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五”改革形势。
随着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化,资源配置日益市场化,国内竞争日益国际化,改革触及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多,我省将呈现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内生因素和外部因素相互影响的新的阶段性特征。
从机遇上看,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全省实现了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一是深化改革的思想氛围和社会基础较好。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全省已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安徽省情的改革道路和推进方式,人民群众对改革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对改革理念和改革方向的理解不断加深,承受改革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为深化改革奠定了较为扎实的思想基础。二是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截至“十一五”末,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3.2%,生产总值突破1.2万亿元,财政收入2063.8亿元,为支付必要的改革成本、化解改革攻坚可能出现的风险、支持改革顺利推进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并巩固完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一些重大改革举措和经济关系实现了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为深化改革提供了较为坚实的体制基础。
从挑战上看,未来5年,我省将承担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创新体制机制三大艰巨任务。转型发展、加速崛起对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对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迫切需要适应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促进经济增长尽快转入内需主导、创新驱动的良性轨道,有效推动需求、供给、要素、城乡、地区和分配结构的全方位调整,积极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发展环境、公平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的法制环境,进一步激发体制动力和市场活力,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消耗及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
--文化体制转型对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文化“软实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实现文化产业大繁荣,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文化领域改革先发优势,突破文化发展的瓶颈和制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十二五”时期实现文化体制转型,提升安徽综合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社会管理方式转型对改革提出了新要求。公共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加快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时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管理体制,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平衡发展。
--政府职能转变对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推进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迫切需要深化包括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内的各项改革。
我省作为一个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省份,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主要表现在: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推进速度不够快,非公经济发展不够充分,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环境和市场机制尚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文化产业规模和结构不太合理;城乡、地区、行业和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公共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和自由流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有待加强等。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需要更大的决心和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