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任务,认真执行国家和省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实施旅游产业提升、旅游惠民、创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广东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惠及全民的幸福导向型产业,全面建成旅游强省,当好全国旅游业发展排头兵。
(二)基本原则。
--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深化旅游综合改革,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业发展大格局。加快资源整合与产业融合,积极发展旅游新业态,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立足国内,拓展国际。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谋划广东旅游产业开发,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进我省旅游开放合作新局面。
--因地制宜,统筹发展。以全面展示南粤风采、广东特色为主线,充分发挥各地资源禀赋优势,鼓励和引导旅游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旅游惠民,增进民生福祉。推动旅游普惠共享,满足各层次群体的多样化旅游需求,为国民旅游创造平等机会,以幸福旅游推动幸福广东建设,提升全民幸福感。
--科学开发,有效保护。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把握好旅游开发速度、程度和规模,实现旅游资源永续合理利用和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战略定位。
--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旅游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新引擎,凸显旅游产业规模的支柱性、产业素质的先进性和产业功能的带动性。
--惠及全民的幸福导向型产业。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旅游业发展成果,旅游业的民生特性和社会功能进一步凸显,成为提高民生质量、增进百姓福祉、推动幸福广东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举措。
--全国旅游综合改革创新示范区。承担全国旅游综合改革创新“试验田”的历史使命,继续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在加快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率先取得突破,为全国旅游改革发展提供经验和示范。
--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以现代旅游为引领,以商贸会展、岭南文化和休闲度假为特色,加强与港澳旅游合作,建成影响亚太、面向世界的具有较高国际水准的旅游目的地。
--世界级现代旅游服务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旅游企业和品牌,建设自主创新旅游产业集群新高地,建成服务全球的游客集散、商贸会展、旅游产品制造、旅游物流、旅游教育培训和旅游文化创意基地。
(四)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战略部署,抢抓机遇、应对挑战,按照以下“两步走”的战略步骤,有序推进我省旅游“五年大发展、十年创一流”,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惠及全民的幸福导向型产业,旅游产业的规模、质量、效益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全面实现旅游强省建设目标。
第一步:到2015年,我省旅游整体形象更加鲜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旅游环境更加优化,旅游业总体规模、服务质量、综合效益领先全国,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国旅游综合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基本建成旅游强省。全省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提高到6%左右,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3%。
第二步:到2020年,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旅游产业规模、产业素质、服务品质、综合效益达到世界旅游先进水平,粤港澳形成优势互补、具有全球核心竞争力的国际旅游圈,建成辐射华南、服务全国、影响亚太、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全面建成旅游强省。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提高到7%左右,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5%左右。
三、优化空间布局
着力构建“一核、两带、三廊、五区”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岭南文化凸显、功能结构完整、区域优势互补、资源高效利用的旅游发展大格局。
--一核:珠三角都市圈旅游核心。
主要包括环珠江口以广深珠为核心的都市旅游区。依托珠三角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城市快速交通网络,重点发展标志景观、都市娱乐、商务会展、文化体验、高端度假等都市旅游,建设全国旅游创新创意中心、人才智力高地和旅游制造业基地;联动港澳,形成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宜居宜游的大珠三角优质生活圈。发挥珠三角在全省旅游发展格局中的核心驱动功能,带动全省旅游协调发展。
--两带:蓝色滨海旅游产业带、绿色生态旅游产业带。
蓝色滨海旅游产业带。以海岸线和海岛链为轴线,积极配合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等国家海洋战略,综合利用海洋渔业设施、沿海滩涂地、沙滩、海岛、海湾、岸滩生物群落、沿海城镇、海洋文化等资源,推进产业融合和滨海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海域、海岛、海岸带旅游立体开发。重点开发环珠江口组团、川岛-广海湾组团、海陵岛-月亮湾组团、水东湾-放鸡岛组团、环湛江湾组团、大亚湾-稔平半岛组团、红海湾-品清湖组团、南澳岛-汕头湾组团等八大滨海旅游组团。建设一批以海洋旅游为主题的海岛、休闲度假区、滨海城市和特色产业基地。
绿色生态旅游产业带。以南岭生态区为轴线,以我省主体功能区划确定的生态发展区为主体,以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为开发理念,以旅游业为先锋产业,重点开发自然奇景、森林山地景观、人文胜迹、民俗风情等特色旅游资源,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科考、探险于一体的森林山地生态旅游产业集群,建设一批以绿色旅游为主题的森林度假区、野外营地、关隘文化旅游区和特色山村。
--三廊:广京沿线旅游走廊、湛江-东盟旅游走廊、潮汕-海西旅游走廊。
广京沿线旅游走廊。依托京广快速交通网络优势,以粤湘赣红三角旅游区为基础,以韶关为重要节点,延展广深珠旅游发展轴,对接中部经济区,促进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双向开放的北部桥头堡,把韶关建设成为全省观光旅游高地和区域吸引力、辐射力和集散力强的旅游增长极。
湛江-东盟旅游走廊。依托湛江(粤西)机场、邮轮停靠港以及琼州海峡过海大通道等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以湛江为重要节点,充分发挥黄金海岸和魅力港城的旅游资源和气候优势,积极对接海南国际旅游岛、北部湾乃至东盟,形成双向开放的西部桥头堡,把湛江建设成为粤西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和辐射带动力强的旅游增长极。
潮汕-海西旅游走廊。依托厦深客运专线、揭阳潮汕机场、邮轮码头等立体交通网络,以潮汕都市区为重要节点,整合开发海、山、水、城等区域旅游资源,对接海西经济区,加强粤台旅游合作,形成双向开放的东部桥头堡,把潮汕都市区建设成为世界潮人宜居休闲之都和辐射带动力强的区域旅游增长极。
--五区:珠三角广府文化旅游区、粤东潮汕文化旅游区、粤东北客家文化旅游区、粤西百越风情滨海旅游区、粤北南岭生态休闲旅游区。
珠三角广府文化旅游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九市。依托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和快速交通网络,重点开发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美食文化、商都文化、武术文化、近现代革命史、华侨文化和历史名人为特色的广府文化旅游和以主题公园、观光购物、商务会展、邮轮游艇和高尔夫旅游为特色的大都会旅游。
粤东潮汕文化旅游区。包括汕头、汕尾、潮州、揭阳四市。重点开发美食、工夫茶、潮汕工艺、潮商文化、宗教文化、华侨之乡、古城古村等特色潮汕文化体验游,开发海岛旅游、滨海度假、海上体育休闲和邮轮旅游,重点打造南澳岛、潮州古城、大北山、桑浦山、红海湾等景区。
粤东北客家文化旅游区。包括河源、梅州两市。以客家文化为底蕴,重点开发山水休闲、温泉养生、农业观光、红色旅游等旅游产品,特别是以围龙屋、客家菜、客家山歌、客家精神等为代表的客家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加强粤闽赣三省十市的联系与合作,形成“千里客家文化旅游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