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拓展融资空间。一是争取贷款规模和加强贷款规模的调剂。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由省政府金融办牵头,组织在豫各银行积极向总行争取贷款规模,争取各总行在信贷规划、存贷比例和总行直贷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要支持符合条件的城市商业银行启动发行小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程序,力争贷款增速高于本系统平均水平、高于中部六省平均水平并位居前列;加强对各类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贷款投放的动态监测,鼓励引导其最大限度用好信贷规划。按照“全省测算、动态监测、灵活调剂”的原则,动态调整稳健性参数,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规划进行有针对性、灵活性、区别性的调剂,使贷款规模得到充分利用,支持资本充足率较高、资产质量较好、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信贷政策执行有力的金融机构业务发展。二是争取企业上市和债券融资。省政府金融办、河南证监局、省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等负责组织筛选拟上市企业、发债后备企业,发挥券商、评级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服务业绩档案的作用,支持省内券商和外省服务水平高的券商在河南开展业务,谋划、筛选符合上市或发债要求的募投项目,加快我省企业上市、发债进度,扩大上市、发债融资规模。三是争取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省发展改革委要会同省工商局、河南银监局等部门尽快出台我省股权投资基金注册登记和备案管理办法,推动我省大型产业投资基金和其他符合条件的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加强监管,防范风险,规范发展股权投资基金业。积极引入美国、欧洲市场投行机构、基金管理机构,建立与国际知名投行、私募基金长期合作机制。指导每个省辖市筛选上报10-30家高成长性创业企业,纳入省级股权投资、创业投资拟投企业数据库,邀请国内外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与其开展融资对接,引导和促进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对我省企业投资。四是争取保险资金投资。按照国家关于保险资金投资的政策方向,深入研究保险资金投资特点和要求,省发展改革委要以省铁路投资公司、郑州轨道交通公司等承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机构为重点,筛选10个以上重大项目与保险资金管理机构开展深度对接,河南保监局要加强沟通协调,协力争取我省运用保险资金尽早实现突破。五是争取信托融资。省发展改革委要会同2家信托机构按照信托资金投资特点,筛选一批符合信托资金投资的重点项目,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组织有意向利用信托资金的项目单位与省内外信托机构进行对接,扩大信托融资规模。六是争取产权融资。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要认真筛选一批有意向股权转让融资的中小企业在省产权交易中心和技术产权交易所开展交易,并与国内产权交易机构开展对接,扩大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渠道。
(五)推进金融生态建设。省政府金融办要进一步完善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基础,以帮助提升各市金融生态环境为目标,立足当前解决硬性量化指标,着眼长远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提高全省金融生态水平,全面改善和提升河南在全国金融生态体系中的形象。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通报制度建设,防范金融风险。各市研究出台加强金融生态建设的意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融资工作组织领导。建立由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金融办、省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省政府国资委、省国土资源厅、环保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林业厅、省工商局、旅游局、畜牧局、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和有关金融机构参加的省级融资对接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金融形势、研究重大项目融资机制设计、协调推进多种融资手段的运用、确定培训重点内容和企业、跟踪督办融资服务落实情况,形成常态化的全程服务机制。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各省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市级融资工作推动联席会议,对市级重点建设项目、中小企业的融资收集汇总,并组织金融机构进行分析论证和设计可行的方案,跟踪服务。
(二)加强融资对接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立足长效、实时对接。省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厅、省政府金融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国土资源厅、环保厅、商务厅、农业厅、旅游局等要加强融资信息平台建设,力争在9月月底前建成一个覆盖银行贷款、上市、债券、信托、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融资租赁、保险资金等多个融资渠道和省市重大项目、产业集聚区、中心商务区、先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个行业领域及全部省辖市,各融资主体、金融机构用户能免费注册,能够提供项目建设内容、进度,重点项目、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净资产或资本金、现金流、盈利率、资产负债率、授信规模,融资主体信用情况等融资信息和各金融机构资金投放政策,具有信息收集、发布、整理、分析、交流、保密和难题求助、回应、协调解决以及融资对接成果统计等多项功能的信息系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