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十二五”住房保障与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2.物业管理迅速普及,居住质量有效提升。截至2010年底,主城区受托管理物业面积达5100余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覆盖面达85%以上,物业管理达标率达到90%以上;共计39个小区(大厦)获全国城市物业管理示范项目称号,48个小区(大厦)获省级物业管理示范项目称号。2008年又启动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改善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2009-2011年)在累计完成主城区10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改善,涉及房屋约3000幢,13.2万户住户。这项“民生工程”的开展,有效提升了老旧小区居住品质。
  3.实施背街小巷改造、庭院改善等工程,居住环境显著改善。“十一五”期间,杭州紧紧围绕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目标,相继实施了背街小巷改善、庭院改善等民心工程,重塑了居民居住空间的活力,改善百姓生活环境,有效提升了整个城市面貌。
  4.完善相关配套,可居住性大幅提高。在相关配套方面,政府积极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有效解决教育均衡发展等问题,积极完善公共交通、医疗配套、商业生活配套设施等,有效改善了杭城住宅区分布结构,扩大可居住区域空间。
  (四)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行业规模不断壮大。
  1.房地产开发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品牌开发商地位进一步巩固。截止2010年底,全市共有房地产企业886家,其中,一级资质14家,二级资质32家。至2010年底,已有绿城房产、滨江房产、金都房产等13家杭州房地产企业入选中国房地产企业百强。其中绿城房产入围“综合实力TOP10”和“成长性TOP10”,年销售额突破五百亿元。滨江房产入围“盈利性TOP10”,实现2009年销售收入67.6亿元,年营业利润总额8亿元。
  2.中介服务业发展迅速。二手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促进了房地产中介服务业迅速发展。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8年底全市中介服务企业达978个,年平均从业人数8900人,实收资本高达26.74亿元。
  3.物业管理快速发展,社会效益显著。2010年底,杭州市共有物业服务企业386家,其中一级、二级、三级资质物业公司分别达到21家、46家、319家,城镇物业管理覆盖面达到67.47%,直接从业人员总数45747人。物业服务行业在维护社区安全、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业主生活与工作便利、协助政府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节能建筑全方位推广,住宅产业化初见成效。
  “十一五”期间,杭州积极贯彻实施《杭州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全市新建建筑全面实施节能50%标准,执行率达到100%;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试点有序推进,积极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实施了“阳光屋顶计划”,带动光伏发电技术的推广应用;发布《关于打造建筑业强市推进杭州市建筑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倡导“节材、节能、节水、节地”型建筑;开发了一批以金色海岸、桦枫居为代表的全装修住宅,推动了商品住房全装修工作;涌现出一批品质优异、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住宅小区,其中绿城翡翠城、金都城市芯宇、绿城留庄、新明半岛等楼盘已通过国家3A住宅性能认证;提出建设“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打造低碳建筑,提倡节能“绿色评级”,启动一系列认定项目,培育与之相适应的工业结构体系和通用部品体系,其中杭萧钢构已被批准为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
  (六)房地产市场管理日趋规范,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推进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建设,压缩业务工作中的自由裁量权,清理和规范各项权力;提升房产电子政务体系建设,完善房管电子政务服务功能,推进“一网多点”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服务创新力度,提高办证效率,实现了房产办证、土地办证“立等可取”;推出商品住房预(销)售合同网上备案制,提高销售透明度;推出商品住房预售‘一房一价’明码标价制度,实现商品住房价格更加公开、透明;建立二手房资金四方监管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二手房交易资金安全。加强房地产企业资质管理,坚持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实体检查与网络监管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约束机制,规范市场行为;完善“房产诚信档案”、“物业诚信档案”和“城市房屋拆迁诚信档案”三项诚信档案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政策,确保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房地产开发管理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等工作的规范性、标准化,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房地产市场管理与服务体系。
  (七)存在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正视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商品住房价格阶段性上涨过快,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主城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从2006年初的8750元/平方米上升到2010年的20155.84元/平方米,净增长130.35%。房价阶段性上涨过快,增大了普通居民通过市场解决住房的难度,助涨了投资、投机性购房,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也加大了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压力。二是“夹心层”问题日益突出,准入与退出机制有待健全。不断攀升的商品房价格直接抬高了商品住宅价格底部,扩大了既不符合住房保障条件,又买不起或租不起商品住房的“夹心层”群体,保障性住房需求量大而保障面不够广的矛盾突出。由于居民收入来源多元化、隐蔽化、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管理部门对申请收入与资产状况的审核难度较大,对保障对象的动态信息管理系统尚不健全,退出的执行还缺乏法律法规依据。保障性住房选址一般在新建大型居住区内,开发初期配套设施不完善、职住不平衡等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障性住房实施的社会功效。三是集约化程度不高,住宅产业现代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杭州房地产开发的工业化水平普遍不高,集约化程度较低,尚未形成系列化、规模化的生产链条体系;产业创新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国家级的建筑节能、新技术应用示范小区偏少、全装修住宅比重偏低。四是房地产市场秩序有待完善,行业监管力量需进一步整合。主要表现在:1)涉及房地产市场管理的法规政策存在滞后现象,如拆迁安置补偿政策、商品房预售管理、物业管理、保障性住房管理等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急需法规政策依据。2)部分企业经营行为不够规范,企业品牌意识、社会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3)市场监管的合力不足,行业监管力量有待进一步整合。

二、“十二五”期间住房保障面临的形势与房地产业发展环境及趋势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