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宁政发〔2012〕57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
  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四月十三日

  宁夏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进一步推进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依据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和《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等,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面临形势

  一、“十一五”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进一步加强对“三农”工作的指导,连续出台了五个中央1号文件,新时期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自治区深化对全区资源禀赋和发展形势的研判,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使这一时期成为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最快、农民得到实惠最多、农村面貌发生变化最大的历史时期。
  (一)农业农村经济整体素质明显提高。2010年,全区完成农业总产值306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2倍;实现农业增加值159亿元,是“十五”末的2.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75元,年均增长13.3%;粮食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播种面积达到1266万亩,总产达到357万吨,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总产比“十五”末增加57.2万吨,增长19.1%。
  (二)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基本形成。特色优势产业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建成70万亩枸杞、1300万只肉羊、189万头肉牛、43.2万头奶牛、105万亩设施瓜菜、400万亩马铃薯、100万亩硒砂瓜、65万亩淡水鱼、60万亩苹果、80万亩红枣、37.5万亩葡萄和60万亩甘草等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呈现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格局;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2%以上。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迈上新台阶。2010年,全区农业产业化组织发展到238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3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3家,5亿元-10亿元的7家,1亿元以上的40家;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13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38家;一批具有宁夏地域特色、地理标识的“宁字号”名特优农产品行销全国、走向海外。全区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2%。
  (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步伐加快。实施了“三大作物”品种更新工程,加快了小麦、水稻、玉米新品种选育推广步伐;启动了“马铃薯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马铃薯良种化率、脱毒化率达到65%和25%以上。肉牛、肉羊品种改良步伐加快,良种化率达到65%和46%;水产良种化率达到58%以上;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54%。水稻旱育稀植、“冬麦北移”、测土配方施肥、“三元”高效种植、瓜菜工厂化育苗、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饲草料加工调制、水产健康养殖、稻蟹生态种养、保护性耕作等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全面推广,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
  (五)生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了全面封山禁牧和封山育林,天然草原围栏2280万亩,已垦草原退耕还草500万亩,多年生人工种草留床600万亩。累计完成退耕造林1258万亩、补植造林48.7万亩;启动了林业生态建设“六个百万亩工程”和全国防沙治沙示范省区建设。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1.4%,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38.6%。
  (六)扶贫开发取得历史性成就。坚持开发式扶贫,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加大统筹城乡和扶贫移民力度,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修建高标准旱作基本农田160万亩,新建水窖和砼集雨场10万处,累计搬迁移民16.08万人,贫困人口减少了48.2万人。
  (七)农业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大力实施一系列重点水利工程,深入持续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会战,有效解决了“灌水难、排水难、吃水难、行路难”等热点难点问题。在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和广播电视的基础上,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村村通宽带;引黄灌区20万农户住进了“塞上农民新居”,中南部山区10万农户危窑危房得到改造;解决了17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62%的农村人口饮上了自来水;27万农户用上了沼气、太阳灶和太阳能热水器等清洁能源。
  (八)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免除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补贴等惠农政策;农村经营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序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00万亩;农村合作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802个,直接带动农户35万户,辐射带动45万户。全面化解了乡镇债务和村级义务教育债务,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二、存在问题
  “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为全区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生态恢复、民生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而且为“十二五”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
  (一)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主要农产品价格不确定因素增多,农资价格上行压力增大,农民转移就业增收空间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灌区与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农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在西部地区虽处于中上水平,但与全国平均水平还相差1300元。按中央2300元标准,全区仍有101.5万人没有摆脱贫困面貌。
  (二)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耕地质量不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不强。
  (三)科技创新能力仍然不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研发能力比较弱,农技推广服务基础设施不尽完善。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仍处于较低层次。农产品加工层次低、转化能力弱、品牌带动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
  (五)稳定的农业投入机制尚未形成。投资渠道单一,农村金融保险业发展滞后,信贷资金不足,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金融支撑。
  (六)水资源严重短缺。干旱日趋加剧,黄河来水减少,用水需求增长,缺水瓶颈更加凸显,农业用水供需矛盾不断加剧。
  三、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1.从国际环境看。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市场融合不断加快,相互影响日益加深,特别是世界经济趋稳回升、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将对我区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升级和农产品市场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2.从国内形势看。“三农”工作已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强化农业基础、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基本国策。中央扶持“三农”的力度愈益加大,强化农业基础、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愈益利好;全社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的氛围愈益浓厚;广大农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造性、积极性、主动性愈益高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为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注入新活力;一批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的开工建设,将为“三农”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随着呼包银、陕甘宁、能源化工“金三角”科技经济合作区域的建设,国内外产业、技术和资本的加快转移,必将给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空间。
  3.从区内情况看。随着宁夏沿黄经济区和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县域经济不断壮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能力进一步增强,必将带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自治区坚持实施以生态移民促进民生改善的发展战略,将进一步推进“三大区域”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区建设,将进一步拓展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穆斯林地区商贸物流大通道,为我区“清真”、绿色农产品开辟广阔的市场空间。这些重大战略部署,将大大提升我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对外开放水平,大幅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能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注入活力。
  (二)挑战。
  1.资源与环境约束加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耕地、水资源紧缺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双重约束越来越大;气候变化以及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依然存在;有限的耕地既要保持一定的粮食生产能力,又要发展特色产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
  2.农产品消费需求升级。随着人口增长特别是城镇人口大量增加,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农产品加工用途不断拓展、需求总量不断增加,消费水平和结构加快升级,保障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安全的任务更加艰巨。
  3.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农村人口结构加剧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特征逐步显现,面对继续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双重任务,对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
  4.农村生产要素加剧外流。随着统筹城乡力度加大,城乡关系和利益格局正在进行重大调整,城市发展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增强,但农村生产要素外流加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会继续扩大,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任务十分紧迫而艰巨。
  5.市场风险不断加大。随着农业的日益国际化,一些大宗农产品的国际依存度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国际粮食和石油价格联动趋势日益明显,影响国内农产品市场和价格稳定的因素复杂多变,这对我区在新形势下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章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方略,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发展优良品种、高新技术、高端市场、高效益“一优三高”现代农业为重点,加快“三大示范区”建设和13个特色优势产业升级,打造十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着力推进以生态移民攻坚为重点的扶贫开发进程,着力推进以重大工程项目为支撑的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着力推进沿黄经济区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保障体系,着力改革创新农村经营体制和机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发展原则
  (一)依靠科技,转变方式。加快农业科技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大农业新技术研发推广力度,拓展农业发展领域和功能,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切实将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二)统筹城乡,注重民生。坚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粮食安全与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统筹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促进农民增收,解决农村民生问题。
  (三)稳定粮食,发挥优势。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对资源禀赋的认识,优先扶持资源条件好、特色突出、区位优势明显和竞争潜力较大的产品和产区做优做强。
  (四)市场导向,创建品牌。着眼于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区建设,大力开拓中东国际市场;着眼于国内消费需求升级,提速建立稳固的目标市场。突出打造绿色、有机和“清真”品牌,抢占高端市场,带动产业发展。
  (五)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加大水土流失治理,控制土地沙化,保护湿地资源,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