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完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制度。
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约束指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考核制、责任追究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推进空间准入、总量准入、项目准入、专家评估和公众参与的环境准入制度。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推进碳排放交易试点,组织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提高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污染物排放标准。完善重大环境安全隐患防范制度。强化环境执法监管,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和企业环保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送、处理机制。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机制。建立有利于主体功能区规划与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实施的体制机制,继续推进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健全和完善生态环保补偿机制,加快实施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继续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推行流域跨界考核断面水质目标对接奖惩制度,完善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机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指标体系、应急体系建设,实施饮用水水源地风险评估和修复示范。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一)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契机,深入推进文化领域政企、政事、政资分开和管办分离,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建立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有序、统一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结合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监管。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等手段提高管理效能,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完善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工作制度,定期发布省、市文化产业统计报告。
(二)创新文化微观运行机制。
深入推进非时政类报刊社转企改制,巩固深化出版、发行、影视企业改革成果,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培育合格市场主体。支持国有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吸引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深入推进公益性文化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服务规范,加强绩效评估考核。推动党报党刊、广播电视台进一步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加强跨部门项目合作,综合规划建设面向农村和基层的公共服务设施,促进设施的共建共享与资源的综合利用。办好新华书店便民店、农家书屋、绿色网吧“三合一”农民文化家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鼓励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办法,推动政府购买重要公共文化产品、投资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举办公益性文化活动。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机构评估系统和绩效考评机制。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的委托管理,鼓励各类机构和企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多元化。
(三)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健全门类齐全、城乡联动的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积极开发动漫、数字出版、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移动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等新兴市场。着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和流通形式,以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报刊发行股份公司等为重点,着力培育一批跨地区连锁经营、信息化管理的大型现代文化流通企业和文化产品连锁企业。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加快文化要素市场建设,不断深化银企合作,综合运用各种金融手段,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发展健全文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投资、保险、担保、拍卖等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加强行业组织建设,健全中介机构,办好安徽文化产权交易所和版权交易中心。
(四)完善文化政策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