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五政办发[2012]24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将《五峰土家族自治县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一日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防治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群测群防的原则,坚持分级负责的原则,坚持“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筹资”的原则。
二、防治重点
由于我县特殊的地质地貌特点,导致地质灾害十分发育,主要灾种有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岩溶塌陷、泥石流等类型。据详查统计,全县有各类地质灾害点308处,其中滑坡198处、崩塌74处、不稳定斜坡22处、岩溶塌陷12处、泥石流2处。重点防治区总面积为312.3km2,占全县总面积的13.2%。多属于地质灾害危险区,个别地带属于中等危险区,根据地理位置不同划分出三个重点区。一是县城周围区域。该区域沿天池河两岸呈带状分布,区域面积56.8km2,占全县面积的2.4%。发育灾点41处,其中滑坡29处、崩塌6处、地面塌陷4处、不稳定斜坡2处。平均灾害点密度为72.2处/100km2。该区域特点是灾害分布较集中、威胁对象级别高、资产量最大,直接威胁县城约2.4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采花集镇—傅家堰集镇—马渡河区域。该区域环境地质条件以及气候变化较为复杂,河流深切,斜坡陡峭,暴雨集中,潜在滑坡、崩塌灾害时有发生,潜在危险性大。该区面积为100.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4.2%。发育灾害点68处,其中滑坡55处、崩塌12处、不稳定斜坡1处,平均灾害点密度为68处/100km2。该区域的特点是危险性大,其中重大级危险点有10处。三是渔洋关—硝洞湾区域。该区位于五峰县域东部,分布特征以渔洋关集镇为中心周围呈面状分布,在汉阳河一带呈带状分布,面积133.6km2,占全县总面积的5.63%。区内现有地质灾害点22处,其中滑坡15处、崩塌4处、不稳定斜坡3处,平均灾害点密度为16.5处/100km2。
今年,全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段有:城区滑坡、湾潭镇锁金山电站滑坡、傅家堰乡集镇滑坡、傅家堰乡鸭儿坪村三组滑坡、采花乡万里村一组滑坡、长乐坪镇赵家岩崩塌、渔洋关镇桥坪村虎头垴滑坡。除上述七个区段外,县级以上地质灾害重点监测点以及近年来严重变形移动的地质灾害点,都是重点防范对象。另外,对全县旅游景点以及矿区要加强监测,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矿山地质环境,防止发生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