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头市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为促进我市实现“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和建设幸福汕头的目标,必须作出新的部署,制定更加具体的指导意见。随着区域合作发展新格局的形成,特别是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务实推进,区域合作进入协同发展阶段。未来五年我市城镇化的发展,既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和不利因素。
  1.发展的机遇
  纵观国内外发展环境,全球经济呈现恢复性增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了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进一步加强,这对我市进一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内社会政治大局稳定,经济发展步入工业化、城镇化中后期,经济结构转型加快,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等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的累积效应逐步显现,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为我市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层次的区域合作将进一步深入展开,为我市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与动力来源。国家加大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调控力度,新一轮沿海发展战略加紧实施,汕头明确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域、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广东省建设海洋强省试点城市,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汕头作为粤东中心城市在全省城镇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为我市加快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特区扩围有利于破解特区土地资源匮乏,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的障碍;有利于破解我市城乡二元结构,解决特区内外发展不平衡,推动新型城市化;随着珠港新城、濠江滨海新城、东海岸新城、西部生态新城、沿海产业新城等的规划建设,以及澄海、潮阳、潮南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架构进一步拉开,城市发展将呈现“一核多组团”布局,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我市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社会经济要素集约发展,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强化粤东城镇中心的战略地位,加快推动城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2.面临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在为我市城镇化发展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使我市面临的区域竞争越来越大,周边城市抢抓机遇、加快崛起,其他特区城市改革纵深发展,对我市加快发展形成严峻的挑战和压力。由于我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化质量水平不高,城镇建成区存在大量的“城中村”,城乡混合发展现象突出,科学发展理念有待提高,加重了“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发展的压力。制约我市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工业企业整体素质和结构亟待优化提高,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对城镇化的带动力不强;二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偏低,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向二、三产业转移,“城乡二元化”矛盾依然突出;三是土地和水资源短缺,经济相对发达的区、中心镇的工业用地供求矛盾突出,部分地区存在严重的水质性缺水问题;四是资金紧缺,财政性城镇建设投资严重不足,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五是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和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尚不能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与用地的实际需求相脱节,有关存量土地的调整和置换的政策措施尚不完善;六是城镇管理体制和区域协调机制创新不足,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七是部分区域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生态资源遭到破坏的现象仍然存在。以上问题与矛盾,必须在“十二五”发展期间积极予以化解。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社会总体发展要求,为我市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城镇化仍将是“十二五”期间我市促进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布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我市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特区精神,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以建设幸福汕头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特区扩围和新型城镇化为抓手,优化提升城市形态和功能布局,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提高开放合作水平,突出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树立城镇化健康协调的科学发展理念,增强城镇要素集聚能力,完善城镇功能,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强化粤东区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努力把汕头建成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南翼中心城市,力争成为全国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推进汕头城镇化水平上新台阶。
  (二)发展目标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充分利用汕头自然资源、城市基础和文化特质,发挥特区优势、侨乡优势和区位优势,努力提升城市资本集聚能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强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在泛珠三角区域、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发挥重要影响的中心城市之一;成为集聚辐射功能强大的粤东城镇群中心。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事业同步跨越,产业结构与创新能力同步提升,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同步推进,民主法治水平与市民文明程度同步提高,按照经济社会协调、城乡协调、区域协调、内外源经济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以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生活富裕、社会文明,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为目标,注意节约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节约型城镇,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和谐型城镇,基本建成物质基础扎实、文化内涵丰富、生活品位高尚、制度保障有力,富有公平正义和人文关怀,人民生活富裕安康的宜居宜业幸福汕头。
  2015年,全市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75%左右,本市社会劳动者非农产业化比例达到80%左右。努力实现以下三大目标:
  1.经济繁荣,城市发展
  --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争取到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4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61100元,年均增长19%左右;一般预算收入得益率提高到7%以上。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传统优势产业提升计划、蓝色海洋综合开发计划为主要着力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打造一批产值超百亿、上千亿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促进产业规模与效益同步提升,构筑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体,蓝色海洋产业为新亮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汕头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建成富有亚热带海滨特色的现代效益农业基地;现代物流、商务会展、信息咨询、文化旅游和体育休闲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形成门类齐全、功能完善的综合服务业体系。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5:48.5:49。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
  --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明显增强。到2015年,基本打造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324国道发展轴和沿海发展轴为轴线,澄海、潮阳、潮南区和南澳县为城市副中心组团,一批中心城镇为骨干,布局合理、发展协调的“一核两轴四组团”的海湾型大汕头城市新格局。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达385平方公里以上,市区建成区面积达230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主枢纽,海港、铁路、高速公路、航空协调配套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形成便捷高效的半小时市域生活经济圈,加快推动形成粤东1小时经济生活圈;成为引领粤东崛起的中心城市、粤东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和交通枢纽。成为在泛珠三角区域、海峡两岸经济圈中发挥重要影响的中心城市之一和聚集辐射功能强大的粤东城镇群中心。
  2.生活富裕,社会文明
  --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40%和45%以下;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
  --社会成员充分享受城镇文明。至“十二五”期末,基本建立制度健全、覆盖城乡、保障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0%以上、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左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65000人。建立起覆盖城乡、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制度和公共交通、公共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全民健身体系,营造最宜居住创业的社会生态环境,使人民群众同享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等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成果。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