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环境质量改善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空气质量改善进入攻坚阶段。可吸入颗粒物及臭氧年均浓度尚未全面达标,距现代化国际新城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经济增长环境压力日趋增加,机动车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新兴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带来新的环境问题;大气环境治理工作缺乏精细化管理;区域污染影响日益突出,大气污染问题从局地性污染向区域性污染转变,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排放对通州的影响将越来越突出;中小企业环境问题突显,逐步成为焦点。
“十一五”时期通州辖区所有河流均为劣Ⅴ类水体,地表水污染物总量超出其环境容量,河流丧失自净能力。河道整体硬化,制约河流恢复生态功能。工业生产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大部分采用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严重超量开采。生活污水产生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区内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尚不完善,污水管网建设覆盖率不高,致使部分生活污水直接进入河道,严重污染地表水体。
机动车保有量和使用强度的增加、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使得交通噪声污染防治难度逐渐增大,声环境质量改善面临更大压力。
(三)防范环境风险的压力进一步加大。随着通州辖区教育、医疗事业的发展,预计“十二五”期间,通州区放射源及射线装置将呈现增长态势,辐射安全监管压力进一步加大。危险废物收集、运输、贮存等过程监管难度大,防范突发性环境事件、维护环境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
(四)解决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随着新城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施工规模逐渐扩大,餐饮、商业、娱乐业发展较快,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呈现出污染源增多、分布更加广泛的特点,噪声控制难度明显增大。公众对垃圾填埋场异味反映仍较强烈,需要较长时间,通过调整垃圾处理方式予以解决;环境信访逐渐由规模企业向中小企业转移。
面对日益严峻的挑战,环境保护工作必须从服务通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坚持用科学发展的要求来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力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环保、绿色、低碳”新城过程中加强污染预防及环境管理,努力控制和削减环境污染,推进新城协调发展。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紧密围绕通州新城功能定位,以改善环境质量为中心,以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深入开展污染防治、加强生态建设,防范环境风险,实现通州辖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进现代化国际新城建设,促进通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原则
协调发展,互利共赢。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将环境容量作为发展的重要依据,在发展中加强环境保护,以环境优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预防优先,防治结合。坚持源头预防,严格环境准入,坚决控制污染增量,努力削减污染存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坚持高效治污,切实提高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及运行水平。
统筹兼顾,突出民生。坚持长远谋划、总体设计,统筹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统筹城区与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大气、水体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政府主导,协力推进。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强化环保监管能力,加强部门配合协作,力争做到目标、任务和投入、政策相匹配。鼓励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促使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形成政府、社会、企业互相合作、共同行动的环境保护新格局。
三、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近期目标:到201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整体生态状况保持良好,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为加速新城建设、形成“一核五区”基本格局奠定优良的环境基础。
远景目标:到2020年,环境质量全面达到国家标准,建成低碳、环保、亲水、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国际新城。
(二)具体目标。
1.总量控制目标。
--到2015年大气主要污染物固定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0年减少15%和10%,分别控制在5079吨和1810吨;机动车氮氧化物削减12.5%,控制在4950吨。
--到2015年工业和生活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比2010年减少15%和10%,分别控制在12653吨和1448吨。
--到2015年农业水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均比2010年减少15%,分别控制在7666吨和431吨。
--到2015年全区能源消费总量力争控制在400万吨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率为19%。
2.新城建设目标。
--新城核心区。16平方公里核心区范围内建成环保、低碳、绿色示范区。
--新城“五区”。文化旅游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国际医疗服务区、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和国际组织聚集区依据环保、低碳理念建设,2015年初具规模。
3.环境质量目标。
--水环境质量。集中式地下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区河流断面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较2010年下降20%,考核断面和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市政府考核要求。
--大气环境质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继续保持优于国家二级标准水平,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力争达到国家二级标准(0.100mg/m
3);臭氧污染控制进一步加强;全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比例达到76%(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三项污染物评价)。
--声环境质量。力争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5分贝以内,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控制在70分贝以内。
4.生态环境目标。
--生态建设目标。201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2%,林木绿化率达到27%,新城绿地率达到44%,新城人均绿地面积达到55平方米。
--生态创建目标。全区50%的村达到国家级生态村建设指标,50%的镇达到全国生态乡镇建设指标;化肥农药施用强度比2010年降低20%;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0%以上。
5.污染防治目标。
(1)大气污染防治。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保持100%,锅炉烟气排放达标率保持100%。
(2)水污染防治。2015年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镇村污水处理率达到60%。2015年再生水利用率达到90%,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其中,1万吨以上的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3)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保持100%,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利用率保持100%,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