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建设北疆电厂二期、北塘热电厂、南疆热电厂、大港电厂二站、华能燃气热电厂等项目,新建沙井子二期、中心渔港和海上风力发电场,改造和建设电网、变电站等电力设施,逐步调整和规范高压走廊。发展分布式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成中新生态城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带动其他区域智能电网工程建设。
燃气。增加燃气供应能力,建设内陆向新区的输气管道,引进鄂尔多斯市等煤制天然气气源。完善新区燃气管网布局,建成覆盖全区、环状供气、统一调度的燃气输配系统,保障生产用气。建设天津港3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大港10亿立方米地下储气库,提高能源储备和应急能力。扩大新区工业用气规模,发展燃气电厂,建设天然气加气站,发展燃气汽车。
供热。发展热电联产和燃气等清洁能源供热,建设一批热电厂,为新区提供热源。新建和改造热力管网,形成“两纵四横”的集中供热高压管网,保障供热安全。
管道。发挥港口和产业关联优势,结合原油储备、天然气输送、中俄1300万吨炼油和中卡韩百万吨乙烯等重大项目建设,发展管道运输,形成较为发达的管道运输系统。
四、水资源供应
建设南水北调市内配套新区段工程,改造北塘水库为水源水库。新建南部地区水厂,扩建汉沽水厂,逐步整合其他水厂,新增供水能力50万吨/日。完善输配水管网布局,加强对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扩大原水、再生水使用规模,实施分质供水,降低企业用水成本。提高海水淡化生产能力,扩大淡化水使用规模和输送范围。建设中心渔港、北塘、轻纺经济区等再生水厂,提高水重复利用率。建设雨水收集、污水处理等设施,完善排水管网,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加快河道整治,增强新区外排水能力和河道度汛能力。
五、环境承载力
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大现状燃煤锅炉改造并网,严格控制新上燃煤锅炉设施,增大燃烧清洁燃料比例,开发利用新能源,外引电力、燃气等清洁能源。重点推进冶金、石化等行业脱硫、脱硝、除尘,建设大气、地表水环境自动检测站点,加强南港工业区、临港经济区等重点区域监测,严格控制工业废气超标排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第七章 主要推进措施
一、完善“保姆式”专业化服务机制
(一)开展专业化招商。研究国内外产业发展规律、产业布局特点,动态掌握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方向,制定新区产业投资导向目录,建立重点招商企业名录,完善和创新产业招商、项目招商等方式,推进专业化招商。
(二)完善专业化服务。在项目的引进、落户、建设、投达产、发展过程中,实施全程跟踪的“保姆式”服务,对项目前期的市场调研、项目审批,中期的基础设施、水电气热配套,后期的市场开拓、产融对接、人才培训、管理创新等各方面实现全方位和专业化的支持与服务。
(三)实施专业化培育。对不同产业行业和企业实行差异化、精细化的培育,通过精确制导扶持政策,集合多方力量,采用多种手段,引导和支持资源要素合理向重点产业和企业集聚,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行业龙头,创建一批工业自主品牌,全面提升产业、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一)统筹工业园区载体建设。积极探索各功能区共享共赢的政策机制,统筹规划建设新区供电、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及固体废物处理、交通运输、信息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土地、基础设施等资源的集约和高效利用,促进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切实达到资源共享、设施共用,提高新区整体工业用地投资强度和产出率。
(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积极争取国家产业示范基地支持,打造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功能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相结合,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向园区集聚。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有利于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聚的项目要优先支持。
(三)促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瞄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在全力打造高端产业聚集区的同时,加强服务业、制造业的产业协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规划产业链,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构筑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提高工业技术创新能力
(一)实施技术转移示范工程。完善滨海新区技术转移服务体系,鼓励支持新区企业与国内外企业、大学或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各类研发机构、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国内外知名咨询机构等研发与服务资源,支持海外高水平研发机构承担新区科技项目的研发和转化。
(二)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工程。加强功能区各类科技园区、示范工业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载体建设,按照初创期、成长期、壮大期不同阶段发展规律,对科技型企业进行扶持培育,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三)实施知识产权推进工程。以支持高新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密集区建设为切入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产业发展趋势的重大战略产品;加大专利申请资助奖励力度,拓展认定范围,组织认定一批示范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平台,建立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数据库。
四、推动工业管理创新
(一)推动“精益化管理”。建立有效的推动机制,通过政府引导、专业诊断、培训辅导、咨询推进、现场观摩等方式,引导企业牢固树立精益化管理理念,推动产品精益制造、积极实施流程再造、可视化管理等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将“精益化管理”融入到生产各个环节,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和综合竞争力,推动新区工业企业科学管理。
(二)推进专业化发展。鼓励和引导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专业化生产和特色经营,集中核心资源、核心力量向“专、精、特”方向专业化发展,从设计、技术、服务上提升专业化水平,在专业细分领域保持尖端领先地位,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推广品牌化战略。鼓励企业制定和实施品牌战略,创新品牌建设思路,完善品牌培育方法,支持企业开展质量体系、环境体系、安全体系认证,用制度创新构建品牌保障,管理创新增强品牌活力,优秀文化塑造品牌精神,利用品牌强化企业和产品形象,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四)推动绿色化生产。鼓励和支持企业研发和采用绿色制造技术,从原材料加工、提炼到产出产品及产品使用,从产品开发、规划、设计、建设到生产管理的全过程,实施清洁绿色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