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旅游名镇名村培育工程。
积极对接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村)、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和广东省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结合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建设100个旅游特色镇、1000个旅游特色村。依托自然山水旅游资源和乡村田园风光,加快推进南海西樵镇、惠东县巽寮镇、阳江沙扒镇、高州根子镇、梅县雁洋镇等30个生态山水旅游名镇和500个自然生态旅游名村建设。依托传统特色制造业和服务业,打造中山古镇、佛山大沥镇、东莞厚街镇、汕尾鲘门镇等30个特色工商业旅游名镇。促进古村落、古建筑群和名人故居等文物古迹与旅游相结合,建设番禺沙湾广府文化古镇、吴阳粤西文化古镇、新丰客家文化古镇、赤坎华侨文化古镇等40个文化旅游名镇,以及广州黄埔名村、深圳大芬村、龙门嘉义庄等500个文化旅游名村。
(五)绿道旅游开发工程。
倡导“慢旅游、慢生活”休闲理念,在绿道网络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基础上,制订绿道旅游规划和标准,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引导旅游企业深度开发绿道旅游产品。以绿道网为依托,串联周边森林绿地、天然水系、历史古迹、乡村农家等旅游资源,建立由绿道自驾游、绿道自行车游、绿道水上游等特色项目组成绿道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延伸绿道旅游产业链。加快发展“海上绿道”旅游。到2015年,创建6至8个绿道旅游示范市,评选50个绿道旅游示范点,各地级以上市分别打造3至5条绿道旅游精品线路,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绿道旅游品牌,使绿道旅游成为我省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旅游新名片。
(六)自驾游开发推广工程。
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建设一批自驾游驿站、咨询服务中心、汽车旅馆、汽车营地和房车营地。加强自驾游交通安全防范和救援体系建设。到2020年,自驾游标准体系和通往主要景区的道路交通指引标识基本完善。依托游客接待量较大的重点景区、主要入粤节点、高速公路服务区、风景优美的路段,合理配置自驾游补给系统,完善旅游资讯服务。到2020年,全省建成80至100个设施完善的自驾游驿站。加快发展汽车租赁服务,培育一批异地租还汽车租赁服务公司。鼓励并规范车友会、汽车俱乐部、自驾游协会等各种形式的自驾游俱乐部发展。重点打造4条自驾游精品线路:(1)经由云浮、肇庆连通广西的西江千里旅游画廊;(2)广宁竹海-怀集燕岩-连山大旭山-连南千年瑶寨-连州地下河-阳山第一峰-清新温矿泉;(3)英西峰林走廊-广东大峡谷-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丹霞山-梅关古道-始兴深渡水-车八岭-满堂围-南华寺;(4)经由河源、梅州连通闽赣的客家文化长廊自驾精品线路。
(七)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工程。
积极营造“品质旅游、诚信旅游”的社会氛围。建立旅游与工商、税务、物价、银行等联网的征信信息数据库,建立省、市、县联网的旅游企业和导游诚信信息网,实行旅行社、旅游购物店诚信评级公示制度、等级动态管理制度和失信惩罚制度。开展诚信旅游创建活动,制定旅游从业人员诚信服务准则,创建省级诚信旅游示范单位和“零投诉”旅行社。建立公开透明的游客满意度社会评价体系,及时公布游客满意度调查测评结果。定期在全行业开展对虚假广告、零负团费、挂靠承包、强迫消费的专项治理行动。到2015年,创建100家省级诚信旅游示范旅行社;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广东旅游诚信体系。
(八)旅游人才培育工程。
制定实施旅游人才发展规划。到2015年,完成对省内旅游企业全部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到2020年,建设一支职业经理人队伍,引进和培养1000名旅游企业CEO;培育建设一支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培养和引进1万名懂管理、懂市场营销、懂国际规则的复合型旅游高级管理人才;建设一支旅游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10万名旅游教育人才、旅游策划人才、旅游电子商务人才、高级导游和小语种导游、旅游装备制造人才、旅游工艺品纪念品设计人才、游艇和高尔夫俱乐部管理人才;建设一支旅游企业一线技能服务人员队伍,年教育培训量达100万人次。
(九)旅游信息化工程。
构建高效的“智慧旅游”管理系统,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智能数据系统等技术,实现旅游者、旅游企业和旅游主管部门实时互动,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推进旅游电子政务建设,建立健全旅游监测预警体系,从传统的粗放管理、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精细管理、主动监测、实时动态过程管理转变,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构建基于三网融合的旅游数据中心,建设包括12301旅游服务热线、广东旅游社会公众网、智慧旅游城市、3G旅游新时代工程和旅游企业信息化等在内的旅游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全省旅游信息服务设施建设,实现“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交换,从导航、导游、导览、导购等方面为游客提供信息化服务;增强旅游智能卡、多功能手机智能卡的旅游支付功能。到2020年,建成15个以上智慧旅游城市,重点培育和扶持200家旅游信息化示范企业,率先实现旅游信息化省域全覆盖。
(十)旅游标准化工程。
建立标准制定、标准实施激励、标准跟踪和绩效考核有序衔接的旅游标准化运行机制。重点加强基础标准、广东特色旅游产品和新业态标准建设,并逐步向涉及旅游业发展的各基础要素的服务、管理、技术等标准领域拓展,不断提升参与和制定行业及国家标准能力。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旅游标准,推动旅游饭店、旅行社、景区、旅游购物、旅游娱乐业等市场主体标准化体系建设及动态管理机制。到2020年,制定并实施地方旅游标准60项以上,参与或制定国家旅游标准10项以上,全面建成涵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联盟)标准的广东省旅游标准体系。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旅游业的改革和发展,按照建设旅游强省、幸福旅游的要求,将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协调机制,统筹我省建设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相关工作。省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旅游工作的支持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建立健全旅游法规与规划。
全力配合国家关于旅游业发展的立法工作,加快修订《
广东省旅游管理条例》,制定完善旅游市场监管、资源保护、从业规范等相关法规。加大旅游法律法规宣传,提供旅游法律援助、咨询等便利服务。省旅游局要加快制定本规划的实施方案。各地要根据本规划精神,编制专项旅游规划,开展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在编制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基础设施规划、村镇规划等相关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要。完善旅游统计指标体系,建立旅游统计卫星账户。
(三)完善产业配套扶持政策。
加大旅游用地政策支持。对列入我省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重大旅游建设项目和发展生态旅游项目,给予用地支持。鼓励节约集约用地,支持利用荒山、荒坡、荒水、荒滩、荒岛、采矿塌陷区和石漠化土地发展旅游项目。支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发展旅游。在符合海岛保护规划的前提下,鼓励无居民海岛旅游项目开发。加大交通政策扶持。支持通往旅游景区的公路建设。支持邮轮、游艇业发展,加快出台与国际接轨的促进广东游艇旅游发展的管理法规和办法。促进广东旅游航空支线开放,推进低空飞行的旅游开发与管理。积极争取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实行72小时落地免签政策。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加强对旅游项目建设的投融资引导,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创立现代旅游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各类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旅游重大项目开发。探索构建旅游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推进金融机构和旅游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业务合作,探索开发适合旅游消费需要的金融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