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
根据《四川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区域布局,推动区域服务业率先突破、集聚发展。促进全省五大经济区域功能分工和互动协调,推进全省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引导服务业行业集聚发展,创新服务业集聚发展模式。重点推进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10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商贸流通、旅游、餐饮等10个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培育打造一批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第三节 强化服务业综合协调职能
充分发挥省政府赋予商务部门在推进服务业发展中的牵头协调组织实施职能作用,创新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科学研究制定服务业发展促进政策,加大服务业人才培训力度,健全服务业评价激励机制,加强统计分析工作。加强综合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服务业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章 加快发展对外贸易
按照“稳外需、调结构、转方式、夯基础、创优势”的总体要求,围绕提速增量、提质增效的“双提双增”发展目标,坚持内外结合的发展路径,积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实施主体队伍建设、出口基地培育、出口产品结构优化、贸易促进平台建设、加工贸易升级和进口便利化“六个工程”,扩大服务贸易进出口,有效规避贸易摩擦,促进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节 切实增强外贸发展能力
培育壮大外贸主体队伍。坚持抓大与扶小相结合,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外贸外资外经相结合、内外结合、进口与出口相结合,着力提升全省进出口企业获权用权比例,打造一批进出口规模大、国际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成长型企业,引进一批外向型优势骨干型企业。
分层推进出口基地建设。分层推进国家、省和市县各级出口基地建设,支持成都、德阳、绵阳、自贡、攀枝花等国家级科技兴贸基地、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增创一批国家级基地,培育一批省级、市县级基地。重点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重大装备、新型材料、鞋靴、特色农产品、化工、纺织品、汽车汽配等为主的产业集聚区。以出口基地为基础,加快培育打造以对外贸易为主导,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的外向型产业园区。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鼓励出口企业提高研发能力,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培育企业自主品牌。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产品认证。鼓励企业联合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行业标准,增强四川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力发展机电、高新和特色优势产品出口,力争2015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达到350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240亿美元,农产品、纺织品、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附加值不断提高。
积极打造贸易促进平台。组织企业参加效果好的专业展会和影响大的经贸活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培育具有外贸功能的专业市场,吸引外商入川采购,建设对国际市场行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交易中心、定价中心和商务咨询中心。在全球主要贸易市场建设一批境外营销网点和商务代表处。鼓励外贸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工程承包等外经业务。创新方式,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
第二节 进一步发展加工贸易
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以及企业综合运营成本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重点围绕便携式电脑及家电、集成电路及电子元器件、光电显示产品、光伏产品、机械装备、生物医药、特色化工、轻纺类等产品,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提升加工贸易产业层次、做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以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为依托,建设终端IT产业、重大装备产业、家电产业加工贸易龙头企业的聚集区,承接跨国公司转移高科技高附加值加工制造环节、研发中心的重要基地,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转型的先导区、示范区。
第三节 促进进口便利化
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促进贸易平衡发展。加强部门合作,增添进口便利化措施,强化进口公共服务。鼓励资源性产品和大宗商品进口,满足全省生产生活需求,调节市场价格。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强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宽进口渠道,扩大进口规模,支持企业应用各类展会和活动的进口功能,引导企业使用海关特殊监管区等政策积极扩大进口。
专栏5:对外贸易重点工程
|
名 称
| 主要内容
|
主体队伍建设工程
| 到2015年,全省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4500户,有出口实绩企业达4000户,进出口规模4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50户,新增引进外向型企业500户。
|
出口基地建设工程
| 充分发挥国家级基地的示范效应,培育和建设一批新的国家级基地。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省级出口基地,力争在“十二五”末形成100个各类省级基地、10个以上出口10亿美元以上产业。因地制宜培育市州和区县特色产业园区。
|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工程
| 重点培育一批重大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或行业品牌,农产品、纺织品、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地域品牌
|
贸易促进平台建设工程
| 搭建多种贸易促进平台,力争到“十二五”末,打造有重要影响力的会展平台1-2个,培育内外贸一体化的专业市场2-3个,新增境外营销网点100个。
|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工程
| 加快现有成都、德阳、绵阳加工贸易转移重点承接地“三地连片”发展。培育新增泸州、宜宾等一批加工贸易转移重点承接地。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引导加工贸易增量入区。力争2015年,加工贸易规模达到500亿美元。
|
进口贸易便利化工程
| 建立进口公共服务平台,提升进口便利化水平,促进贸易平衡,力争到2015年,进口规模达到400亿美元。
|
第四节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