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实施贵州文化研究工程。服务我省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客观需要,主动加强对我省多民族文化内涵的研究,逐步培育形成若干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和影响的研究领域。重点加强对我省少数民族文化、原生态文化、区域文化挖掘整理、研究保护、传承弘扬,形成若干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贵州文化研究基地。加强贵州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推出一批具有一定影响的标志性成果,提升贵州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深入开展贵州建省600 周年相关内容的研究整理,大力加强对红色文化、“多彩贵州”文化、贵州时代精神等的研究和诠释,大力加强构筑贵州精神高地的研究,为构建贵州精神高地提供智力支持,广泛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社会宣传普及工作。开展“高校专家贵州社会行”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科学理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众人文素质。
(七)实施学术队伍“323”建设工程。实施“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黔灵学者”计划,到2020年培养造就30名左右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引领贵州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领军人物;实施“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创新人才”计划,到2020年遴选培养200名青年学术创新人才;实施“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养计划,到2020年评选表彰300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人才。通过三项计划的实施,构建完善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人才成长的梯级平台。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依托重大研究项目、重点建设学科、重点研究基地等,丰富人才成长方式。
(八)实施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启动实施“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着力打造我省高校学术展示平台,到2020年,在全省高校推出6家左右能反映我省高校学术水平和学科特点、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社科学报。完善高校学报约稿选稿审稿机制,不断提升办刊质量,力争到2020年有1-2家高校社科学报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实现我省高校学报cssci来源期刊零的突破。
(九)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工程。利用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整合优质资源,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建立贵州高校社科网,逐步打造成为信息发布与共享、项目申报与管理、成果展示与转化的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共享平台。加强与贵州数字图书馆和相关学术网站的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优质网络社科资源推动社科网站建设。大力加强各高校社科网及各研究基地网站建设。
(十)实施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深化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和学术组织,鼓励高等学校吸引海外学者参与研究项目。鼓励高校教师加强学术成果的国际发表和出版。大力支持优秀学者与社科管理人员到海外进行考察学习与讲学访问,积极吸引世界知名专家学者和中青年学术骨干来我省从事合作研究。支持高等学校办好若干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全英文人才培养、联合培养和中外暑期学校等项目。通过访学、合作研究、学术会议、项目对外招标等方式,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大力扩大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