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进一步明确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审查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


序号

内容

核审项目

判定标准

核审项目具体内容和要求

法律依据

核审方法

核审结论

审查记录

2.4

生产设备

1.申请人必须具有审查细则中规定的必备的生产设备,企业生产设备的性能和精度应能满足食品生产加工的要求。

具备审查细则中规定的必备的生产设备,设备的性能和精度能满足食品生产加工的要求,符合;

具备必备的生产设备,但个别设备需要完善,基本符合;

不具备审查细则中规定的必备的生产设备或具备的生产设备的性能和精度不能满足食品生产加工的要求,不符合。

1.具有瓶(桶)装饮用水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中规定的生产天然矿泉水必备的生产设备;设备性能与精度符合生产规程要求。采水设备的设计采水能力应当与允许的开采量相匹配。瓶子和瓶盖在灌装前必须经过严格清洗消毒,其清洗设备应自动化(不应用手工操作)洗净的瓶子应经过最短的距离输送到灌装机。灌装与封盖设备应自动化,不得用人工灌装和封盖。包装设备和包装工艺中,用于商品量检测的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必须达到100%,所有计量和包装设备要定期检定或校准。

 

2.设备一般应用脚架固定,与地面应有一定的距离。

 

3. 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对设备有特殊要求的,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制定的技术要求的规定。

 

4.供水设备及用具应取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5.设备台账、说明书、履历、购置证明材料等档案应保管齐全。

1.《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2.《食品生许可管理办法》第十一条;

 

3.GB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第4.4.4.1项;

 

4. 《食品生许可管理办法》第十二条;

 

5.卫生部关于印发《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分类目录》的通知(卫监督发[2007]261号);

 

6.《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

 

7.GB 16330-1996中8.3.3款、8.4.2款、8.4.3款。

现场查看核对设备清单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34)

2.直接接触食品及原料的设备、工具和容器,必须用无毒、无害、无异味的材料制成,与食品的接触面应边角圆滑、无焊疤和裂缝。

完全符合规定,符合;

直接接触食品及原料的设备、工具和容器的材料符合规定,但与食品的接触面偶有微小焊疤、裂缝等情况,基本符合;

不符合规定,不符合。

1. 凡接触灌装用矿泉水的设备,工器具和管道,必须采用无毒、无异味、耐腐蚀、易清洗和不至于改变原天然矿泉水水质的材料制作(宜用不锈钢材料)表面应光滑,无吸附性、无凹坑、无剥脱、无缝隙。与灌装用矿泉水接触的设备,管道应边角圆滑,无死角,无盲端,不易积垢,不渗漏,便于拆卸、清洗和消毒。

 

2. 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

 

3. 设备 、工具、管道表面要清洁,边角圆滑,无死角,不易积垢,不漏隙,便于拆卸、清洗和消毒。上、下工序衔接紧凑, 无焊疤和裂缝。

 

1.GB 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4.4.1款、4.4.2款、4.4.3.1项、6.3.4.1项; 

 

2.GB 16330-1996中5.8.1款、5.8.2款;

  

3.《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六)款;

  

现场查验

查阅材料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35)

3. 食品生产设施、设备、工具和容器等应加强维护保养,及时进行清洗、消毒。使用的清洗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食品生产设施、设备、工具和容器保养良好,使用前后按规定进行清洗、消毒,符合;

食品生产设施、设备、工具和容器的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工作存在一些不足,基本符合;

存在严重不足,不符合。

1.采水设备、输水管道及贮水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清洗,消毒。班前应对矿泉水生产车间的设备、工器具、管道等进行清洗和消毒。班后应清洗加工场地的地面、墙壁,必要时进行消毒。车间、设备、工器具用洗涤剂和消毒剂处理后,残留的洗消剂应该在车间和设备等重新使用前彻底冲洗干净。

 

2.应建立健全维修保养制度,厂房和各种机械设备、装置、设施,给排水系统等均应保持良好状态,确保正常运行和整齐洁净。正常情况下,每年至少对厂房、设备、管道进行一次全面检修。空调机及净化空气口至少半年清洗一次。

 

3.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取得相应的许可证。使用清洗剂和消毒剂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人身、食品受到污染。清洗剂、消毒剂、杀虫剂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均应有固定包装,并在明显处标示“有毒品”字祥,贮存于专门库房或柜橱内,加锁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并建立管理制度。

 

4. 使用各类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前,应做好对人身、食品、设备工具的污染和中毒的预防措施,用药后将所有设备、工具彻底清洗,消除污染。

 

5.应有不得少于2年的维修、清洗消毒记录。

1. GB 16330-1996中6.4、6.3

2.GB 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第5.3条;

 

3.《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十)、《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第十一条(四)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十九条、“卫生部关于印发《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分类目录》的通知(卫监督发[2007]261号)” 、GB 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第5.4.2款、5.6.1款;

 

4. GB 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第5.5.2款。

现场查验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36)

2.5

 

检验设备

申请人应具备审查细则中规定的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设施,出厂检验设备设施的性能、准确度应能达到规定的要求。有合格计量检定证书。实验室布局合理,满足相应检验条件。实行委托检验的,应签定合法的委托合同或协议。

具有审查细则规定的出厂检验设备,且能满足出厂检验需要, 实验室布局合理,满足相应检验条件,符合;

具备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但比较陈旧或有少许误差,或实验室布局不太合理,基本符合;

不具备审查细则规定的出厂检验设备,或不能满足出厂检验需要,不符合。

实行委托检验的,签定合法的委托合同或协议的,符合;

有委托合同或协议,且规范的,基本符合;

既没有委托合同,也没有委托协议的,不符合。

 

1.检验室应具备产品标准、饮用水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所规定的矿泉水厂所必备的检验设备,,检验设备的数量与生产能力相适应,检验设备的精度应满足出厂检验需要,按期检定,有合格计量检定或校准证书(对照申请材料、标准、细则核查是否具备相关仪器设备、辅助设施、试剂及证书等)。

 

2. 检验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标识清晰。

 

3.实验室布局应合理,根据检验方法、检验人员的数量和仪器的大小来对理化检验室(含仪器室)、微生物检验室进行合理分区,保证检验工作的有效开展。实验室环境条件(温湿度、避光、防震等)要满足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应避免不同检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相互干扰。

 

4.应建立相应的检验设备管理制度,检验设备台帐、维修记录应齐全,并妥善保存,以备查核,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

5.企业可以使用经相关部门认定的快速检验设备。但检验结果呈阳性时,应使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确认。

6. 实行委托检验的,应签定合法的委托合同或协议。

7. 检验室使用面积应与该类食品检验工作相适应。企业必须配备与留样贮存条件相适应的设备、设施,留样区域或留样间不得小于10平方米。

 

1. GB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6.3.3款、《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第(九)款;

 

2. GB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第7.2条、7.5条;

 

3.《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一条

 

查看设备清单、必要时现场查看证书,查委托合同或协议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37)



  附件12
对设立食品生产企业的申请人
规定条件审查记录表

  申请人名称:                

  申证食品品种类别:             

  申请生产食品申证单元:  饮料       

  生产场所地址:               

  审查日期:            

  使用说明

  1.本审查记录表适用于对设立食品生产企业的申请人规定条件中申请材料的审核和生产场所核查。
  2.本审查记录表分为:申请材料审核和生产场所核查两个部分共37个项目。对每一个审查项目均规定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的判定标准。
  3.审查组应按照对每一个审查项目的审查情况和判定标准,填写审查结论。
  4.“审查记录”一栏应当填写审查发现的基本符合和不符合情况。

  一、申请材料审核

序号

内容

审查项目

判定标准

核审项目具体内容和要求

法律依据

审查方法

审查结论

审查记录

1.1

组织领导

1.申请人治理结构中至少有一人全面负责质量安全工作。

制度规定了该人负责质量安全工作的职能,符合;

制度对质量安全工作负责人规定不清楚,基本符合;

制度未规定质量安全工作负责人,不符合。

1. 申请人治理结构中至少有一人全面负责质量安全工作,有任命书,应明确规定质量安全负责人的岗位职责,权责明确。

2. 质量安全负责人应熟悉食品质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了解应依法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3.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明确企业法人代表是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1.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二条

 

2.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

 

查看文件、现场提问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1)

2.申请人应设置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人员,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工作。

申请人有明确的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符合;

有机构和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基本符合;

无机构和人员负责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不符合。

1. 企业应设立质量管理机构或有相有专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工作。

2. 企业应当建立并执行原料验收、生产过程安全管理、贮存管理、设备管理、不合格产品管理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3.质量管理机构必须能独立行使不合格产品的否决权。

4. 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初级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3年以上相关实际工作经验,熟练掌握食品质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了解应依法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5. 质量管理人员必须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期限的书面劳动合同。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二条

 

查看文件、相关证明材料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2)

1.2

质量目标

申请人应制定明确的质量安全目标。

有明确的质量安全目标,符合;

质量安全目标不明确,基本符合;

无质量安全目标,不符合。

企业制定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应有明确的质量方针,量化合理的质量目标及具体的实施办法。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二条

查看文件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3)

1.3

管理职责

1.申请人制定各有关部门质量安全职责、权限等情况的管理制度。

制定了管理制度,并规定各有关部门质量职责、权限,且内容合理,符合;

规定的内容不全面,基本符合;

没制定质量管理制度或制定了部门质量管理制度但内容不合理,不符合。

1.企业制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应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质量职责、权限,并符合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2009年第119号)第二章中有关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相关要求。

2. 组织架构中相应的部门或人员的设置应合理,职责、权限应明确。

1.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二条

 

2.《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9年第119号)第二章。

查看文件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4)

2.申请人应当制定对不符合情况的管理办法,对企业出现的各种不符合情况及时进行纠正或采取纠正措施。

制定了不符合情况管理办法,符合;

制定了不符合情况管理办法,但内容不合理,基本符合;

未制定不符合情况管理办法,不符合。

1. 企业应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和保存采购的不合格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处理记录;企业应建立和保存生产的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记录。

2.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内容应完整,有效,应包括有对原辅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出现不合格的管理办法和相应的纠正措施。

3.企业应建立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不安全食品自主召回、被责令召回的执行情况的记录,包括:企业通知召回的情况;实际召回的情况;对召回产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或销毁的记录;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向当地政府和县级以上监管部门报告召回及处理情况。

1.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条

 

2.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

 

3.《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9年第119号)第十一条、第十五条

查看文件、相关记录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5)

1.4

人员要求

1.申请人应规定生产管理者职责,明确其责任、权力和义务,生产管理者的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

明确,符合;

符合资格规定,责任、权力或者义务规定不明确,基本符合;

资格不符合规定,或未明确责任、权力和义务,不符合。

1. 企业制定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应明确生产管理者的责任、权力和义务。

 

2. 生产管理人员应具有与生产岗位相适应的资质和相关工作经验,熟练掌握食品质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了解应依法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3. 必须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期限的书面劳动合同。

 

4.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具有有效的健康证明。

 

5. 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从业人员的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记录。

1.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四条

 

2. 《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9年第119号)第十六条

 

查看文件和证明文件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6)

2.申请人应规定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明确其责任、权力和义务。质量管理人员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

明确,符合;

符合资格规定,责任、权力或者义务规定不明确,基本符合;

资格不符合规定,或未明确责任、权力和义务,不符合。

1. 企业制定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应明确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权力和义务。

 

2. 质量管理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初级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3年以上相关实际工作经验,熟练掌握食品质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了解应依法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3. 必须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期限的书面劳动合同。

 

4.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具有有效的健康证明。

 

5. 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从业人员的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记录。

1.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四条

 

2. 《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9年第119号)第十六条

 

查看文件和证明文件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7)

1.4

人员要求

3. 申请人应规定技术人员的职责,明确其责任、权力和义务。技术人员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

明确,符合;

符合资格规定,责任、权力或者义务规定不明确,基本符合;

资格不符合规定,或未明确责任、权力和义务,不符合。

1. 企业制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应明确技术人员的职责、权力和义务。

 

2. 技术人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经过培训考核后方可正式上岗,并熟练掌握产品工艺流程、关键控制点及技术标准。

 

3.必须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期限的书面劳动合同。

 

4.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具有有效的健康证明。

 

5. 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从业人员的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记录。

 

1.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四条

 

2. 《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9年第119号)第十六条

 

查看文件和证明文件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8)

4. 申请人应规定生产操作人员的职责。明确其责任、权力和义务。生产操作人员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

明确,符合;

符合资格规定,责任、权力或者义务规定不明确,基本符合;

资格不符合规定,或未明确责任、权力和义务,不符合。

1. 企业制定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应明确生产操作人员的职责、权力和义务。

 

2.生产操作人员必须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期限的书面劳动合同。且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

 

3.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具有有效的健康证明。

 

4.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从业人员的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记录。

   

1.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四条

 

2. 《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9年第119号)第十六条

 

查看文件和证明文件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9)

1.5

技术标准

1. 申请人应具备审查细则中规定的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

具有审查细则中规定的产品标准和相关标准,符合;

缺少个别标准,基本符合;

缺少若干个标准,不符合。

应具备生产产品相关的现行有效的标准,包括产品及产品相关的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的食品安全标准、卫生标准、质量标准等。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

 

查看标准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10)

2.明示的企业标准应按《食品安全法》的要求,经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纳入受控文件管理。

符合要求,符合;

已经过备案,但未纳入受控文件管理,基本符合;

未经过备案,不符合。

1.执行企业标准的应提供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文本;

 

2.备案的企业标准应纳入受控文件管理。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五条

查看标准

查看证明、标识。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11)

1.6

工艺文件

申请人应具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产品配方、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产品配方中使用食品添加剂规范、合理。

企业完全符合规定要求,符合;

部分符合规定要求,基本符合;

不符合规定要求,不符合。

1. 企业应具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产品配方、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工艺文件的设置应合理并满足生产与质量控制的需要。

 

2. 产品配方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品种、范围和使用量应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等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禁止使用非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

查看文件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12)

1.7

采购制度

应制定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的采购管理制度。企业如有外协加工或委托服务项目,也应制定相应的采购管理办法(制度)。

有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及外协加工及委托服务的采购管理办法(制度),符合;

采购管理制度以及外协加工及委托服务的采购管理办法(制度)制定的不够完善 ,基本符合;

无采购管理制度,以及外协加工及委托服务的采购管理办法(制度),不符合。

1.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保证采购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2. 如有外协加工或委托服务项目,还应建立有效的外协加工及委托服务的采购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六条

 

查看文件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13)

1.8

采购文件

应制定主要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采购文件,如采购计划、采购清单或采购合同等,并根据批准的采购文件进行采购。应具有主要原辅材料产品标准。

 

企业符合规定要求,符合;

部分符合规定要求,基本符合;

不符合规定要求,不符合。

1. 采购制度应包括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采购文件要求,如采购计划、采购清单或采购合同等,并根据批准的采购文件进行采购。

 

2. 应具备主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相关产品等现行有效的产品标准。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六条

 

查看文件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14)

1.9

 

采购验证制度

申请人应制定对采购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以及外协加工品进行检验或验证的制度。食品标签标识应当符合相关规定

符合要求,符合;

有制度,但有缺陷,基本符合;

无制度,不符合。

1. 企业应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2. 进货查验记录应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并与原始记录凭证一一对应。

3. 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留载有相关信息的进货或者销售票据,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4. 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购进批次产品相适应的产品合格证明文件。生产用水的水质应符合 GB 5749 的规定。菌种的管理(乳酸菌饮料厂适用):使用的菌种必须经国家级有关技术部门鉴定,不得使用变异或杂化的菌种。菌种在投入生产使用前,必须严格检验其各项特性,确保其活性和未受其他杂菌污染。

5. 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企业采购进口需法定检验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向供货者索取有效的检验检疫证明;

6. 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企业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自行检验或委托检验,并保存检验记录;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7. 采购人员应具有简易鉴别原材料质量、卫生的知识和技能。

8.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产品的标签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

 

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六条

2.《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9年第119号)第八条

 

3.《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

 

4.GB 14881-1994第3.1条;

5.GB 12695-2003中9.5条。

查看文件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15)

1.10

过程管理

申请人应制定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相应的考核办法。

有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相应的考核办法,符合;

有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无相应的考核办法,基本符合;

无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相应的考核办法,不符合。

1. 应建立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和考核方法,并定期检查、考核,并提供相关的记录。

2. 明确各车间、工序、个人的岗位职责;各车间和有关部门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工艺卫生管理人员,按照管理范围,做好监督、检查、考核等工作。

3. 企业应定期对厂区内环境、生产场所和设施清洁卫生状况自查,并保存自查记录;

4. 企业应定期对必备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并保存记录,同时应建立和保存停产复产记录及复产时生产设备、设施等安全控制记录;因故而延缓生产时,对已调配好的半成品应及时作有效处理,防止污染或腐败变质,恢复生产时,应对其进行检验,不符合标准的应予以废弃。

5. 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各种购进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贮存、保管、领用出库等记录;配料应有复核,防止投料种类和数量有误。

6. 企业应建立和保存生产投料记录,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启封后的原辅料,未用尽时必须密封,存放于适当场所,防止污染,并在保质期内尽快使用,干原料在进入投料间前,应剥去外包装。

7. 企业生产现场,应避免人流、物流交叉污染,避免原料、半成品交叉污染,保证设备、设施正常运行,现场人员应进行卫生防护,卫生防护应符合GB 14881的9.3的相关要求。

8. 应制订有效的清洗及消毒方法和制度,以确保所有场所清洁卫生,防止污染食品。使用清洗剂和消毒剂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人身、食品受到污染。

9.生产过程的各项原始记录(包括工艺规程中各个关键因素的检查结果)应妥为保存,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1. 《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9年第119号)第九条

 

2. GB14881-1994第6.1条、9.3条;

3.GB 12695-2003中9.3.3款、9.3.5款、9.2.7款。

查看文件、记录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16)

1.11

 

质量控制

申请人应根据食品质量安全要求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制定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

关键控制点确定合理并有相应的控制管理规定,控制记录规范,符合;

关键控制点确定不太合理,记录不规范,基本符合;

未明确关键控制点,不能满足生产质量控制要求,不符合。

1. 企业应合理确定关键质量控制点,并建立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

 

2. 企业应建立和保存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和记录,包括必要的半成品检验记录、温度控制、车间洁净度控制等。

       

1.《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9年第119号)第九条

查看文件、记录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17)

1.12

产品防护

1.申请人应制定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有效防止食品污染、损坏或变质的制度。

符合要求,符合;

制度制定不合理,基本符合;

未制定相关制度,不符合。

1. 企业应建立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有效防止食品污染、损坏或变质的制度。

2.各项工艺操作应在良好的情况下进行,防止变质和受到腐败微生物及有毒有害物的污染。

3. 维修、检查设备时,不得污染食品。

4. 使用的包装容器和材料,应完好无损,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防止污染食品。成品应有固定包装,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包装;包装应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防止异物带入食品。

 

5. 厂区应定期或在必要时进行除虫灭害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鼠类、蚊、蝇、昆虫等的聚集和孳生。对已经发生的场所,应采取紧急措施加以控制和消灭,防止蔓延和对食品的污染。

 

6. 使用各类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前,应做好对人身、食品、设备工具的污染和中毒的预防措施,用药后将所有设备、工具彻底清洗,消除污染。

 

7.对有毒有害物管理,除卫生和工艺需要,均不得在生产车间使用和存放可能污染食品的任何种类的药剂。

 

8.盛装废弃物的容器不得与盛装产品与原料的容器混用,应有明显标志。

 

9.用于饮料制造、调配、加工、包装、储存的机器设备,其设计和构造应能防止危害食品卫生、易于清洗消毒、易于检查,并能避免机器润滑油、金属碎屑、污水或其他污染物混入食品。 所有悬空的传送带、电动机或齿轮箱均应安装滴油盘,并确保泵和搅拌器的密封结构能防止润滑剂、齿轮油或密封水渗入或漏入食品及食品接触面。

 

1.GB 14881-1994第5.4条、5.5条、6.3条;

2.GB 12695-2003中6.1.3.1项、6.1.3.4项。

查看文件、现场、记录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18)

2.申请人应制定在食品原料、半成品及成品运输过程中有效防止食品污染、损坏或变质的制度。有冷藏、冷冻运输要求的,申请人必须满足冷链运输要求。

符合要求,符合;

制度制定不合理,有冷藏冷冻运输要求且符合的,基本符合;

未制定相关制度,有冷藏冷冻运输要求,但达不到的,不符合。

1. 企业应建立在食品原料、半成品及成品运输过程中有效防止食品污染、损坏或变质的制度。

 

2. 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3. 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4. 运输工具应符合卫生要求。要根据原料和产品特点配备防雨、防尘、冷藏、保温等设施。


  5. 运输作业应避免强烈震荡、撞击,轻拿轻放,防止损伤成品外形;且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作业终了,搬运人员应撤离工作地,防止污染食品。

1.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

 

2. GB 14881-1994第8章。

查看文件、现场、记录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19)

1.13

检验管理

1.    申请人应具有独立行使权力的质量检验机构或专(兼)职质量检验人员,并具有相应检验资格和能力。

有独立行使权力的检验机构或专(兼)职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具有相应检验资格和技术,符合;

检验人员的检验技术存在部分不足,基本符合;

无独立行使权力的检验机构或专(兼)职检验人员或无相应检验资格和技术的检验人员,不符合。

1. 具有独立行使权力的检验机构或专(兼)职检验人员,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2. 食品检验人员应毕业于检验专业、经过培训达到国家食品检验人员职业(技能)要求能力并取得食品检验职业资格证书,或应当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持有有资质的地市级以上食品检验机构专业培训证明材料。

 

3. 食品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能力,熟悉相关产品检验方法标准,熟练掌握相关检验技术。

 

4.必须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期限的书面劳动合同。

 

5.具有有效的健康证明。

1.《食品安全法实施 条例》第九条

2.GB 12695-2003中7.2.3款。

 

查看文件、证明材料、记录、

企业自检时核查操作验证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20)

1.13

检验管理

2.    申请人应制定产品质量检验制度(包括过程检验和出厂检验)以及检测设备管理制度。

有产品检验制度和检测设备管理制度,符合;

有制度但内容不全面,基本符合;

无产品检验制度和检测设备管理制度,不符合。

1. 建立质量检验管理制度,包括过程、出厂检验管理制度。

2.建立检验设备管理制度。

3.企业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

4.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查验出厂食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并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检验合格证号可追溯到相应的出厂检验报告。

5. 出厂检验项目与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项目应保持一致。

6. 企业自行进行产品出厂检验的,应按规定进行实验室测量比对,建立并保存比对记录。

7. 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8. 每批成品应有留样。。产品保质期少于2年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的保质期;产品保质期超过2年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留样应为最小销售单元或符合相关审查细则要求。

 

9. 企业实施委托检验的,应建立完善有效的委托检验管理制度,保证按要求实施委托检验,经检验合格的产品方可出厂或者销售。

 

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七条

 

2.《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9年第119号)第十条

3.GB 12695-2003中10.5.3款。

 

查看文件、记录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21)

3.    无检验项能力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有委托合同,内容合理,符合;

有合同,内容不合理,基本符合;

无委托合同,不符合。

实行委托检验的,需提供与有资质的检验机构签定的合法的委托合同或协议,该委托合同或协议应明确委托双方责任,委托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应对委托方生产的产品批次负责,对出厂产品逐批出厂检验。

 

1. 《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一条

 

2. 《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9年第119号)第十条

 

查看文件、记录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22)



  二、生产场所核查

序号

内容

审查项目

判定标准

核审项目具体内容和要求

法律依据

审查方法

审查结论

审查记录

2.1

厂区要求

1.申请人厂区周围应无有害气体、烟尘、粉尘、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扩散性污染源。

无各种污染源,符合;

略有污染,基本符合;

污染较重,不符合。

1.申请食品生产许可的企业必须具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的相适应的生产场所(非住宅、非商业用途建筑),并提交以下材料:(1)使用自有建筑物的,提供房产产权证明,如该建筑物属共有的,还需提供其他产权人准予企业作为生产场所使用的证明;(2)租用建筑物的,提供依法经房地产管理部门登记备案或经公证租赁期限在三年以上的房屋租赁协议及出租方准予企业使用的证明(房屋租赁协议已明确租赁用途为生产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除外);(3)除上述情况外,须提供该场所所在乡镇街以上政府有关同意该场所设立食品生产企业的证明材料。厂区不应设于受污染河流的下游。

2.厂区周围不得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得有昆虫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避免危及产品卫生。

3.厂区要远离有害场所。生产区建筑物与外缘公路或道路应有防护地带。其距离可根据各类食品厂的特点由各类食品厂卫生规范另行规定。

GB14881-1994第4.2条。

现场查看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23)

2.厂区应当清洁、平整、无积水;厂区的道路应用水泥、沥青或砖石等硬质材料铺成。

厂区清洁、平整、无积水,道路用硬质材料铺成,符合;

厂区不太清洁、平整,基本符合;

厂区不清洁或有积水或无硬质道路,不符合。

1.厂区道路应采用便于清洗的混凝土,沥青及其他硬质材料辅设,防止积水及尘土飞扬。

2.生产区建筑物与外缘公路或道路之间应有不少于15 m的防护带。厂房之间,厂房与外缘公路或道路应保持一定距离,中间设绿化带。

3.厂区内裸露地面应进行绿化。

1.GB14881-1994第4.3条;

2.GB12695-2003中4.2.3款。

现场查看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24)

3.生活区、生产区应当相互隔离;生产区内不得饲养家禽、家畜;坑式厕所应距生产区25米以外。

生活区、生产区隔离较远,符合;

生活区、生产区隔离较近,基本符合;

生活区、生产区无隔离或生产区内饲养家禽、家畜或坑式厕所距生产区25米以内,不符合。

1. 生活区、生产区应当相互隔离,生产区应在生活区的下风向。

 

2. 厂内除供实验动物和待加工禽畜外,一律不得饲养家禽、家畜;实验动物、待加工禽畜饲养区应与生产车间保持一定距离,且不得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3.坑式厕所应距生产车间25m以上,并应便于清扫、保洁,还应设置防蚊、防蝇设施。

 

GB14881-1994第4.3条、5.7条。

现场查看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25)

2.1

厂区要求

4.厂区内垃圾应密闭式存放,并远离生产区,排污沟渠也应为密闭式,厂区内不得散发出异味, 不得有各种杂物堆放。

厂区内垃圾、排污沟渠为密闭式,无异味,无各种杂物堆放,符合;

略有不足,基本符合;

达不到要求,不符合。

1.给排水系统有防止污染水源和鼠类、昆虫通过排水管道潜入车间的有效措施。

2.污水排放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净化和排放设施不得位于生产车间主风向的上方。

3.厂区内垃圾密闭存放,便于清洗、消毒,远离生产区,排污沟渠也应为密闭式,存放远离生产车间,且不得位于生产车间上风向。

4.锅炉烟筒高度和排放粉尘量应符合GB 13271的规定,烟道出口与引风机之间须设置除尘装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91代替GB3841-83)。

5.其他排烟、除尘装置也应达标准后再排放,防止污染环境。

6.排烟除尘装置应设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季节性生产厂应设置在季节风向的下风向。

7.厂区内不得散发出异味, 不得有各种杂物堆放。

GB14881-1994第4.3条。

现场查看相关证明、报告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26)

2.2

车间要求

1.生产车间或生产场地应当清洁卫生;应有防蝇、防鼠、防虫等措施和洗手、更衣等设施;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或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应当合理置放与处置。

企业达到规定要求,符合;

略微欠缺,基本符合;

达不到规定要求,不符合。

1. 防鼠、防蚊蝇、防尘设施 建筑物及各项设施应根据生产工艺卫生要求和原材料贮存等特点,相应设置有效的防鼠、防蚊蝇、防尘、防飞鸟、防昆虫的侵入、隐藏和孳生的设施,防止受其危害和污染。须将通向外界的管路、门窗和通风道四周的空隙完全充填,所有窗户、通风口和风机开口均应装上防护网。所有门窗结构应采用防锈、防潮、易清洗的密封框架。准清洁作业区及清洁作业区的窗户不得打开,其他车间的门窗应有防蚊蝇、防尘设施,若安装纱门、纱窗,应装设易拆下清洗的不生锈纱网。

2.洗手设施应分别设置在车间进口处和车间内适当的地点。

   

3.要配备非手动式洗手消毒设施,龙头设置以每班人数在200人以内者,按每10人1个,200以上者每增加20增设1个。

4.洗手设施中应包括免关式洗涤剂和消毒液的分配器、于手器或擦手纸巾等,纸巾使用后应丢入脚踏开盖的垃圾桶内。根据生产需要,有的车间、部门还应配备消毒手套,同时还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指甲刀、指甲刷和洗涤剂、消毒液等。

5.生产车间进口,必要时还应设有工作靴鞋消毒池(监督部门认为无需穿靴鞋消毒的车间可免设)。

6.生产车间进口处应设有工作靴(鞋)消毒池或备有防污染鞋套。消毒池壁内侧与墙体成45℃角坡形,其规格应按生产经营人员必须经过消毒池方能进入车间来设计。

7.更衣室应设于生产车间进口处,并靠近洗手设施,其大小与生产人员数量相适应。进口处设向里开的单向弹簧门。更衣室应设储衣柜或衣架、鞋箱(架),衣柜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离地面20cm以上,如采用衣架应另设个人物品存放柜。更衣室还应备有穿衣镜,供工作人员自检用。

8. 淋浴室可分散或集中设置,淋浴器按每班工作人员计每20~25人设置1个。 淋浴室应设置天窗或通风排气孔和采暖设备。

9.副产品(加工后的下料和废弃物)应及时从生产车间运出,贮存于副产品仓库,废弃物则收集于污物设施内,及时运出厂区处理。

 

1.GB14881-1994第4.5条、4.6条;

2.GB12695-2003中5.2.3款、 5.5.3款、5.5.4款、5.10.3款、5.10.4款。

 

现场查看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27)

2. 生产车间的高度应符合有关要求;车间地面应用无毒、防滑的硬质材料铺设,无裂缝,排水状况良好;墙壁一般应当使用浅色无毒材料覆涂;房顶应无灰尘;位于洗手、更衣设施外的厠所应为水冲式。

企业达到规定要求,符合;

位于洗手、更衣设施外的厠所为水冲式.其它略微欠缺,基本符合;

达不到规定要求,不符合。

1. 生产车间人均占地面积(不包括设备占位)不能少于1.50m2,高度不低于3m。

2.生产车间地面应平整、无裂隙、略高于道路路面,便于清扫和消毒。应使用不渗水、不吸水、无毒、防滑材料(如耐酸砖、水磨石、混凝土等)铺砌,应有适当坡度(以1.0%~1.5%为宜),在地面最低点设置地漏,以保证不积水;每50m2地面至少要设置一个排水口,排水口不得直接设在生产设备的下方;所有排水口均应设置存水弯头,并配有相应大小的滤网,以防产生异味及固体废弃物堵塞排水管道。排水沟的设计应为圆弧形,其流向应由高清洗区流向低清洗区,并须有防止逆流的设计。

3.生产车间墙壁应采用无毒、不吸水、不渗水、防霉、平滑、易清洗的浅色材料,用此材料装修高度应直至屋顶;墙壁与墙壁之间、墙壁与天花板之间、墙壁与地面之间的连接应有适当弧度(曲率半径应在3cm以上)。

4.窗台要设于地面1m以上,内侧要下斜45度; 非全年使用空调的车间、门、窗应有防蚊蝇、防尘设施,纱门应便于拆下洗刷。

5. 通道要宽畅,便于运输和卫生防护设施的设置;楼梯、电梯传送设备等处要便于维护和清扫、洗刷和消毒。

6. 屋顶或天花板应选用不吸水、表面光洁、耐腐蚀、耐温、浅色材料覆涂或装修,要有适当的坡度,在结构上减少凝结水滴落,防止虫害和霉菌孳生,以便于洗刷、消毒。

7. 厕所设置应有利生产和卫生,其数量和便池坑位应根据生产需要和人员情况适当设置;生产车间的厕所应设置在车间外侧,并一律为水冲式,备有洗手设施和排臭装置,其出入口不得正对车间门,要避开通道;其排污管道应与车间排水管道分设。

1.GB14881-1994第4.5条;

2.GB12695-2003中5.3条、5.5条。

现场查看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28)

3. 生产车间的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应满足不同食品的生产加工要求。

生产车间的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能满足食品生产加工要求,符合;

略有误差,基本符合;

满足不了食品生产加工要求,不符合。

1.各生产车间应依其清洁要求程度,分为非食品生产处理区、一般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及清洁作业区,各区之间应视清洁程度给予有效隔离,防止交叉污染。清洁作业区与准清洁作业区应相对密闭。清洁作业区根据不同种类的饮料特点和工艺要求分别制定不同的空气清洁度要求:对于热灌装工艺的(茶饮料类、果汁和蔬菜汁类饮料、蛋白质饮料类、其他饮料类)应为10万级以上清洁厂房,10万级以上清洁厂房温度应控制在15°C~27℃之间,清洁厂房入口处应分别设有人员和物料的净化设施。后杀菌和无菌灌装工艺(碳酸饮料类、茶饮料类、果汁和蔬菜汁类饮料、蛋白质饮料类、其他饮料类),必需安装粗效和中效空气净化设备,保证空气循环次数10次/小时以上。

2.生产车间采用自然通风时通风面积与地面积之比不应小于1:16;采用机械通风时换气量不应小于每小时换气三次; 机械通风管道进风口要距地面2m以上,并远离污染源和排风口,开口处应设防护罩。

1.GB14881-1994第4.5条;

2.GB12695-2003中5.1.4款、5.7.4款、5.7.6款。

 

现场查看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29)

2.2

车间要求

4. 生产工艺布局应当合理,各工序应减少迂回往返,避免交叉污染。

生产工艺布局合理,各工序前后衔接,无交叉污染,符合;

生产工艺布局不太合理,略有交叉,基本符合;

生产工艺相互交叉污染,不符合。

1.建筑物、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三者衔接合理,建筑结构完善,并能满足生产工艺和质量卫生要求;原料与半成品和成品、生原料与熟食品均应杜绝交叉污染。应分别设置人员通道及物料运输通道,各通道应装有空气幕(即风幕)或双向弹簧门及电子灭蝇(蚊)器等防虫设施。生产车间内,设备之间、设备与墙壁之间有适当的通道或工作空间,该空间的大小是以生产经营人员完成生产作业(包括清洗消毒),且不致因衣服或身体的接触而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或内包装材料为原则,一般其宽度不少于100 cm。

2.建筑物和设备布置还应考虑生产工艺对温、湿度和工艺参数的要求,防止毗邻车间受到干扰。

3. 按生产工艺的先后次序和产品特点,应将原料处理、半成品处理和加工、包装材料和容器的清洗、消毒、成品包装和检验、成品贮存等工序分开设置,防止前后工序相互交叉污染。

1.GB14881-1994第4.3条、6.3条;

2.GB12695-2003中5.1.3款、5.2.2款。

查看文件

现场查看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30)

5.生产车间内光线充足,照度应满足生产加工要求。工作台、敞开式生产线及裸露食品与原料上方的照明设备应有防护装置。

生产车间内光线充足,工作台、敞开式生产线及裸露食品与原料上方的照明设备有防护装置,符合;

略有不足,基本符合;

严重不足,不符合。

1.车间或工作地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车间采光系数不应低于标准Ⅳ级; 加工场所工作面的混合照度不应低于300lx,配料及灌装车间不应低于800 lx。

2.照明设施的安装应与天花板齐平,并装上防护罩,不得采用水银灯泡或含水银的设施。

1.GB14881-1994第4.5条;

2.GB12695-2003中5.6.1款、5.6.2款。

现场查看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31)

2.3

库房要求

1.库房应当整洁,地面平滑无裂缝,有良好的防潮、防火、防鼠、防虫、防尘等设施。库房内的温度、湿度应符合原辅材料、成品及其他物品的存放要求

企业的库房符合规定,符合;

略有不足,基本符合;

严重不足,不符合。

1.应设置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原材料场地和仓库。仓库内应设置足够数量的货架,并使储存的物品隔墙离地各10 cm~15 cm。 冷藏(冻)库应有温、湿度指示计,还应设置自动报警器,以提示异常变动。

2.贮存包装容器的仓库必须清洁,并有防尘、防污染设施。新包装容器、回收包装容器应分类堆放。原料及成品不得露天存放,应分库贮存。各种原材料的贮存要求应符合相应贮存条件的规定。

3.工厂还应设置辅助储存区,配置通风系统,如储存危险品、水处理用化学品、洗消剂、酸碱等,储存危险品的区域应远离生产车间及食品仓库。 

4.仓库应有良好通风,采用自然通风时通风面积与地面积之比不应小于1:16;采用机械通风时换气量不应小于每小时换气三次; 机械通风管道进风口要距地面2m以上,并远离污染源和排风口,开口处应设防护罩。

5.要有防鼠、防虫等设施,定期清扫、消毒,保持卫生。

1.GB14881-1994第3.3条、4.5条、8.1条;

2.GB12695-2003中5.12条;10.6.1款;5.12.4款。

现场查看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32)

2.库房内存放的物品应保存良好,一般应离地、离墙存放,并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出入库。原辅材料、成品(半成品)及包装材料库房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等物品。

库房内存放的物品保存良好,无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物品,符合;

保存一般,无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物品,基本符合;

保存不好,库房内存放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等物品 ,不符合。

1.各种原材料应按品种分类分批贮存,每批原材料均有明显标志,同一库内不得贮存相互影响风味的原材料。

2.原材料应离地、离墙并与屋顶保持一定距离,垛与垛之间也应有适当间隔。

3.先进先出,及时剔出不符合质量和卫生标准的原料,防止污染。

4.经检验合格包装的成品应贮存于成品库。按品种、批次分类存放,防止相互混杂。成品库不得贮存有毒、有害物品或其他易腐、易燃品。

GB14881-1994第3.3条、8.1条。

现场查看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33)



序号

内容

核审项目

判定标准

核审项目具体内容和要求

法律依据

核审方法

核审结论

审查记录

2.4

生产设备

1.申请人必须具有审查细则中规定的必备的生产设备,企业生产设备的性能和精度应能满足食品生产加工的要求。

具备审查细则中规定的必备的生产设备,设备的性能和精度能满足食品生产加工的要求,符合;

具备必备的生产设备,但个别设备需要完善,基本符合;

不具备审查细则中规定的必备的生产设备或具备的生产设备的性能和精度不能满足食品生产加工的要求,不符合。

1.具有与生产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且具备审查细则中规定的必备的生产设备;设备性能与精度符合生产规程要求。准清洁作业区及清洁作业区应相对密闭,并设有空气处理装置和空气消毒设施,入口处应设有人员和物流净化设施。清洁作业区必需安装粗效和中效空气净化设备。碳酸饮料生产线每分钟生产能力不得小于150瓶。包装设备和包装工艺中,用于商品量检测的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必须达到100%,所有计量和包装设备要定期检定或校准。

 

2.设备一般应用脚架固定,与地面应有一定的距离。

 

3. 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对设备有特殊要求的,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制定的技术要求的规定。

 

4.供水设备及用具应取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批件。供水设施出入口应增设安全卫生设施,防止有害动物或其他有害物质进入导致食品污染。储水设备(储水槽、储水塔、储水池等)应有防污染设备。食品直接接触及用来调配饮料的用水必须用专门管道输送,必须经过合乎卫生要求的过滤设备的过滤并与其他生产用水的管道用颜色加以醒目区别。

 

5.设备台账、说明书、履历、购置证明材料等档案应保管齐全。

1.《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食品生许可管理办法》第十一条;GB12695-2003中5.7.3款、5.7.7款;

 

2.GB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第4.4.4.1项;

 

3. 《食品生许可管理办法》第十二条;

 

4.卫生部关于印发《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分类目录》的通知(卫监督发[2007]261号)。

5.GB12695-2003中5.8.2款; 5.8.3款;5.8.5款;

6.《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

现场查看核对设备清单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34)

2.直接接触食品及原料的设备、工具和容器,必须用无毒、无害、无异味的材料制成,与食品的接触面应边角圆滑、无焊疤和裂缝。

完全符合规定,符合;

直接接触食品及原料的设备、工具和容器的材料符合规定,但与食品的接触面偶有微小焊疤、裂缝等情况,基本符合;

不符合规定,不符合。

1. 凡接触食品物料的设备、工具、管道,必须用无毒、无味、抗腐蚀、不吸水、不变形的材料制做。使用的包装容器和材料,应完好无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储水设备(储水槽、储水塔、储水池等)应以无毒、不导致水质污染的材料构筑;过滤设备必须安全卫生,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要求。

 

2. 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

 

3. 设备 、工具、管道表面要清洁,边角圆滑,无死角,不易积垢,不漏隙,便于拆卸、清洗和消毒。上、下工序衔接紧凑, 无焊疤和裂缝。蒸煮锅、调配桶、储存槽(桶)及其他类似的容器设备应无死角。设备、管路、器皿及有关材料(密封圈、垫片等)应能承受所采用的热消毒温度。

4. 空瓶(罐)及瓶盖经清洗消毒、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GB 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4.4.1条、6.3.4.1款;

2.GB12695-2003中5.8.3款;

 

3.《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六)款;

 

4. GB 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4.4.2款、4.4.3.1项;

GB12695-2003中6.1.3.2项、6.1.3.3项、10.4.2款。

现场查验

查阅材料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35)

3. 食品生产设施、设备、工具和容器等应加强维护保养,及时进行清洗、消毒。使用的清洗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食品生产设施、设备、工具和容器保养良好,使用前后按规定进行清洗、消毒,符合;

食品生产设施、设备、工具和容器的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工作存在一些不足,基本符合;

存在严重不足,不符合。

1.生产设备、工具、容器、场地等在使用前后均应彻底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已清洗消毒的机器设备及各种生产用具应妥善保管,避免再次污染。车间内的架空构件及滑槽等必须定期清洗,防止积尘、凝水和霉菌生长。

 

2.各种机械设备、装置、设施、给排水系统等标识清晰、运行正常、整齐洁净,不污染食品;应建立健全维修保养制度,并定期检查、维修,杜绝隐患。

 

3.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取得相应的许可证。使用清洗剂和消毒剂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人身、食品受到污染。清洗剂、消毒剂、杀虫剂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均应有固定包装,并在明显处标示“有毒品”字祥,贮存于专门库房或柜橱内,加锁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并建立管理制度。

 

4. 使用各类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前,应做好对人身、食品、设备工具的污染和中毒的预防措施,用药后将所有设备、工具彻底清洗,消除污染。

 

5.应有不得少于2年的维修、清洗消毒记录。

1.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五)款、GB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第6.3.3款;GB12695-2003中8.4.4款;8.4.5款;

 

2.GB 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第5.3条;

  

3.《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十)、《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第十一条(四)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十九条、“卫生部关于印发《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分类目录》的通知(卫监督发[2007]261号)” 、GB 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第5.4.2款、5.6.1款;

 

4. GB 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第5.5.2款。

现场查验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36)

2.5

 

检验设备

申请人应具备审查细则中规定的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设施,出厂检验设备设施的性能、准确度应能达到规定的要求。有合格计量检定证书。实验室布局合理,满足相应检验条件。实行委托检验的,应签定合法的委托合同或协议。

具有审查细则规定的出厂检验设备,且能满足出厂检验需要, 实验室布局合理,满足相应检验条件,符合;

具备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但比较陈旧或有少许误差,或实验室布局不太合理,基本符合;

不具备审查细则规定的出厂检验设备,或不能满足出厂检验需要,不符合。

实行委托检验的,签定合法的委托合同或协议的,符合;

有委托合同或协议,且规范的,基本符合;

既没有委托合同,也没有委托协议的,不符合。

 

1.检验室应具备申证饮料产品标准、审查细则所规定的检验设备,检验设备的数量与生产能力相适应,检验设备的精度应满足出厂检验需要,按期检定,有合格计量检定或校准证书(对照申请材料、标准、细则核查是否具备相关仪器设备、辅助设施、试剂及证书等)。洗净后的空瓶、盖必须抽样作细菌检验,菌落总数不得超过50个/瓶罐或盖,大肠杆菌不检出。原料洗涤用水的余氯应定时检测,并做好记录。饮料用水需脱氯时,应检验其余氯是否去除完全。

2. 检验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标识清晰。

3.实验室布局应合理,根据检验方法、检验人员的数量和仪器的大小来对理化检验室(含仪器室)、微生物检验室进行合理分区,保证检验工作的有效开展。实验室环境条件(温湿度、避光、防震等)要满足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应避免不同检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相互干扰。

4.应建立相应的检验设备管理制度,检验设备台帐、维修记录应齐全,并妥善保存,以备查核,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

5.企业可以使用经相关部门认定的快速检验设备。但检验结果呈阳性时,应使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确认。

6. 实行委托检验的,应签订合法的委托合同或协议。

7. 生产过程中的品质管理设备(如温度计、压力计、称量器、糖度计、比重计等)应定期校正,与食品卫生安全有密切关系的加热杀菌设备所装置的温度计与压力计,每年至少应检定或校准一次。

乳酸菌饮料生产厂应有鉴别、分离、选育、纯化所使用菌株的设备和技术能力,并应作好菌种保存工作。

8.检验室使用面积应与该类食品检验工作相适应。企业必须配备与留样贮存条件相适应的设备、设施,留样区域或留样间不得小于10平方米。

1. GB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6.3.3款、《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第(九)款;GB12695-2003中9.3.6款;

 

2. GB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第7.2条、7.5条;

 

3.《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一条

7.GB12695-2003中6.2.2款;9.5.3款。

 

查看设备清单、必要时现场查看证书,查委托合同或协议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37)



  附件13
对设立食品生产企业的申请人
规定条件审查记录表

  申请人名称:                

  申证食品品种类别:             

  申请生产食品申证单元:  肉制品      

  生产场所地址:               

  审查日期:            

  使用说明

  1.本审查记录表适用于对设立食品生产企业的申请人规定条件中申请材料的审核和生产场所核查。
  2.本审查记录表分为:申请材料审核和生产场所核查两个部分共37个项目。对每一个审查项目均规定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的判定标准。
  3.审查组应按照对每一个审查项目的审查情况和判定标准,填写审查结论。
  4.“审查记录”一栏应当填写审查发现的基本符合和不符合情况。

  一、申请材料审核

序号

内容

审查项目

判定标准

核审项目具体内容和要求

法律依据

审查方法

审查结论

审查记录

1.1

组织领导

1.申请人治理结构中至少有一人全面负责质量安全工作。

制度规定了该人负责质量安全工作的职能,符合;

制度对质量安全工作负责人规定不清楚,基本符合;

制度未规定质量安全工作负责人,不符合。

1. 申请人治理结构中至少有一人全面负责质量安全工作,有任命书,应明确规定质量安全负责人的岗位职责,权责明确。

 

2. 质量安全负责人应熟悉食品质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了解应依法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3.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明确企业法人代表是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1.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二条

 

2. 《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

 

查看文件、现场提问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1)

2.申请人应设置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人员,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工作。

申请人有明确的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符合;

有机构和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基本符合;

无机构和人员负责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不符合。

1. 企业应设立质量管理机构或有相有专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工作。

 

2. 企业应当建立并执行原料验收、生产过程安全管理、贮存管理、设备管理、不合格产品管理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3.质量管理机构必须能独立行使不合格产品的否决权。

 

4. 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初级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3年以上相关实际工作经验,熟练掌握食品质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了解应依法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4. 质量管理人员必须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期限的书面劳动合同。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二条

 

查看文件、相关证明材料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2)

1.2

质量目标

申请人应制定明确的质量安全目标。

有明确的质量安全目标,符合;

质量安全目标不明确,基本符合;

无质量安全目标,不符合。

企业制定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应有明确的质量方针,量化合理的质量目标及具体的实施办法。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二条

查看文件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3)

1.3

管理职责

1.申请人制定各有关部门质量安全职责、权限等情况的管理制度。

制定了管理制度,并规定各有关部门质量职责、权限,且内容合理,符合;

规定的内容不全面,基本符合;

没制定质量管理制度或制定了部门质量管理制度但内容不合理,不符合。

1.企业制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应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质量职责、权限,并符合落实国家质检总局《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2009年第119号)第二章中有关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相关要求。

2.组织架构中相应的部门或人员的设置应合理,职责、权限应明确。

1.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二条

 

2.《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9年第119号)第二章。

查看文件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4)

2.申请人应当制定对不符合情况的管理办法,对企业出现的各种不符合情况及时进行纠正或采取纠正措施。

制定了不符合情况管理办法,符合;

制定了不符合情况管理办法,但内容不合理,基本符合;

未制定不符合情况管理办法,不符合。

1. 企业应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和保存采购的不合格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处理记录;企业应建立和保存生产的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记录。

2.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内容应完整,有效,应包括有对原辅料、包装材料、半成品、成品出现不合格的管理办法和相应的纠正措施。

3.企业应建立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不安全食品自主召回、被责令召回的执行情况的记录,包括:企业通知召回的情况;实际召回的情况;对召回产品采取补救、无害化处理或销毁的记录;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向当地政府和县级以上监管部门报告召回及处理情况。

1.《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三条

 

2.《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

 

3.《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9年第119号)第十一条、第十五条

查看文件、相关记录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5)

1.4

人员要求

1.申请人应规定生产管理者职责,明确其责任、权力和义务,生产管理者的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

明确,符合;

符合资格规定,责任、权力或者义务规定不明确,基本符合;

资格不符合规定,或未明确责任、权力和义务,不符合。

1.企业制定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应明确生产管理者的责任、权力和义务。

2.生产管理人员应具有与生产岗位相适应的资质和相关工作经验,熟练掌握食品质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了解应依法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3.必须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期限的书面劳动合同。

4.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具有有效的健康证明。

5. 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从业人员的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记录。

1.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四条

 

2. 《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9年第119号)第十六条

 

查看文件和证明文件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6)

2.申请人应规定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明确其责任、权力和义务。质量管理人员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

明确,符合;

符合资格规定,责任、权力或者义务规定不明确,基本符合;

资格不符合规定,或未明确责任、权力和义务,不符合。

1.企业制定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应明确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权力和义务。

2. 质量管理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初级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3年以上相关实际工作经验,有能力对肉制品生产和质量控制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理。熟练掌握食品质量安全有关法律法规,了解应依法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3. 必须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期限的书面劳动合同。

4.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具有有效的健康证明。

5. 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从业人员的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记录。

1.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二条

 

2. 《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9年第119号)第十六条

 

3.GB 19303-2003的8.3条。

查看文件和证明文件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7)

1.4

人员要求

3. 申请人应规定技术人员的职责,明确其责任、权力和义务。技术人员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

明确,符合;

符合资格规定,责任、权力或者义务规定不明确,基本符合;

资格不符合规定,或未明确责任、权力和义务,不符合。

1. 企业制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应明确技术人员的职责、权力和义务。

2. 技术人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经过培训考核后方可正式上岗,并熟练掌握产品工艺流程、关键控制点及技术标准。

 

3.必须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期限的书面劳动合同。

 

4.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具有有效的健康证明。

 

5. 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从业人员的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记录。

 

6.熟肉制品企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职工总数的5%。

1.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四条

 

2. 《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9年第119号)第十六条

 

3.GB 19303-2003的8.1条。

查看文件和证明文件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8)

4. 申请人应规定生产操作人员的职责。明确其责任、权力和义务。生产操作人员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

明确,符合;

符合资格规定,责任、权力或者义务规定不明确,基本符合;

资格不符合规定,或未明确责任、权力和义务,不符合。

1. 企业制定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应明确生产操作人员的职责、权力和义务。

 

2.生产操作人员必须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期限的书面劳动合同,且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

 

3.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具有有效的健康证明。

 

4.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对从业人员的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记录。

 

1.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四条

 

2. 《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9年第119号)第十六条

 

查看文件和证明文件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9)

1.5

技术标准

1. 申请人应具备审查细则中规定的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

具有审查细则中规定的产品标准和相关标准,符合;

缺少个别标准,基本符合;

缺少若干个标准,不符合。

应具备生产产品相关的现行有效的标准,包括产品及产品相关的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的食品安全标准、卫生标准、质量标准等。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

 

查看标准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10)

2.明示的企业标准应按《食品安全法》的要求,经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纳入受控文件管理。

符合要求,符合;

已经过备案,但未纳入受控文件管理,基本符合;

未经过备案,不符合。

1.执行企业标准的应提供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文本;

 

2.备案的企业标准应纳入受控文件管理。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五条

查看标准

查看证明、标识。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11)

1.6

工艺文件

申请人应具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产品配方、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产品配方中使用食品添加剂规范、合理。

企业完全符合规定要求,符合;

部分符合规定要求,基本符合;

不符合规定要求,不符合。

 

1. 企业应具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产品配方、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工艺文件的设置应合理并满足生产与质量控制的需要;

 

2. 产品配方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品种、范围和使用量应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等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禁止使用非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

查看文件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12)

1.7

采购制度

应制定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的采购管理制度。企业如有外协加工或委托服务项目,也应制定相应的采购管理办法(制度)。

有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及外协加工及委托服务的采购管理办法(制度),符合;

采购管理制度以及外协加工及委托服务的采购管理办法(制度)制定的不够完善 ,基本符合;

无采购管理制度,以及外协加工及委托服务的采购管理办法(制度),不符合。

1.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保证采购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2.如有外协加工或委托服务项目,还应建立有效的外协加工及委托服务的采购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六条

 

查看文件

 

□ 符合

□基本符合

□不符合

(13)

1.8

采购文件

应制定主要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采购文件,如采购计划、采购清单或采购合同等,并根据批准的采购文件进行采购。应具有主要原辅材料产品标准。

企业符合规定要求,符合;

部分符合规定要求,基本符合;

不符合规定要求,不符合。

1. 采购制度应包括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采购文件要求,如采购计划、采购清单或采购合同等,并根据批准的采购文件进行采购。

 

2. 应具备主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相关产品等现行有效的产品标准。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六条

 

查看文件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14)

1.9

 

采购验证制度

申请人应制定对采购的原辅材料、包装材料以及外协加工品进行检验或验证的制度。食品标签标识应当符合相关规定

符合要求,符合;

有制度,但有缺陷,基本符合;

无制度,不符合。

1. 企业应建立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2. 进货查验记录应如实记录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并与原始记录凭证一一对应。

3. 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留载有相关信息的进货或者销售票据,记录、票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4. 采购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购进批次产品相适应的产品合格证明文件。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5. 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企业采购进口需法定检验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向供货者索取有效的检验检疫证明;

6. 对无法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企业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自行检验或委托检验,并保存检验记录;不得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7. 购入的原料,应具有一定的新鲜度,具有该品种应有的色、香、味和组织形态特征,不含有毒有害物,也不应受其污染。某些农、副产品原料在采收后,为便于加工、运输和贮存而采取的简易加工应符合卫生要求,不应造成对食品的污染和潜在危害,否则不得购入。

 

8. 采购人员应具有简易鉴别原材料质量、卫生的知识和技能。

9.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产品的标签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

10.原料肉经兽医检验合格,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猪肉必须选用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产品。不得采购和使用未经兽医检验、未盖兽医卫生检验印戳、未开检疫证明的肉,也不得采购和使用虽有印戳、证明,但不符合卫生和质量要求的原料肉。使用非动物肠衣必须使用经卫生部门批准的品种。

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六条

2.《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9年第119号)第八条

 

3.《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

 

4.GB 14881-1994第3.1条;

 

5.GB 19303的6.3.8款

、6.1.1.1项。

 

6.《肉制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

查看文件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15)

1.10

过程管理

申请人应制定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相应的考核办法。

有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相应的考核办法,符合;

有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无相应的考核办法,基本符合;

无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相应的考核办法,不符合。

1. 应建立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和考核方法,并定期检查、考核,并提供相关的记录。

2. 明确各车间、工序、个人的岗位职责;各车间和有关部门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工艺卫生管理人员,按照管理范围,做好监督、检查、考核等工作。

3. 企业应定期对厂区内环境、生产场所和设施清洁卫生状况自查,并保存自查记录;

4. 企业应定期对必备生产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并保存记录,同时应建立和保存停产复产记录及复产时生产设备、设施等安全控制记录;

5. 企业应建立和保存各种购进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贮存、保管、领用出库等记录;

6. 企业应建立和保存生产投料记录,包括投料种类、品名、生产日期或批号、使用数量等;

7. 企业生产现场,应避免人流、物流交叉污染,避免原料、半成品交叉污染,保证设备、设施正常运行,现场人员应进行卫生防护,卫生防护应符合GB 14881的9.3条的相关要求。

8. 应制订有效的清洗及消毒方法和制度,以确保所有场所清洁卫生,防止污染食品。使用清洗剂和消毒剂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人身、食品受到污染。

9.生产过程的各项原始记录(包括工艺规程中各个关键因素的检查结果)应妥为保存,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1. 《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9年第119号)第九条

 

2. GB14881-1994第6.1条、9.3条。

查看文件、记录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16)

1.11

 

质量控制

申请人应根据食品质量安全要求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制定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

关键控制点确定合理并有相应的控制管理规定,控制记录规范,符合;

关键控制点确定不太合理,记录不规范,基本符合;

未明确关键控制点,不能满足生产质量控制要求,不符合。

1. 企业应合理确定关键质量控制点,并建立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

2. 企业应建立和保存生产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情况和记录,包括必要的半成品检验记录、温度控制、车间洁净度控制等。并根据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定期对关键工艺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净化度等指标进行监测。

3.熏制各类产品应使用低松脂的硬木(木屑)。

1.《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9年第119号)第九条

 

2.GB 19303-2003的7.6.2款;

 

3.GB 19303的6.3.9款。

查看文件、记录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17)

1.12

产品防护

1.申请人应制定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有效防止食品污染、损坏或变质的制度。

符合要求,符合;

制度制定不合理,基本符合;

未制定相关制度,不符合。

1.企业应建立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有效防止食品污染、损坏或变质的制度。

2.各项工艺操作应在良好的情况下进行,防止变质和受到腐败微生物及有毒有害物的污染。

3. 维修、检查设备时,不得污染食品。

 

4.使用的包装容器和材料,应完好无损,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防止污染食品。成品应有固定包装,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包装;包装应在良好的状态下进行,防止异物带入食品。

5.厂区应定期或在必要时进行除虫灭害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鼠类、蚊、蝇、昆虫等的聚集和孳生。对已经发生的场所,应采取紧急措施加以控制和消灭,防止蔓延和对食品的污染。

6. 使用各类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前,应做好对人身、食品、设备工具的污染和中毒的预防措施,用药后将所有设备、工具彻底清洗,消除污染。

7.对有毒有害物管理,除卫生和工艺需要,均不得在生产车间使用和存放可能污染食品的任何种类的药剂。

8.盛装废弃物的容器不得与盛装产品与原料的容器混用,应有明显标志。

GB 14881-1994第5.4条、5.5条、6.3条。

查看文件、现场、记录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18)

2.申请人应制定在食品原料、半成品及成品运输过程中有效防止食品污染、损坏或变质的制度。有冷藏、冷冻运输要求的,申请人必须满足冷链运输要求。

符合要求,符合;

制度制定不合理,有冷藏冷冻运输要求且符合的,基本符合;

未制定相关制度,有冷藏冷冻运输要求,但达不到的,不符合。

1. 企业应建立在食品原料、半成品及成品运输过程中有效防止食品污染、损坏或变质的制度。

2. 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3. 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

4. 运输工具应符合卫生要求。要根据原料和产品特点配备防雨、防尘、冷藏、保温等设施。

5. 运输作业应避免强烈震荡、撞击,轻拿轻放,防止损伤成品外形;且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作业终了,搬运人员应撤离工作地,防止污染食品。

6. 所有运输车辆用后立即清洗,容器应进行清洗、消毒处理。不得使用未经清洗的车辆和未经消毒的容器运输熟肉制品。 

1.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

 

2.       GB 14881-1994第8章;

 

3. GB 19303的6.6.3款。

查看文件、现场、记录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19)

1.13

检验管理

1.    申请人应具有独立行使权力的质量检验机构或专(兼)职质量检验人员,并具有相应检验资格和能力。

有独立行使权力的检验机构或专(兼)职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具有相应检验资格和技术,符合;

检验人员的检验技术存在部分不足,基本符合;

无独立行使权力的检验机构或专(兼)职检验人员或无相应检验资格和技术的检验人员,不符合。

1. 具有独立行使权力的检验机构或专(兼)职检验人员,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

 

2. 食品检验人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经过培训达到国家食品检验人员职业(技能)要求能力并取得食品检验职业资格证书,或应当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持有有资质的地市级以上食品检验机构专业培训证明材料。

 

3. 食品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能力,熟悉相关产品检验方法标准,熟练掌握相关检验技术。

 

4.必须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期限的书面劳动合同。

 

5.具有有效的健康证明。

食品安全法实施 条例》第九条

 

查看文件、证明材料、记录、

企业自检时核查操作验证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20)

1.13

检验管理

2.    申请人应制定产品质量检验制度(包括过程检验和出厂检验)以及检测设备管理制度。

有产品检验制度和检测设备管理制度,符合;

有制度但内容不全面,基本符合;

无产品检验制度和检测设备管理制度,不符合。

1. 建立质量检验管理制度,包括过程、出厂检验管理制度。

2.建立检验设备管理制度。

3.企业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

4. 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查验出厂食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并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号、购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销售日期等内容。检验合格证号可追溯到相应的出厂检验报告。

5. 出厂检验项目与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规定的项目应保持一致。

6. 企业自行进行产品出厂检验的,应按规定进行实验室测量比对,建立并保存比对记录。

7. 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8. 企业应按规定保存出厂检验留存样品。产品保质期少于2年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的保质期;产品保质期超过2年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留样应为最小销售单元或符合相关审查细则要求。

 

9. 企业实施委托检验的,应建立完善有效的委托检验管理制度,保证按要求实施委托检验,经检验合格的产品方可出厂或者销售。

 

1.《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七条

 

2.《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9年第119号)第十条

查看文件、记录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21)

3.    无检验项能力的,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有委托合同,内容合理,符合;

有合同,内容不合理,基本符合;

无委托合同,不符合。

实行委托检验的,需提供与有资质的检验机构签定的合法的委托合同或协议,该委托合同或协议应明确委托双方责任,委托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应对委托方生产的产品批次负责,对出厂产品逐批出厂检验。

 

1. 《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一条

 

2. 《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2009年第119号)第十条

 

查看文件、记录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22)



  二、生产场所核查

序号

内容

审查项目

判定标准

核审项目具体内容和要求

法律依据

审查方法

审查结论

审查记录

2.1

厂区要求

1.申请人厂区周围应无有害气体、烟尘、粉尘、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扩散性污染源。

无各种污染源,符合;

略有污染,基本符合;

污染较重,不符合。

1.申请食品生产许可的企业必须具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的相适应的生产场所(非住宅、非商业用途建筑),并提交以下材料:(1)使用自有建筑物的,提供房产产权证明,如该建筑物属共有的,还需提供其他产权人准予企业作为生产场所使用的证明;(2)租用建筑物的,提供依法经房地产管理部门登记备案或经公证租赁期限在三年以上的房屋租赁协议及出租方准予企业使用的证明(房屋租赁协议已明确租赁用途为生产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除外);(3)除上述情况外,须提供该场所所在乡镇街以上政府有关同意该场所设立食品生产企业的证明材料。厂区不应设于受污染河流的下游。

2.厂区周围不得有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得有昆虫大量孳生的潜在场所,避免危及产品卫生。

3.厂区要远离有害场所。生产区建筑物与外缘公路或道路应有防护地带。其距离可根据各类食品厂的特点由各类食品厂卫生规范另行规定。

GB14881-1994第4.2条。

现场查看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23)

2.厂区应当清洁、平整、无积水;厂区的道路应用水泥、沥青或砖石等硬质材料铺成。

厂区清洁、平整、无积水,道路用硬质材料铺成,符合;

厂区不太清洁、平整,基本符合;

厂区不清洁或有积水或无硬质道路,不符合。

1.厂区道路应采用便于清洗的混凝土,沥青及其他硬质材料辅设,防止积水及尘土飞扬。

2.厂房之间,厂房与外缘公路或道路应保持一定距离,中间设绿化带。

3.厂区内裸露地面应进行绿化。

GB14881-1994第4.3条。

现场查看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24)

3.生活区、生产区应当相互隔离;生产区内不得饲养家禽、家畜;坑式厕所应距生产区25米以外。

生活区、生产区隔离较远,符合;

生活区、生产区隔离较近,基本符合;

生活区、生产区无隔离或生产区内饲养家禽、家畜或坑式厕所距生产区25米以内,不符合。

1. 生活区、生产区应当相互隔离,生产区应在生活区的下风向。

 

2. 厂内除供实验动物和待加工禽畜外,一律不得饲养家禽、家畜;实验动物、待加工禽畜饲养区应与生产车间保持一定距离,且不得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3.坑式厕所应距生产车间25m以上,并应便于清扫、保洁,还应设置防蚊、防蝇设施。

 

GB14881-1994第4.3条、5.7条。

现场查看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25)

2.1

厂区要求

4.厂区内垃圾应密闭式存放,并远离生产区,排污沟渠也应为密闭式,厂区内不得散发出异味, 不得有各种杂物堆放。

厂区内垃圾、排污沟渠为密闭式,无异味,无各种杂物堆放,符合;

略有不足,基本符合;

达不到要求,不符合。

1.给排水系统有防止污染水源和鼠类、昆虫通过排水管道潜入车间的有效措施。

2.污水排放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净化和排放设施不得位于生产车间主风向的上方。

3.厂区内垃圾密闭存放,便于清洗、消毒,远离生产区,排污沟渠也应为密闭式,存放远离生产车间,且不得位于生产车间上风向。

4.锅炉烟筒高度和排放粉尘量应符合GB 13271的规定,烟道出口与引风机之间须设置除尘装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91代替GB3841-83 )。

5.其他排烟、除尘装置也应达标准后再排放,防止污染环境。

6.排烟除尘装置应设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季节性生产厂应设置在季节风向的下风向。

7.厂区内不得散发出异味, 不得有各种杂物堆放。

 

8.熟肉制品企业冷库原料肉与分割、处理车间应有相连的封闭通道。

9. 熟肉制品企业的厂房与外界相通的门口应设适合车辆和进出人员鞋靴消毒的消毒池。

1.GB14881-1994第4.3条;

 

2.GB 19303-2003第4.1.8款。

现场查看相关证明、报告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26)

2.2

车间要求

1. 生产车间或生产场地应当清洁卫生;应有防蝇、防鼠、防虫等措施和洗手、更衣等设施;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或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应当合理置放与处置。

企业达到规定要求,符合;

略微欠缺,基本符合;

达不到规定要求,不符合。

1. 防鼠、防蚊蝇、防尘设施 建筑物及各项设施应根据生产工艺卫生要求和原材料贮存等特点,相应设置有效的防鼠、防蚊蝇、防尘、防飞鸟、防昆虫的侵入、隐藏和孳生的设施,防止受其危害和污染。

2.洗手设施应分别设置在车间进口处和车间内适当的地点。

3.要配备非手动式洗手消毒设施,龙头设置以每班人数在200人以内者,按每10人1个,200以上者每增加20增设1个。

4.洗手设施还应包括干手设备(热风、消毒干毛巾、消毒纸巾等);根据生产需要,有的车间、部门还应配备消毒手套,同时还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指甲刀、指甲刷和洗涤剂、消毒液等。熟肉制品内包装车间或预进间应设有专门的洗手设施,并设两个以上足够的干手器。

5.生产车间进口,必要时还应设有工作靴鞋消毒池(监督部门认为无需穿靴鞋消毒的车间可免设)。

6. 消毒池壁内侧与墙体呈45度坡形,其规格尺寸应使工作人员必须通过消毒池才能进入。

7.更衣室应设储衣柜或衣架、鞋箱(架),衣柜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离地面20cm以上,如采用衣架应另设个人物品存放柜。更衣室还应备有穿衣镜,供工作人员自检用。

8. 淋浴室可分散或集中设置,淋浴器按每班工作人员计每20~25人设置1个。 淋浴室应设置天窗或通风排气孔和采暖设备。

9.副产品(加工后的下料和废弃物)应及时从生产车间运出,贮存于副产品仓库,废弃物则收集于污物设施内,及时运出厂区处理。

1.GB14881-1994第4.5条;

  

2.GB14881-1994第4.6条;

 

3.GB 19303-2003第4.3.5款。

现场查看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27)

2. 生产车间的高度应符合有关要求;车间地面应用无毒、防滑的硬质材料铺设,无裂缝,排水状况良好;墙壁一般应当使用浅色无毒材料覆涂;房顶应无灰尘;位于洗手、更衣设施外的厠所应为水冲式。

企业达到规定要求,符合;

位于洗手、更衣设施外的厠所为水冲式.其它略微欠缺,基本符合;

达不到规定要求,不符合。

1.生产车间人均占地面积(不包括设备占位)不能少于1.50m2,高度不低于3m。

2. 生产车间地面应使用不渗水、不吸水、无毒、防滑材料(如耐酸砖、水磨石、混凝土等)铺砌, 坡度应为1%-2%,,应有适当坡度,在地面最低点设置地漏,以保证不积水; 地面应平整、无裂隙、略高于道路路面,便于清扫和消毒。明地沟应呈弧形,排水口须设网罩。

3.生产车间墙壁要用浅色、不吸水、不渗水、无毒材料覆涂,并用白瓷砖或其他防腐蚀材料装修高度不低于1.50m的墙裙; 墙壁表面应平整光滑,其四壁和地面交界面要呈漫弯形。

4.窗台要设于地面1m以上,内侧要下斜45度; 非全年使用空调的车间、门、窗应有防蚊蝇、防尘设施,纱门应便于拆下洗刷。

 

5. 通道要宽畅,便于运输和卫生防护设施的设置;楼梯、电梯传送设备等处要便于维护和清扫、洗刷和消毒。

6. 屋顶或天花板应选用不吸水、表面光洁、耐腐蚀、耐温、浅色材料覆涂或装修,要有适当的坡度,在结构上减少凝结水滴落,防止虫害和霉菌孳生,以便于洗刷、消毒。

7. 厕所设置应有利生产和卫生,其数量和便池坑位应根据生产需要和人员情况适当设置;生产车间的厕所应设置在车间外侧,并一律为水冲式,备有洗手设施和排臭装置,其出入口不得正对车间门,要避开通道;其排污管道应与车间排水管道分设。

8.分割肉和肉制品加工车间及其成品冷却间应有降温或调节温度的设施。

1.GB14881-1994第4.5.条;

2.GB12694-1990第4.4条;.

 

3.GB19303-2003第4.16款。

现场查看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28)

3. 生产车间的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应满足不同食品的生产加工要求。

生产车间的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能满足食品生产加工要求,符合;

略有误差,基本符合;

满足不了食品生产加工要求,不符合。

1.生产车间采用自然通风时通风面积与地面积之比不应小于1:16;采用机械通风时换气量不应小于每小时换气三次; 机械通风管道进风口要距地面2m以上,并远离污染源和排风口,开口处应设防护罩。

2.饮料、熟食、成品包装等生产车间或工序必要时应增设水幕、风幕或空调设备。

GB14881-1994第4.5条。

现场查看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29)

2.2

车间要求

4. 生产工艺布局应当合理,各工序应减少迂回往返,避免交叉污染。

生产工艺布局合理,各工序前后衔接,无交叉污染,符合;

生产工艺布局不太合理,略有交叉,基本符合;

生产工艺相互交叉污染,不符合。

1.建筑物、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三者衔接合理,建筑结构完善,并能满足生产工艺和质量卫生要求;原料与半成品和成品、生原料与熟食品均应杜绝交叉污染。

2.建筑物和设备布置还应考虑生产工艺对温、湿度和工艺参数的要求,防止毗邻车间受到干扰。

3. 按生产工艺的先后次序和产品特点,应将原料处理、半成品处理和加工、包装材料和容器的清洗、消毒、成品包装和检验、成品贮存等工序分开设置,防止前后工序相互交叉污染。

GB14881-1994第4.3条、6.3条。

查看文件

现场查看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30)

5.生产车间内光线充足,照度应满足生产加工要求。工作台、敞开式生产线及裸露食品与原料上方的照明设备应有防护装置。

生产车间内光线充足,工作台、敞开式生产线及裸露食品与原料上方的照明设备有防护装置,符合;

略有不足,基本符合;

严重不足,不符合。

1.车间或工作地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车间采光系数不应低于标准Ⅳ级;检验场所工作面混合照度不应低于540lx;加工场所工作面不应低于220lx;其他场所一般不应低于110lx。

2.位于工作台、食品和原料上方的照明设备应加防护罩。

GB14881-1994第4.5条。

现场查看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31)

2.3

库房要求

1.库房应当整洁,地面平滑无裂缝,有良好的防潮、防火、防鼠、防虫、防尘等设施。库房内的温度、湿度应符合原辅材料、成品及其他物品的存放要求

企业的库房符合规定,符合;

略有不足,基本符合;

严重不足,不符合。

1.应设置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原材料场地和仓库。肉品原料、辅料和成品的存放场所(库)分开设置,不得直接相通或共用一个通道,非定型包装的产品应设专用的冷却间, 成品库应有降温或调节温度的设施。

2.各类冷库,应根据不同要求,按规定的温、湿度贮存,要设有温、湿度监测装置,定期检查和记录。

3.根据原料和产品的要求设置相应的冷藏、冷冻库房,冻肉、禽类原料应贮藏在-18℃以下的冷藏库内。所有冷库安装温度自动记录仪或温度湿度计,定期检查和记录。

4.仓库应有良好通风,采用自然通风时通风面积与地面积之比不应小于1:16;采用机械通风时换气量不应小于每小时换气三次; 机械通风管道进风口要距地面2m以上,并远离污染源和排风口,开口处应设防护罩。

5.要有防鼠、防虫等设施,定期清扫、消毒,保持卫生。

1.GB14881-1994第3.3条、4.5条、8.1条;

 

2.GB19303-2003第4.16款、4.5.1款、6.1.2.2项;

 

3.GB12694-1990第4.9条、4.5.2款。

现场查看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32)

2.库房内存放的物品应保存良好,一般应离地、离墙存放,并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出入库。原辅材料、成品(半成品)及包装材料库房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等物品。

库房内存放的物品保存良好,无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物品,符合;

保存一般,无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物品,基本符合;

保存不好,库房内存放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等物品 ,不符合。

1.各种原材料应按品种分类分批贮存,每批原材料均有明显标志,同一库内不得贮存相互影响风味的原材料。

2.原材料应离地、离墙并与屋顶保持一定距离,垛与垛之间也应有适当间隔。

3.先进先出,及时剔出不符合质量和卫生标准的原料,防止污染。

4.经检验合格包装的成品应贮存于成品库。按品种、批次分类存放,防止相互混杂。成品库不得贮存有毒、有害物品或其他易腐、易燃品。

 

GB14881-1994第3.3条、8.1条。

现场查看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33)

2.4

生产设备

1.申请人必须具有审查细则中规定的必备的生产设备,企业生产设备的性能和精度应能满足食品生产加工的要求。

具备审查细则中规定的必备的生产设备,设备的性能和精度能满足食品生产加工的要求,符合;

具备必备的生产设备,但个别设备需要完善,基本符合;

不具备审查细则中规定的必备的生产设备或具备的生产设备的性能和精度不能满足食品生产加工的要求,不符合。

1.具有与生产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且具备审查细则中规定的必备的生产设备;设备性能与精度符合生产规程要求。包装设备和包装工艺中,用于商品量检测的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必须达到100%,所有计量和包装设备要定期检定或校准。

 

2.设备一般应用脚架固定,与地面应有一定的距离。

 

3. 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对设备有特殊要求的,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制定的技术要求的规定。

 

4.供水设备及用具应取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的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批件。

 

5.设备台账、说明书、履历、购置证明材料等档案应保管齐全。

 

6.盛装废弃物的容器不得与盛装产品与原料的容器混用,应有明显标志。

 

7.设备台账、说明书、履历、购置证明材料等档案应保管齐全。

 

8.接触生肉、半成品、成品的设备、工器具和容器应标志明显,分开使用。

 

1.《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食品生许可管理办法》第十一条;

 

2.GB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第4.4.4.1项;

 

3. 《食品生许可管理办法》第十二条;

 

4.卫生部关于印发《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分类目录》的通知(卫监督发[2007]261号)。

 

5.《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

 

6.《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

 

7.GB 19303-2003第4.4.1款。

现场查看核对设备清单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34)

2.直接接触食品及原料的设备、工具和容器,必须用无毒、无害、无异味的材料制成,与食品的接触面应边角圆滑、无焊疤和裂缝。

完全符合规定,符合;

直接接触食品及原料的设备、工具和容器的材料符合规定,但与食品的接触面偶有微小焊疤、裂缝等情况,基本符合;

不符合规定,不符合。

1. 凡接触食品物料的设备、工具、管道,必须用无毒、无味、抗腐蚀、不吸水、不变形的材料制做。使用的包装容器和材料,应完好无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 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

 

3. 设备 、工具、管道表面要清洁,边角圆滑,无死角,不易积垢,不漏隙,便于拆卸、清洗和消毒。上、下工序衔接紧凑, 无焊疤和裂缝。

 

4.设备 、工 具、管道表面要清洁,边角圆滑,无死角,不易积垢,不漏隙,便于拆卸、清洗和消毒。上、下工序衔接紧凑, 无焊疤和裂缝。

 

5.熟肉制品企业的车间应设有工器具、容器和固定设备清洗、消毒的设施,并有充足的冷、热水源。清洗、消毒设施应采用无毒、耐腐蚀、易清洗的材料制作。固定设备的安装位置应便于清洗、消毒;设备之间和设备与墙壁之间应有0.5m以上的距离

1.GB 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4.4.1款、6.3.4.1项;

 

2.《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六)款;

 

3. GB 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4.4.2款、4.4.3.1项;

 

4. GB 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4.4.2款、4.4.3.1项;

 

5.GB 19303-2003第4.3.6.1项、4.4.2款。

 

现场查验

查阅材料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35)

3. 食品生产设施、设备、工具和容器等应加强维护保养,及时进行清洗、消毒。使用的清洗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食品生产设施、设备、工具和容器保养良好,使用前后按规定进行清洗、消毒,符合;

食品生产设施、设备、工具和容器的维护保养和清洗、消毒工作存在一些不足,基本符合;

存在严重不足,不符合。

1.生产设备、工具、容器、场地等在使用前后均应彻底清洗、消毒,保持清洁。

 

2.各种机械设备、装置、设施、给排水系统等标识清晰、运行正常、整齐洁净,不污染食品;应建立健全维修保养制度,并定期检查、维修,杜绝隐患。

3.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取得相应的许可证。使用清洗剂和消毒剂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人身、食品受到污染。清洗剂、消毒剂、杀虫剂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均应有固定包装,并在明显处标示“有毒品”字祥,贮存于专门库房或柜橱内,加锁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并建立管理制度。

4. 使用各类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前,应做好对人身、食品、设备工具的污染和中毒的预防措施,用药后将所有设备、工具彻底清洗,消除污染。

5.应有不得少于2年的维修、清洗消毒记录。

6.企业可以使用经相关部门认定的快速检验设备。但检验结果呈阳性时,应使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确认。

7.熟肉制品企业应有供技术人员和卫生质量控制人员使用的现场检测设备;这些设备至少包括:中心温度计、有效氯检测、PH计、温湿度计。

1.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第(五)款、GB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第6.3.3款;

 

2.GB 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第5.3条;

  

3.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七条(十)、《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第十一条(四)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十九条、“卫生部关于印发《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分类目录》的通知(卫监督发[2007]261号)” 、GB 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第5.4.2款、5.6.1款;

 

4. GB 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第5.5.2款;

 

5.GB 19303-2003的4.6.2款。

 

现场查验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36)

2.5

 

检验设备

申请人应具备审查细则中规定的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设施,出厂检验设备设施的性能、准确度应能达到规定的要求。有合格计量检定证书。实验室布局合理,满足相应检验条件。实行委托检验的,应签定合法的委托合同或协议。

具有审查细则规定的出厂检验设备,且能满足出厂检验需要, 实验室布局合理,满足相应检验条件,符合;

具备必备的出厂检验设备,但比较陈旧或有少许误差,或实验室布局不太合理,基本符合;

不具备审查细则规定的出厂检验设备,或不能满足出厂检验需要,不符合。

实行委托检验的,签定合法的委托合同或协议的,符合;

有委托合同或协议,且规范的,基本符合;

既没有委托合同,也没有委托协议的,不符合。

1.检验室应具备标准、审查细则所规定的检验设备,检验设备的数量与生产能力相适应,检验设备的精度应满足出厂检验需要,按期检定,有合格计量检定或校准证书(对照申请材料、标准、细则核查是否具备相关仪器设备、辅助设施、试剂及证书等)。

 

2. 检验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标识清晰。

 

3.实验室布局应合理,根据检验方法、检验人员的数量和仪器的大小来对理化检验室(含仪器室)、微生物检验室进行合理分区,保证检验工作的有效开展。实验室环境条件(温湿度、避光、防震等)要满足仪器设备的使用要求。应避免不同检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相互干扰。

 

4.应建立相应的检验设备管理制度,检验设备台帐、维修记录应齐全,并妥善保存,以备查核,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

 

5.企业可以使用经相关部门认定的快速检验设备。但检验结果呈阳性时,应使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确认。

 

6. 实行委托检验的,应签定合法的委托合同或协议。

7.检验室使用面积应与该类食品检验工作相适应。企业必须配备与留样贮存条件相适应的设备、设施,留样区域或留样间不得小于10平方米。

1. GB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6.3.3、《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第(九)款;

 

2. GB14881-1994《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第7.2条、7.5条;

 

3.《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一条

 

查看设备清单、必要时现场查看证书,查委托合同或协议

□ 符合

□基本符合

□ 不符合

 

(37)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