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水务局关于印发《上海市水务“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万元GDP用水量从125立方米降至75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197立方米降至131立方米,地下水年开采量从7451万立方米大幅压缩至1971万立方米,为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和控制地面沉降作出了贡献。

  3.基本形成治污为本、截污为先、标本兼治的水环境保护体系

  完成了竹园、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升级扩容等一批重大环境工程,续建、新建、改建31座郊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全市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高,污水收集管网基本覆盖每个乡镇,全市污水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污水处理能力从“十五”期末471万立方米/日提高到684万立方米/日,城镇污水处理率从70.2%提高到81.9%,超额完成“十一五”COD减排任务。此外,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开展了69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基本完成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干流水质稳中有升;巩固中心城区河道整治成效,完成500公里的骨干河道和1000公里的郊区黑臭河道整治;开展了“万河整治”行动,近2万公里农村中小河道得到疏浚治理。通过连续治理,全市河道呈现水清、岸洁、有绿的面貌,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公众对河道水环境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专栏2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

  按照“以治水为中心,全面规划,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治理方针,市政府于1998年、2003年和2006年相继启动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历时14年(1998-2011年),基本完成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经过系统整治,市区河段的主要水质指标逐步改善,达到了地表水V类(景观水)的标准,两岸堤防和景观显著改善。

  4.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洪涝可控、灌溉节水的农田水利体系

  围绕本市的“米袋子”、“菜篮子”等农业生产要求,以设施粮田、设施菜地外围水利配套和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重点,更新改造灌溉泵站1547座,提高了农田抗旱灌溉保证率和农业节水水平。以增强松江、金山、青浦、奉贤等区的低洼圩区排涝能力为重点,更新改造排涝泵站255座、水闸944座和泵闸32座,提高了圩区的防洪除涝能力,减轻农业受灾损失,改善了农业生产的水利条件。

  5.基本形成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统筹兼顾的滩涂资源开发和保护体系

  坚持滩涂资源开发利用和湿地保护并重,开展滩涂促淤和生态治理,保持了滩涂湿地总量动态平衡。进一步完善滩涂造地的管理运作机制,共实施滩涂促淤27万亩,圈围17万亩(其中成陆8万亩),为青草沙水源地、宝杨路码头、浦东国际机场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和本市农用地储备提供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为控制长江口河势、稳定长江口深水航道提供了有力支撑。

  6.基本形成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效能,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法规、行业规划、定额标准、技术规范和服务指标体系,信息化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行政效能与透明度进一步提高,行业文明和政风行风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本市水务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总体上适应了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民生的基本需求,但与上海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突出表现在:

  1.防汛设施尚存薄弱环节,部分地区暴雨积水和内涝问题仍较突出

  上海滨江临海,易受台风、大潮影响,防汛防台任务十分艰巨。受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沿江沿海部分防汛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排水和除涝设施投资规模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受征地动迁、规划调整等影响,规划工程设施建设进展不快。中心城区仍然有排水空白区和低标区,郊区水利分片综合治理的蓄排能力尚未达到规划标准,区域内涝和城镇积水仍较突出。

  2.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安全保障度不高,城乡供水水质亟待全面达标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