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1.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61号令,强化岗位、职工的安全责任,加大安全投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认真落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领导干部现场带班责任,严查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行为,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切实做到不安全不生产。2.落实政府和部门安全监管责任。严格落实政府主要领导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强化部门综合监管、行业安全管理和监督,完善落实安全生产分级属地管理制度。切实发挥各级安委会的职能作用,健全完善道路交通、煤矿瓦斯防治、煤矿整顿关闭、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监管等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协调和督促指导。3.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考核追究。完善与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文明建设及领导干部政绩业绩相关联的安全生产考核机制,严格“一票否决 ”制度。坚持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严肃事故查处,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及时公布事故调查进展和查处结果,强化事故警示教育作用。
(三)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和 “打非 ”专项行动1.全面推进隐患排查治理。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严格落实《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自觉履行隐患排查治理主体责任。重大安全隐患政府必须“挂牌”督办,监督企业限期整改和落实整改评价。对排查走过场、整改不到位的单位,依法从严查处。确保排查不留死角,治理及时彻底。2.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煤矿:继续推进煤矿整顿关闭、整合技改和兼并重组,加强安全监管,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进一步加大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和综合治理政策支持力度,切实落实煤矿瓦斯突出综合防治措施,深入开展煤矿防治水、防灭火等专项治理。加强煤矿风险预控管理,加快小煤矿机械化改造,继续抓好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建设。非煤矿山:全面推进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建设,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技术保障能力,深入开展“反三违 ”专项整治,并对露天矿山超量储存、排洪设施带病运行及汛期安全专项检查。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强化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推行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A B C D分级风险管理机制,实施一批样板工程,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突出抓好重点危险工艺、重点危险化学品及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控,强化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设施安全整治,防范较大以上危险化学品事故。对烟花爆竹企业“三超一改”(超范围、超人员、超药量和擅自改变工房用途)和批发企业、零售点违规经营礼花弹等A级产品等行为,进行重点排查和专项整治。道路交通:加快研究制订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政策措施,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加强长途客运安全管理,严格执行长途客运车辆安全技术标准,逐步淘汰安全性能差的运营车型。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禁止客运及危险品运输车辆挂靠运营,禁止非法改装车辆从事旅客运输。严格长途客运、危险品车辆驾驶人资格准入,认真落实长途客车驾驶人强制休息制度,严厉整治超载、超限、超速、疲劳驾驶、酒后驾驶、高速公路违规停车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严格按规定强制安装并使用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并实行联网联控。提高道路建设质量,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加强桥梁、隧道、码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公路事故多发路段和危险隐患点(段)的集中整治,落实防范措施。建筑施工:按照“谁发证、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落实建筑工程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现场作业等环节的安全监管责任;开展起重机、脚手架等施工设施设备专项整治;大力推行建筑起重机械网络即时监控和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系统。消防:完善公共消防基础设施,改善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环境,实施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 ”工程,建立“清剿火患 ”长效机制。冶金等工贸行业:摸清冶金等工贸企业基本情况,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扩大自评和考评范围,建立完善新、改、扩建项目安全设施 “三同时 ”备案档案,并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其它行业领域要紧密结合实际,深入开展民爆器材、特种设备、旅游等安全专项整治。3.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各县区、有关部门要保持高压态势,把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作为有效防范和遏制事故的重要手段,加强各部门、各环节的协调、配合和衔接,按照“四个一律 ”的打击措施,确保关闭措施落实到现场、惩处手段落实到实际控制人。对问题突出的地区和企业要加强诫勉约谈、警示通报、挂牌和跟踪督办,防止因监管不严酿成事故。要着力推进“打非 ”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建设,推动“打非 ”专项行动扎实、持久、有效开展。4.扎实推进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切实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严格执行《
职业病防治法》,认真落实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的制度,切实抓好煤(矽)尘、热害、高毒物质等职业危害防范专项治理。加快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建立职业病危害普查与申报系统,强化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机构和能力建设,严格落实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强化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监管和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切实做好职业病患者的诊断、鉴定和治疗,维护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