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才培养与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尚未主动适应经济社会需求变化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高校自主设置、主动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机制有待完善,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升级需求的意识有待增强。学科专业设置及结构调整不适应科技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部分学科专业布局趋同、重复现象加剧,新兴、复合交叉学科专业产生机制尚未建立;学科专业发展不能满足社会对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培养需求;部分应用型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要求脱节,传统学科专业面临改造,高层次人才总体供给不足。
3.知识创新和知识服务能力尚待提高
缺乏一批支撑高水平大学发展的国际认可的一流学科;原始创新、持续创新和多学科集成创新的能力不足;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能力有待提升;高校知识服务能力和文化引领能力的整体优势和潜力尚未充分发挥。
4.教师专业队伍结构和发展环境尚需进一步优化
教师整体规模仍存在缺口。专任教师占全体教职工的比例未达到55%以上;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教师来源结构多样化步伐有待加快;教学、学术团队和梯队建设机制有待深化,优秀青年教师自主选拔、培养及其资助力度有待加强,以人才培养和学术创新团队为载体的组织机制尚未形成;部分新升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缺乏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的长效机制;民办院校教师流失率较高;高校教师队伍国际化程度有待整体提高。
5.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有待增强
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尚未与上海作为世界级城市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需求相适应。中外合作办学层次与水平需进一步提高;留学生教育需继续扩大规模,改善结构,不断提高学历生和长期生的比例;教师主动承担国际学术组织或行业组织领导人职务并取得话语权的积极性和能力有待提升;国际人才引进、评聘的政策和环境有待优化。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综合改革力度,加快转变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发挥高等教育的知识创新和文化引领作用,坚持走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创新型、特色型、服务型的内涵发展之路,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发展思路
在推进上海高等教育“十二五”改革和发展中,要坚持“规划引导、分类管理、改革驱动、卓越发展”的发展思路。
1.规划引导。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学校自主规划的主体作用,着眼于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全面提升上海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
2.分类管理。推进高校管理方式的转变,加强分类指导与评估,建立分类指导服务体系,促进每所学校的特色与创新发展。
3.改革驱动。依托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不断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充分发挥上海高校在区域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卓越发展。集聚上海高等教育的传统优势与特色,迎接国际高等教育的挑战和竞争,为上海实现国家战略提供卓越人才、卓越科研成果和卓越知识服务体系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