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噪声污染防治。航线、轨道及道路交通噪声得到有效缓解。
(5)核与辐射安全保障。健全核与辐射安全及放射性污染防治的监管体系;配套针对核与辐射安全及放射性污染的有效评价体系和检测手段。
6.监管能力建设。
全面施行减排三大体系;建立完备的监测预警、执法监督和环境管理支撑三大体系;实现环境监测、监察能力达到国家标准化建设标准。
第三部分 规划重点任务
一、开展全防全控,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以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为契机,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目标,以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手段,深化结构调整,控制煤烟型污染,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一)继续加强燃煤污染控制。
1.深入推进供热资源整合,减少燃煤消耗量。
(1)继续实施三河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支干管网建设,投资4.8亿元,扩大供热负荷。主要工程建设集中在北运河以东的通州新城区域以及北运河以西新城基业区域内,管网长度49公里。新建热力站44座,改建热力站60座。
(2)实施通州老城区供热资源整合(竹木厂锅炉房)项目,主要工程建设集中在北运河以西的通州老城区范围内。新建3台116MW燃气调峰锅炉房1座,铺设热力管网20公里,锅炉房改建热力站40座,替代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
(3)推进燃气锅炉房分散供热项目建设,主要工程建设在通州新城供热范围内,新增燃气供热面积417万平方米,新建燃气锅炉房约40座。
(4)完善城西5#燃煤锅炉房整合项目,主要工程建设在通州新城城西5#供热范围内,新增燃气供热面积70万平方米,长度4公里,热力站10座。
(5)实施城区老旧管网改造工程,主要工程建设在通州老城区供热范围内,计划改造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
(6)漷县镇及西集镇实施集中供热项目,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替代整合原有燃煤锅炉,预计年减少煤炭消耗量1.7万吨。
(7)拆除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区域及运河核心区内原有分散燃煤锅炉,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逐步推进清洁能源或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供热系统建设。
(8)实施工业开发区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十二五”末,除不具备管道天然气供应条件的市级以上工业开发区以外,全部完成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
2.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进一步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利用的比重,减少煤炭消费量。到2015年全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125万吨以下。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达到20%以上;基本建成覆盖新城、重点小城镇及重点工业开发区、园区和产业基地的天然气供应管网,切实抓好工业开发区及园区燃煤锅炉“煤改气”工作,开展摸底调查,制定九大园区改造计划,到2015年,辖区工业开发区及园区生产生活全部采用清洁能源。
新建项目一律采用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不再新建、扩建使用煤、重油和渣油等高污染燃料的建设项目。
3.开展农村低矮面源综合治理。加快低矮煤烟型污染治理,除加快完成梨园镇高楼金、永顺镇西杨庄村、宋庄镇六合村、台湖镇北神树四个“城中村”拆迁改造外,继续推进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涉及的14个行政村拆迁上楼工程,并实现天然气集中供暖;对今后其他区域旧村改造工程要求集中供热,并鼓励使用天然气或发展太阳能、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逐步禁止原煤散烧。
(二)深化机动车管理,加强移动源污染控制。
1.发展轨道交通,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积极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加快构建以地面公交为主体、以轨道交通为骨干、换乘高效的立体化公共交通网络。根据北京市规划,积极推动轨道交通M6号线建设,推动S6号线一期、R1号线一期建设;建设地面公交快速通勤系统,推动“绿色出行”,建设自行车专用道贺行人步行网络,在客流集中地增设自行车停车场,开展公共自行车租赁试点。
2.继续推进黄标车淘汰工作,加强机动车监管。做好辖区内淘汰老旧机动车工作,2015年底前,力争淘汰辖区内所有黄标车及其他高排放老旧机动车。
鼓励企业建立货物运输“绿色车队”;力争实现新购机动车尾气排放执行国V标准及相应车用燃油标准。
继续加强在用车监管,严格执行机动车检查制度,对重点地区、重点时段进行重点检查,实施定期检验、路检、巡检、夜查,确保尾气排放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的信息化监管,逐步建立机动车尾气遥测网络。加强对车用油品、机动车检测场、汽修厂的监管。
3.实行非道路移动机械注册登记制度。对从事建筑等施工作业的各种动力机械设备实行环保注册登记(标志)制度,未经注册登记不得租赁、使用。加强对施工机械、农用机械等非道路用柴油机排放的管理。支持农民淘汰高排放的农业机械,逐步提高农业机械排放污染控制水平,实行注册登记排放审核程序。
4.严格管理外埠进京车辆。加快通香路、京沈高速站、京榆旧路白庙站、觅凤路小甸屯站、京津通道高速站、新环线站6个外埠进京检查站建设;增设进京路口车辆电子拍照功能,实现环保标志自动识别。
(三)推进工业调整与污染治理。
1.继续深化调整产业结构。逐步退出辖区9家沥青防水卷材、52家冲天炉铸造、锻件等高污染落后生产工艺的生产企业。调整搬迁北京东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东方化工厂。关停工业开发区和园区以外规模以下的化工生产企业。强化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审核,降低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
2.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新建、扩建工业项目需按照产业发展方向进入相应类别的工业开发区及园区,不再新建化工、石化类建设项目,引导园区以外工业企业入驻工业开发区。
(四)提高扬尘污染控制水平。
1.严格控制施工场地扬尘。继续贯彻落实“工地沙土100%覆盖、工地路面100%硬化、出工地车辆100%冲洗车轮、拆迁100%洒水压尘、暂不开发处100%绿化”措施,深化施工扬尘污染治理。积极推进全区规模以上各类施工工地高效车轮清洗技术示范和推广工作,促进施工扬尘污染控制技术进步;建立施工工地出口及周边100米道路冲洗机制,道路冲刷洗车使用率达到90%以上。施工单位扬尘治理情况纳入企业环保信用系统,根据北京市要求适时开展征收施工工地扬尘排污费工作。
2.加强道路清扫保洁,控制道路扬尘污染。建立道路遗撒监控系统,加强运输车辆执法检查和处罚力度,推广新型渣土运输车密闭装置。加大城市道路冲洗、保洁和机械化吸尘频率,逐年扩大道路冲洗和机扫保洁范围,对老旧道路清扫车辆更新换代,到2015年城乡道路冲洗率达到50%以上。
3.开展料堆和裸地扬尘治理。全区渣土消纳场和大型料堆场的各进出口实施车轮自动清洗,全自动洗轮机安装率达到90%以上,服役期满的渣土消纳场进行生态修复。燃煤锅炉房煤堆、灰渣堆实行封闭贮存。扩大保护性耕作项目成果,实现100%保护性耕作,通过鼓励农民进行玉米地“留茬免耕”、种植小麦和其它越年生作物等措施,提高耕地利用率和覆盖率,减少由于农田季节性裸露造成的扬尘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