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继续高标准高质量抓好29个自治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鼓励支持各园区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促进基地技术聚集和产业集聚。有条件的地区要按整县、整乡推进原则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也可若干乡镇整体连片推进建设。围绕设施园艺、奶产业等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引导各级各类科技人才向现代农业基地聚集,吸引国家、自治区、银川科技资金向基地配置,培育一批基地科技经济组织,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农业技术专家通过成果和科技入股、带资入股、利润提成等形式与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结成利益共同体,加快创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步伐(市农牧局、科技局,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负责)。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培养紧缺科技人才。鼓励市直涉农单位、县(市)区、企业围绕农业关键技术和重点环节,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和实用性人才,开展科研攻关、技术创新、试验示范和项目推广,提高人才保障能力(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农牧局负责)。今年从农业科技人员中选派20-30名基层科技人员,到名院名校进行半年以上的重点关键技术培训(市农牧局,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负责)。加强专家技术服务团队管理。农牧部门要对已组建的11个专家技术服务团队加强柔性管理,要与各专家团队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任务,每个团队应至少服务2个产业基地(园区),承担2项以上科研课题,年终进行考评奖励,奖励额度与基地年终成果挂钩(市农牧局负责)。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带动战略,鼓励其积极参与创业培训,投资创办经济实体,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壮大队伍,力争使科技特派员队伍发展到800人(市科技局负责)。
加快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建立畅通的农村信息体系,推进信息进村入园。采取电话解答、现场指导、网络发布、手机短信和远程视频等方式,开展直接、直观、直达式服务。引导企业和园区建设农业信息技术控制平台和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成信息站60个,逐步为各乡、村配备完善的信息终端,利用信息网络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同时为农民就业、增收搭建桥梁。加强“农超对接”信息化建设,定期发布各类农产品供求信息,提高“农超对接”信息服务能力。在银川农业信息网上开设“农家乐”和“观光农业”专栏,围绕“吃、住、游、娱、购”,通过网络实景展示银川地区“农家乐”和“观光农业”的地理位置、联系方式、出行路线、特色服务等信息,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市工信局、科技局、农牧局负责)。
三、坚持扩规提质增效,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优化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布局。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原则,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板块经济。永宁县重点抓好设施瓜果,积极创建“设施园艺示范县”;贺兰县重点抓好蔬菜、适水产业等,积极创建“生态渔业示范县”;灵武市重点抓好长枣、羊产业,努力打造“中国长枣之乡”和优质“山草羊基地”,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兴庆区重点抓好花卉、奶产业,努力打造“西北花都”;金凤区重点抓好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努力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西夏区重点抓好肉牛产业,努力打造“黄牛养殖示范区”。市直涉农单位、县(市)区要按照优势特色产业布局要求,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加快建设,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发挥好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使之成为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增长极。(市农牧局,市直涉农单位,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