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一)积极引导,支持转型
  设立“滨海新区外经贸发展基金”,推动新区外贸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外贸发展方式从单纯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从一般加工贸易向深加工贸易转变,从资源消耗型贸易向资源节约型贸易转变,从贴牌贸易向自主品牌贸易转变,从单纯货物贸易向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转变,从粗放型反战向低碳和绿色贸易转变,提高全区外贸出口的国际竞争力。
  继续实施科技兴贸和品牌战略,努力扩大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支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做大做强。大力推行品牌战略,扶持中国滨海新区的品牌扬名世界。
  积极培育出口新的增长点。全力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成为出口的生力军,使新区逐步摆脱出口过度依赖单一产业、单一企业的局限,形成大、中、小型出口企业各具特色、互相补充、协调发展的出口格局。
  (二)开拓市场,调整结构
  强化招商引资、外经外贸联动机制,从引进出口型企业入手,夯实外贸发展的基础;努力开拓非洲、拉美等新兴外经贸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开辟出口新渠道;鼓励“走出去”,以外经的发展带动外贸出口的增长;对一些有利于新区长期发展的产业和企业,合理进口;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协调发展,提高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增长中的比重;在金融、信息、专业咨询服务和服务外包等领域争取较大突破,全面提升新区服务贸易水平。
  (三)依托港区,促进贸易
  依托东疆保税港、天津港保税区和空港保税区,构建国际贸易服务体系,着力发展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努力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建设大型专业化市场,扩大汽车、电子产品等进出口交易规模,积极建立石化、煤炭等大宗商品现货与期货市场,通过交易平台的建设开拓国际贸易市场;依托新区区位、政策优势,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与口岸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密切合作,努力营造无障碍的绿色出口环境,促进新区对外贸易的又好又快发展。
  多渠道掌握国际市场的贸易信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展览会,引导出口企业及时准确地适应国际市场变化,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的各项服务措施,为企业拓展新的出口市场保驾护航。
  四、提升商业水平,加大流通能力
  (一)扩大规模,增强实力
  适度发展大型购物中心,积极引进国际著名商业连锁企业,加快发展连锁经营和新型业态;进一步增强商业企业的实力和规模,引进世界级商贸集团,培育具有竞争实力的大型商业流通企业;提升商业的集聚能力。
  依托中心商务区和中心渔港等新型载体,打造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商业旺区,形成新区商业品牌,增强对异地消费者的吸引力,形成中国北方重要的商业聚集区;通过新区邮轮母港和配套的消费设施,打造具有异域风情的国际商贸中心;进一步增强新区商贸服务业对国内外的辐射带动能力。
  (二)优化商圈,健全体系
  围绕新区商业发展,重点建设塘沽城区、开发区中心区、中心商务区、大港城区、南港生活区、空港经济区、汉沽城区、滨海旅游区等八大商圈,形成完善的商圈布局,商圈联动,共同发展。
  探索发展环境交易,石化、煤炭等大宗商品现货与期货等大型专业化市场,形成交易量大、辐射面广、结构完整、层次合理的商品市场体系。
  (三)构建网点,便民服务
  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立区级、镇街、社区三级商业网络体系,农村城镇便民商业网点覆盖率达到90%;完成社区商业建设和改造工作,形成以中型商业网点为骨干,以小型网点为主体的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社区服务网络。在居民区周边统一规划建设"业态齐全、设施达标、连锁经营"的便利店、早点快餐店及废旧物资回收点等便民商业网点。
  全面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规范化菜市场建设。在已建成44个菜市场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布局和设置管理标准体系,加快建立菜市场和生鲜超市,实施与生产基地产销对接、定牌生产,鼓励菜市场的投资者实施统一经营,鼓励菜市场实行连锁经营、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提高便民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四)完善市场,繁荣农村
  加快完善新区农村商业网络布局;加强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流通模式上的突破;在有条件的功能区建立质量较高、规模较大、运营规范的区域性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进一步完善农村商业服务功能,拓展农副产品的购销渠道。
  (五)加强管理,优化环境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