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攻克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充分发挥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研究所、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国家酶工程实验室、国家纳米质检中心、国家大型水动力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企业研发中心的作用,促进“产业、技术、资本”的高度融合,重点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掌握一批产业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攻克超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海量存储、智能芯片、RFID与物联网成套技术、光纤传感、大功率风力发电、聚光太阳能、电动汽车电池、电机及电控、高速轨道机车、空间技术、重点疾病治疗药物等代表国家科技创新“制高点”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为产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积极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
加速孵化、转化、产业化三个进程,支持专业科技孵化器建设,按照功能区产业发展定位,建设各具特色的专业孵化器,形成创新集群与产业集群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体系,实施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工程,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广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共性技术成果;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及功能区合作建立中试、工程化、集成、二次开发平台,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瓶颈,使科技优势尽快转为产业优势。
--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实施专利、品牌、标准三大战略,促进企业提高专利申请数量,发明专利比重提高到30%,申请一批高端技术专利,积极推进产品创新,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品牌经营道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自主品牌产品,丰富品牌内涵,提高品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引导和支持企业参与产品标准制定过程,力争在一批优势技术领域形成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有效提升产品品质和效益,推进优势产品向产业链高端延伸。
三、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以构建绿色、循环、生态发展模式为重点,以节能降耗、提质增效为着力点,积极推进节能减排,高效利用资源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低碳环保的生态新区建设。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电力、化工、冶金等行业的节能改造,逐步将节能从重点企业向一般企业延伸;完善节能服务体系,适度推广地源热泵等节能技术,积极在工业领域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推广企业清洁生产,在化工、冶金、食品等行业推广清洁生产审核,支持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和推广,完善清洁生产服务体系;以排放大户为重点,推广使用减排新技术,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
--高效利用资源能源
以节地、节水、节材为重点,构建资源高效利用体系。加大单位土地投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工业,推广节水型生产工艺设备,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淡化海水使用比例;强化工业原材料消耗管理,推进包装减量化,减少一次性用品的生产和消费,提高循环利用水平。
以节约发展、清洁发展为原则,加快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清洁煤发电,积极推广“绿色煤电技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进一步提高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和装备水平。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企业、产业链和园区为载体,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试点,逐步实现企业之间、产业链条之间、园区之间的横向耦合与纵向延伸,形成具有滨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培育循环经济企业,发展50家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初步形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冶金、粮油加工等20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完善泰达、北疆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南港工业区、空港经济区等新的模式;引入补链企业和辅助性企业,形成生态型区域产业共生网络,推进循环经济向纵深发展。
--积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节能产业,围绕工业、建筑、交通、生活四大领域大力开展节能服务,积极发展余热余压利用、智能电网、节能电机等工业节能技术和装备制造;大力发展节能汽车、节能家电、绿色照明及节能建材的生产应用,打造涵盖技术、装备制造、产品和服务在内的具有新区特色的节能产业体系。
环保产业,充分发挥新区环境污染处理专用药剂和装备生产的产业优势,积极引进和推广国外先进环保装备制造技术,大力发展“三废”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积极推进环保材料、药剂、仪器设备及可降解、低毒害、低排放等绿色产品的生产和应用。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大力推动绿色再制造技术自主研发和工程建设,发展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矿山机械等大型装备再制造业;推进建筑废弃物和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四、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升工业智能化水平
按照“试点探索、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全面提升”的思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工业发展的智能水平,力争使新区成为“两化融合”领航区。
加快基础信息通信网络建设和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能级,为“两化融合”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支撑。加快促进信息化要素与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过程、企业管理、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的融合,显著提升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水平、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企业管理和行业服务信息化水平以及产品流通和市场信息化水平,推动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益化管理转型,加快企业发展方式转变。
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支持重点功能区纳入市级两化融合示范区。在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提升产业竞争力。开展企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工作,支持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提升创新能力,推进企业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带动企业资源整合、服务整合和业务流程整合,提高综合竞争力。
第五章 重点产业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以新区优势主导产业为支撑,大力发展新区重点产业,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着力向高端提升,做强做优;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着力培育壮大,做大做强;石油和化工、现代冶金、粮油食品、轻工纺织产业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存量调整优化,增量上水平。
一、航空航天产业
(一)发展思路
航空产业,按照“做大做强总装、逐步完善配套、拓展延伸链条”的发展思路,重点打造“大飞机、直升机、无人机、通用飞机和公务机”等产品系列,构建起以总装、制造为主体,涉及研发、航空维修、通航运营、航空租赁、航空会展等多个领域产业链较为完备的航空产业体系;航天产业,以大火箭制造配套、卫星设计制造和空间站、总装测试为核心,航天材料、航天电子及光电器件、航天信息技术为支撑,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航天产业体系,建设世界级航空航天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