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合力机制
进一步加强对建设健康城区、健康社区工作的领导,完善建设健康城区的组织网络,强化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工作职责。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和配合建设健康城区行动,根据本计划的职责分工和要求,分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各街道(镇)健康促进组织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完善条块联动、部门协作的合力推进机制,制定并落实具体实施方案。
(二)加强能力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各相关部门和健康促进专业部门要强化相关业务单位及专业人员的能力建设,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升自身的健康促进能力。要加强与各类高校、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合作,积极把健康促进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社区项目实践相结合,提升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的科学管理水平。要大力引入预防医学、社会学、心理学、营养学、体育学、法学以及城市规划等相关学科和领域的专家,加快建立建设健康城区行动专家库和优秀专业人才库,使之成为指导健康促进具体项目开展的核心力量。
(三)加强社会动员,营造支持环境
要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和专业媒体的健康科普作用,积极运用新的传播介质、传播技术和传播手段,引导社会公众以各种方式支持、参与建设健康城区行动。要抓住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全民健身日和各类慢性病重点关注日以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周和爱国卫生月等活动的契机,大力开展面向全社会成员的健康公益宣传活动,动员全体市民采取有效的措施和行动,管好自身健康,关注他人健康,养成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等健康的公共卫生行为,维护城区环境健康。要依托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在社区、单位培育发展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志愿者队伍,并注重志愿者的健康促进能力培养和激励机制建设,努力打造有效的、可持续的健康促进社会支持环境。
(四)加强绩效评估,优化决策效果
要建立市民健康需求信息收集、分析制度,定期把群众关心和迫切需要的健康服务等问题汇集起来,并加以研判分析,找准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要建立健康促进专业部门与各职能部门和单位、场所的定期沟通机制,建立针对性较强的动态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捕捉热点与难点,适当调整策略和方向;不断探索、调整、优化健康城区评估指标体系,在客观掌握工作效果的基础上,全面、科学、公正地评估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和进展效果,为健康促进公共决策找准可靠依据和目标定位,从而真正实现建设健康城区行动的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