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云浮市201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上述地区(隐患点、段)受台风、暴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易诱发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重点防范。所在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统一部署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工作。各级国土资源、建设、水务、交通运输、教育、旅游、气象等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汛前要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段)的全面检查;汛期开展经常性巡查、监测预警和24小时值班,并做好防灾、避灾、救灾等各项应急准备工作,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目标。

  各级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决贯彻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方针,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明确具体负责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任务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指挥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周密部署,靠前指挥,快速反应。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必须按照防灾责任制的要求,明确各隐患点所在地区、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责任,落实专人负责。各责任人必须上岗到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各地要按照《云浮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及时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和工作情况。

  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组织好监测预防、预警预报、群测群防、灾害现场应急调查和及时开展趋势预测等工作,并协助当地政府及时提出相关措施,制定人员紧急避险和安全转移的应急方案,努力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要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在次年的1月3日前报送当地政府和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

  (二)制定防治方案,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

  各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总结上一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会同建设、水务和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结合本行政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类型、规模、危害性等情况,组织编制和落实本地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出本地区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的具体防治措施,落实监测预警单位和主要责任人,协助有关部门确定避灾方案和紧急疏散路线。各县(市、区)编制的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在5月上旬之前经同级政府批准后公布,并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防治方案应作为地方政府指导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依据。

  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通过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书,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各地要按照《云浮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各县(市、区)要完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机制,建立预警预报应急指挥系统,做到地质灾害隐患点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及时消除隐患,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对违反规定或不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发生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要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三)抓好基础研究,推进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

  各县(市、区)政府要积极筹措资金,组织编制市、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各地城乡建设规划主管部门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镇(街)规划和村庄规划时,应按《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强制性的内容。地质灾害易发区城镇,必须编制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避免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新建城镇和村庄。

  (四)消除灾害隐患,加快实施地质灾害勘查治理工程。

  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实际,积极安排和筹措资金,加快危害大、影响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点勘查治理或搬迁避让工程进度。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配合各级政府落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的监督指导工作,确保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落实防治经费,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投入保障机制。

  各县(市、区)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及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粤府〔2007〕68号)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投入保障机制;根据本地区财政状况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实际,合理安排地质灾害调查、预防和治理经费,并纳入年度计划和财政预算,保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

  各县(市、区)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广东省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省人民政府粤府〔2007〕68号文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粤府〔2007〕71号)要求,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防体系,确保形成“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地质灾害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尽快形成“政府统筹协调、群众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基层管理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强化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制度,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重要作用,通过发放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使处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做到“自我识别、自我监测、自我预报、自我防范、自我应急、自我救治”,增强社会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的能力。汛期前,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技术力量对地质灾害危险区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检查;汛期中开展巡查和应急调查,并根据有关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和气象局发布的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预警预报工作;汛期后进行复查与总结。各级政府应根据实际,组织或指定一支抢险救灾应急队伍,以备担任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救灾任务,全面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