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扩展96105社区服务网功能,统一受理咨询、服务、举报投诉、社区服务网及民生监测等工作;
5. 建立闭环式社会服务管理指挥系统;
6. 在社区、商务楼宇中设立信息员,形成基层全覆盖信息网格;
7. 村庄社区化管理硬件建设完成100%,软件建设完成50%以上;
8. 探索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1258”工作体系建设;
9. 建立群防群治管理体系;
10. 在街道按照每20-40户发展1名和谐促进员,织密社会管理基层网底;
11. 建立区和街乡两级联合执法实体队伍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
12. 建立和完善社区居民调解中心、民调室、矛盾排查调处分中心;
13. 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全程、全员、全面的立体司法调解格局;
14. 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阳光中途之家”运行机制;
15. 城区社区规范化建设达标率90%;
16. 推进“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实现对城区居民的60项基本公共服务、10项基本公益服务、15项基本便民服务全覆盖;
17. 深化社区“三六九”工作规范和居民自治制度体系;
18. 建立融合“三站两室”功能的村综治维稳中心;
19. 加强国际化社区试点街道双语标识、广告牌匾、公用设施、服务场所等规范化建设;
20. 在社区推行“两访”(走访居民、社会单位)、“四账”(居民管理台账、社会单位管理台账、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台账、社区管理总台账)工作,准确了解居民、社会单位的基本情况和需求;
21. 在有条件的街道成立非营利性物业管理服务中心,积极吸纳辖区失业人员就业;
22. 街乡建立社会建设协调委员会达到100%;
23. 城乡社区建立社区居民事务协调委员会达到100%;
24. 在街道建立和谐促进员协会达到100%;
25. 完善社会组织分类培育管理体制,培育“枢纽型”社会组织;
26. 建立志愿者“公益银行”信息平台,完成平台建设,构建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实现志愿服务和服务需求对接;
27. 加强高校学生社团服务管理,搭建高校学生社区交流协作共享平台;
28. 建立健全与驻区国际社会组织和全国性行业协会的联系机制;
29. 建立外籍人服务管理协管员队伍和国际化的社区社会组织;
30. 总结和推广国际安全社区建设经验;
31. 深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五个好”示范点创建工作;
32. 在商务楼宇中设立商务楼宇服务站,逐步实现党务、政务、社务“三位一体”的服务管理模式覆盖;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