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头市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公共设施配套完善。2015年,城市居民人均公园绿地达15平方米以上,城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100%和80%,人均年生活供电量不低于600千瓦时,民用燃气普及率100%,人均道路面积大于10平方米。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到2015年,中心城区公交车辆达到2119标台,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15标台;规划主干路为16条,基础线网由69条线路构成。加强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每万人医院床位数达23张以上。大力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到2015年,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区县图书馆、文化馆100%达到国家三级馆以上标准;全市乡镇建设集书报刊借阅、广播影视、宣传教育、科普培训、体育健身和青少年校外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文化站,并100%达到省三级站以上标准;全市所有的村(社区)按照“五个有”的标准建成文化设施。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着力完善区县公共体育、乡镇和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各区县应建成“一场一池一馆”(体育场或全民健身广场、游泳池、体育馆),全市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达到0.3平方米的国家标准,中心城区力争达到省人均0.6平方米的水平。
  3.生态良好,环境优美
  --控制人口总量,提高人口素质。继续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到2015年末,全市总人口控制在550万人以内(不含外来暂住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以下,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6岁左右。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正常范围,人口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实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基本覆盖,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并形成多渠道投入的助学体系,解决贫困家庭子女读书难问题。实施教育均衡化发展战略,较高标准普及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切实做到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的增量部分主要用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职普比大体相当,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供可靠保障。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毛入学率保持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适龄青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提高人口素质。
  --合理利用土地,严格保护耕地,提高绿地率。到201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少于50113公顷,其中常用耕地面积不少于38997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保持在43444公顷。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规划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城镇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1%以上;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左右;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15%左右。
  --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综合利用率。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从源头控制固体废物产生量,构建固体废物生命周期管理体系,逐步加强循环经济在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应用,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回收转化率、工业固体废物以及特种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系统,提高社会再生资源利用率,加强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能力。预计到2015年,我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医疗垃圾处置率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率均达到100%,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年均下降3.66%,生产安全质量指标达到省内地级以上城市先进水平;垃圾处理基本实现无害化和资源化,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4%以上。
  --加强环境治理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把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作为防治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环境治理设施纯公益性项目的财政投入,统筹建设一批规模化的污水处理厂和符合环保标准的热电联供、集中供热、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处理设施。建立健全污水处理、供热和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到2015年,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5%,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控制在98%以上;全市生态环境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初步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建成富有亚热带海湾特色的“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市”。
  三、主要发展任务
  (一)优化资源空间配置,促进社会经济集约发展
  1.构建协调有序的生态型海滨城镇结构,形成城镇集约型发展态势
  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全力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按照“一核多组团”的大特区城市发展新格局,整合规划资源,优化提升城市功能,加快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市场体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一体化,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按照“东延、西接、北展、南拓、中心带动、区域协调”的要求,推动城市组团化发展,构筑中心组团、副中心组团、中心城镇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的沿海城市走廊。基本打造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324国道发展轴和沿海发展轴为轴线,澄海、潮阳、潮南区和南澳县为城市副中心组团,一批中心城镇为骨干,各规模等级城镇为基础,完善的网络化交通干线为依托,等级有序、功能明确、布局合理、发展协调的市域城镇体系。
  --强化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功能。加大中心城区南北两城的规划建设力度,精心构筑环汕头湾城市核心区,形成“一湾两岸”的城市形态。提升和发挥中心城区在全市、粤东地区以及闽粤赣经济协作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建设成为粤东城镇群的核心,区域性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中心。
  --大力构建城市发展轴。依托国道324线构建以中心组团为主要节点,澄海、潮阳、潮南、南澳等副中心组团为次级节点的城市发展主轴;依托沈海高速公路、金鸿公路构建城市沿海发展轴,形成城市新区、现代服务业基地和沿海产业新城,最终成为汕头未来经济集聚成长、快速提升的主轴线和中枢系统。
  --着力塑造四大城市组团。按照城市组团发展的思路和各具特色的发展定位,将澄海、潮阳、潮南、南澳统一纳入全市总体规划,全面加快三区一县的城镇化进程。重点加快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和路网、电网、信息网改造,加强商业配套、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城区的城市综合服务水平;促进产业经济集约发展,全面提升四大城市组团作为中心城区“辅城”的服务功能,增强带动各片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导作用。
  --加快中心镇建设与发展。按照小城市的规模、功能,加快关埠、谷饶、和平、两英、陈店、陇田、莲下、东里、隆都等一批中心镇的规划建设,促进二、三产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中心镇区集聚,提高土地和设施的利用效率。完善城镇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强化中心镇的功能,使之成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带动周边小城镇及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以点带面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桥头堡。
  2.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
  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传统优势产业提升计划、蓝色海洋综合开发计划,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现有优势产业为基础,通过政策优惠和技术扶持促进产业规模化和集群化,打造一批产值超百亿、上千亿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促进产业规模与效益同步提升。创新政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促进政府、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继续加强技术创新专业镇建设,鼓励和扶持企业创品牌,强化外向经济、品牌、特色经济带动作用,推动品牌产品企业做强做大;大力发展旅游业,推进建设广东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市工作;统一规划,合理利用海洋、岸线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打造粤东海洋经济区。构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蓝色海洋产业为新亮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汕头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金平区:发挥老城区百载商埠的优势,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和科技研发,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强化集聚辐射能力,打造城市行政中心和区域科教文化、商贸消费、医疗卫生中心。
  --龙湖区: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金融商务和研发基地,打造城市中央商务区。
  --澄海区:大力拓展发展空间,积极规划实施东部(六合围、培隆围)滩涂造地工程和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全面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打造国际玩具、毛衫名城和新兴产业基地。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