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山区乡镇各村和218国道、301省道沿线,其中:克尔古提乡的浩尔哈提村(吾特艾肯沟)、巴仑台镇的巴仑台村(巴仑台郭勒沟)、阿拉沟乡的夏尔尕村(夏热嘎沟)、巩乃斯乡的巩乃斯郭勒村(呼斯台郭勒沟)等沟内的泥石流较为严重,218国道沿线多条小型沟谷属泥石流频发地段。按流域特征和诱发性质划分,多为沟谷-降雨型泥石流,多集中在6-8月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的高峰期或连续中-大雨的后半段时期发生。其次是在5月份的融雪期,局部地带易发生山坡-融雪型泥石流。
2、崩塌:主要发生在南疆铁路和静段山区沿线边坡、218国道和301省道、牧道的不稳定斜坡。除岩土体节理、裂隙、断层发育,以及边坡坡度大于55°的自然边坡外,绝大多数是人为开挖形成的人工陡坡。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地震、冻胀也会造成崩塌的发生。其次在矿山开采区也极易发生崩塌灾害,多数系采矿中开挖边坡、打眼放炮、采空区塌落、排险措施不当等人为因素造成,少部分受地震影响.此外,煤矿井巷因支护不当而引发的洞室坍塌、冒顶等也有发生。
3、滑坡:主要发生在218国道、301省道和巩乃斯温泉沟的部分区段,其中218国道(巩乃斯沟)5号桥北侧的山坡,为一处较大的复合型滑坡体(新老共处),隐患极大,一旦整体突发滑坡,将冲击巩乃斯河道,严重危害218国道、5号桥以及下游的居民。
(二)和硕县。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分布在县域北部山前区和北部、南部山区。
1、北部山前区。主要为泥石流地质灾害。由于该区位于北南向、西北东南的5条山溪性河沟的山口处,在汛期降水的影响下极易爆发泥石流,危害绿洲经济带。
2、北部、南部山区。北部高山区上常年积雪为冰川带,山顶冰川呈锯齿型,山谷呈“U”型,谷中有大量冰渍物。尤其是北部、南部的中山区,地形切割强烈,山势陡峭,坡度为30°,沟谷纵横,植被稀少,边坡破碎、松散,降雨比平原区充沛,因而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以泥石流、滑坡、崩塌为主。最为典型的是北部山区那音克乡境内的长35公里的东塔西哈沟牧道,由于该牧道为那音克乡、曲惠乡、塔哈其乡、乌什塔拉乡4个乡每年进出夏草场牧民的转场交通要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使上述四个乡牧民遭受较大危害。
(三)焉耆县。重点防治的灾害种类为崩塌、泥石流;重点防治的城镇为七个星镇;重点防治居民点为七个星镇霍拉山村霍拉沟沟口居民点及霍拉山村大泉沟旅游区;重点防治的工程为红柱石矿区道路。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