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机制,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构建城乡新型社会管理体系。推进新型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以建设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城乡统一的户口迁移制度、按居住地划分的人口统计制度“三个制度”为重点,将原有二元化户口管理形式转为城乡一体化新型户籍管理模式。认真落实放宽本市农民、外来人员落户准入政策,简化落户办理程序,落实便民利民各项措施,努力营造有利于人口合理流动、有利于促进城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市公安局负责)。加强农民进城的配套政策衔接。实施好市委、政府《关于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九条政策(试行)》,围绕就业、社保、住房、优抚安置、计划生育等与户籍挂钩的各项政策性规定,制定实施细则或操作规程,切实做好配套政策衔接,确保进城落户人员权益(市委政研室、公安局、人社局、住房保障局、民政局、计生委负责)。积极探索“扩权强镇”改革。以扩大试点镇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为核心,赋予试点镇在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建设管理、综合执法等方面的管理权限,进一步调整和规范县、镇两级政府的事权关系,提高试点镇政府对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协调、自主决策和公共服务能力(市政府办公厅负责)。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按照《银川市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2011-2015年)》,全面完成138个行政村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逐步扩大农村社区建设实验覆盖面。加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强化服务,完善功能,引导农民在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文化素养等方面实现全方位转变,努力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市民政局负责)。
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城乡学校联合办学机制,鼓励校长和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任职或支教。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大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成县(市)区创建自治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任务。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落实好农村学生免费就读职业中学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进城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保障机制(市教育局,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负责)。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公共电子阅览室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达标建设,打造农村“十里文化圈”。新建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对273个行政村文化活动室进行规范化建设。加快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实施国家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工程,搞好县乡数字电影放映场所建设。稳定发展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建立传承所3个。积极开展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和旅游强县活动(市文广局,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负责)。加快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25所。继续落实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不断提升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抓好“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试点工作,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实行全程量化考核。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促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市卫生局,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