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分布在花岗岩地区。花岗岩地区由于风化残积层厚度大,工程地质性质差,是崩塌、滑坡的多发区,据统计,我市三区(钦南区、钦北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灵山县、浦北县的花岗岩分布面积分别占其总数的8.4%、42%和85.2%,但发生在花岗岩地区的崩塌、滑坡则占其总数的27.4%、84%和95%,由此可见,花岗岩地区的崩塌、滑坡发生率远高于其他岩类地区。此外,砂页岩、硅质岩和红层地区也有少量分布。
(2)主要分布在市区东、北部地势较高陡山区。总体来看,全市地势由西往东、由南往北呈渐高的走势,地质灾害的分布也相应呈渐增的趋势。从西往东,市辖三区、灵山县、浦北县的崩塌、滑坡平均分布密度分别为0.035处/km2、0.077处/km2和0.132处/km2,由南到北,灵山县南部仅为0.01处/km2左右,而北部崩塌、滑坡分布密度却高达0.20-0.44处/km2,浦北县的情况亦大致如此。
(3)主要分布在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山区。山区公路沿线、人口聚居区等地段,由于挖山削坡等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强烈,因此往往是崩塌、滑坡多发区。据统计,浦北县北部山区居民聚居的山窝、山谷地区,崩塌、滑坡分布密度达0.30-0.48处/km2,而人烟稀少的六万山高陡山区崩塌、滑坡分布密度仅为0.03处/km2。
2. 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仅在局部地区有分布,其分布明显受岩性、地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控制。岩溶地面塌陷只分布在灵山县的灵城至檀圩、陆屋等地;钦北区的小董至大寺等狭长的岩溶谷地区,且大多沿石灰石采石场或抽水机井周边发育,其形成与人工抽排地下水有明显关系。采空地面塌陷只在浦北县铅锌矿矿区范围和钦州矿务局稔子坪采煤区一带有分布,其形成与采矿形成的地下采空区有直接关系。
3. 地裂缝
目前仅发现1处地裂缝,位于钦北区大垌镇广西钦州矿务局稔子坪采煤区附近,其成因可能与采矿疏干地下水有关。
(二)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
地质灾害隐患点、易发区内的村庄、重要交通干线与山区道路沿线、山区旅游景点、水利设施、地质灾害评估危险性中等以上的建设项目、废弃矿山是地质灾害防范的重点对象。根据2010年我市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分布在灵山县、浦北县,这两个县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共占全市地质灾害易发区的79%,受地质灾害威胁户数、受威胁房屋和受威胁人数分别占全区的94.6%、92.8%和93.6%。灵山县沙坪、烟墩、丰塘、檀圩、新圩、佛子,浦北县的小江、龙门、北通、三合、福旺、官垌、六硍、寨圩等镇是地质灾害防范的重点区域。
此外,钦南区黄屋屯锰矿区,钦北区大直、大垌、板城等镇为矿山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区域为低山丘陵地区,零星小矿点密集,多为露天开采,乱挖滥采较严重,部分为深巷坑采,对山体及植被破坏较严重,过陡的采矿边坡在强降雨影响下极易诱发崩塌、滑坡;另外,废渣及尾矿堆积区极易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灵山县灵城、檀圩、陆屋,浦北县乐民、寨圩,钦北区小董、那蒙、大寺等镇一带石灰岩岩溶地面塌陷重点防治区。这些地区岩溶发育,地表土层较薄,地下水位较浅,变幅较大,因地下水位波动容易形成岩洞、土洞,地下取水、深部采石等影响地下水位的人为活动较易诱发地面塌陷。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