城、会展商都”为主题,以高星级酒店群为依托,重点开发商务会展、都市休闲、时尚娱乐、特色购物等旅游产品。深入开发虎门中国近代史文化公园、袁崇焕纪念园、松山湖、可园、粤晖园、南社村等旅游产品。
|
中山
| 围绕“中山故里”旅游品牌,以孙中山故里旅游区为龙头,深入挖掘名人文化,建设大香山文化旅游圈中心城市,开发文化休闲旅游产品。以“一镇一品”带动“一镇一游”,发展直销旅游和商贸会展旅游。结合宜居城市建设,发展都市休闲度假旅游。
|
江门
| 打造“中国第一侨乡”品牌。大力发展侨乡都市游、世遗文化游、滨海度假游、温泉休闲游、乡村生态游五大旅游板块,重点开发世界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恩平地热国家地质公园、台山川岛旅游金三角。加快新会银洲湖、海龙湾等旅游项目建设。
|
阳江
| 树立“碧海银滩、船说阳江”旅游形象,重点开发以南海一号为代表的海上丝路文化游、滨海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温泉养生等产品。抓好海陵岛、凌霄岩、大东湖、凤凰湖、阳春温泉、高流墟、鹅凰嶂等项目升级改造和建设。特色化打造沙扒和东平两个渔家风情小镇。
|
湛江
| 以“黄金海岸、热带绿都、天南古邑、魅力港城”为特色,重点开发滨海度假、火山地貌科普游、热带-南亚热带四季果乡游、美食旅游、海防文化游等产品,建设好“五岛一湾”旅游休闲度假区。推出“雷州半岛风情游”。积极融入环北部湾旅游圈,对接海南国际旅游岛。
|
茂名
| 塑造“中国荔乡、冼太故里、滨海茂名”品牌。以滨海旅游、山地度假、果乡旅游、温泉养生为重点,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浮山生态旅游区、环水东湾国家级滨海旅游产业试验区、放鸡岛、冼太文化旅游区、天马山、鳄鱼基地、御水古温泉等景区景点。
|
肇庆
| 塑造“国砚名都、山水肇庆”品牌。以山水休闲、森林度假和乡村旅游为重点,建设自驾车千里旅游画廊。打造环星湖休闲度假圈。深入挖掘端砚文化、龙母文化、包公文化,重点开发龙母文化创意产业园、孔圣文化园、封开国家地质公园、四会天光墟等项目。
|
清远
| 围绕“精心营造珠三角后花园”的发展思路,整合温泉、漂流、溶洞、自然山水、历史人文、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突出生态休闲、康体养生、民族风情特色,打造北江旅游带、英西峰林走廊、连州地下河、仙湖温泉、南岗千年瑶寨等拳头旅游产品。培育节庆赛事旅游品牌。
|
潮州
| 围绕“相约广济古桥、走进潮人故里”城市形象,擦亮“文化潮州”旅游品牌,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古城文化旅游区为龙头,着力建设潮汕文化展示基地和广东旅游商品制造业基地。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打造环古城乡村文化旅游集群。
|
揭阳
| 以打造“岭南水城、潮汕之源”特色旅游城市为目标,塑造商务休闲旅游品牌,重点开发商务购物旅游、山地休闲度假、宗教历史文化等旅游产品,建设大北山生态旅游产业园、阳美玉都、三山国王祖庙、古城风情旅游区、南岩古寺、大南山八国风情园、榕江观音阁等项目。
|
云浮
| 进一步打响“中国禅都、六祖故里”旅游品牌,以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为龙头,重点开发禅宗文化、石艺文化、南江文化、温泉、果乡旅游、山地度假等旅游产品。充分发挥粤桂旅游大通道的重要节点作用,开发蟠龙天湖、神仙滩、大王山、龙湾等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