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物联网和云计算示范工程。
大力发展农业物联网,在全省广泛推广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开展土壤生态、生产过程、农产品安全、农业装备的信息化管理,促进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化、农业资源管理数字化、农业生产过程精准化、农业装备智能化。统筹物联网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以水利、电力等行业为重点,加快在资源环境生态等事关国计民生、综合效益明显的领域开展应用试点。加强物联网在污染源自动监控、环境质量实时监测、危险化学品运输等领域的研发应用。加强传感器、智能信息处理等技术研发。推广省内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应用,加快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与周边省的对接工作。
把云计算作为优化信息网络资源配置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支持不同类型企业提供云计算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和业务应用,形成网络结构优化、资源实时配置、动态灵活响应的云计算公共服务体系。选择重点领域和主要行业试点示范和优先应用,促进应用模式创新,培育云计算市场需求。
(九)区域信息化合作工程。
重点推动长三角“三省一市”不同级别协调机构的工作开展,加强对区域内信息一体化的组织领导。依托现有信息基础网络,整合信息资源,打造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长三角地区、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皖北城市群、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黄山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等区域信息一体化建设。推动区域内超算中心、灾备中心的共建共享,加速发展云计算和互联网数据中心。大力实施区域信息化建设项目,积极建立项目合作的高效机制。加快长三角地区电子口岸的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建设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交通信息联网、危急抢险信息联网,引导通信服务商构筑区域通信一体化网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协调。
进一步发挥省信息化领导小组作用,建立决策科学、运行有效、职责明确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做好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共建和信息资源共享的统筹规划与组织协调,避免重复建设。健全信息化工作管理机构工作机制,强化部门职责,充实工作力量,进一步理顺市、县(区)信息化工作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和技术力量,做到责任、措施、投入、队伍建设“四到位”。
(二)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
建立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其他投资为补充的信息化建设投融资体制。推动各级政府加大财政预算支持,稳步增加信息化建设投入,加大对投资开发公共信息产品的支持力度。通过开放政府资源,吸引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信息化投资建设。大力推行信息化建设与运维的社会化服务模式,鼓励各级政府和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开展各类信息工程建设,引导企业加大信息化投入。支持通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的转变,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各领域信息化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制定政策法规,优化发展环境。
进一步建立适应我省信息化发展需要的行政管理体系,加快制定《安徽省信息化条例》,保障我省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研究制定我省推进两化融合的具体办法,促进工业优化升级。围绕全省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重点对象,坚持先易后难、先单项后综合的原则,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方面的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地方信息化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政府带头,切实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
(四)建立标准体系,促进互联互通。
建立以国家标准为主体、层次分明、分类明确、相互衔接、满足需求的全省信息化标准体系。在充分应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围绕项目建设、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需要,重点制定基础数据库、网上审批、电子商务、社区信息化等急需的地方标准,逐步完善支撑我省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信息化标准体系。同时,在咨询设计、工程监理、数据处理、软件服务、技术集成等信息化建设重要环节,建立标准化应用审查和标准服务资质制度,强化标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五)健全激励机制,形成推进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