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深入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并落实最低工资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及时查处企业利用计件工资和通过加班加点规避最低工资的行为。积极稳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大力推行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健全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积极支持广大职工和职工代表参与工资集体协商,加强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工资集体协商的质量和水平。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引导企业为职工增加工资并向一线职工倾斜。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由省统一发布企业薪酬信息和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将市场分配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分配。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研究探索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办法。改进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确定办法,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加强企业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工资保证金、欠薪应急周转金,以及清偿欠薪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负责制、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政司法联动打击机制和政府属地管理负责制等制度。在省、市、县(市、区)分别对企业工资支付情况实施动态监控。通过搜集用人单位工资支付和用工信息,发现和预防恶意拖欠职工工资行为。强化清偿欠薪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负责制。建立健全行政司法联动机制,对符合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情形的案件,要及时依法移交公安机关立案查处,严厉打击恶意欠薪和欠薪逃匿行为。强化政府属地管理负责制,落实地方政府对本地清偿的责任。(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国资委、省公安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总工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
1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体制建设。加强日常巡查、书面审查等日常监察执法工作,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及时查处群众举报投诉案件。针对非法中介、非法用工、恶意欠薪等严重违法行为,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活动,严厉打击劳动保障领域突出的违法问题。建立预防预警和应急机制,及时妥善处理重大违法案件,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全面推进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管理,依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以“一户一档”方式建立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管理数据库,建立省、市、县、乡镇四级联网的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管理平台,完善信息共享、数据比对、动态监控、分类监管、统一受理、统计分析、预警监测等功能。完善用人单位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综合评定用人单位守法诚信等级,对各类用人单位实施动态分类监管。建立劳动保障监察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多部门综合治理机制和跨地区案件办理协查机制,完善相关制度和程序,形成打击劳动保障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工作合力。修订和完善《
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条例》。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标准化建设,开展专职监察员的初任培训、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总工会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