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注重宣传教育,消除社会歧视。开展多种形式的麻风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以“麻风病可防可治”为主题,加强日常宣传和“世界防治麻风病日”的集中宣传。进一步创新健康教育方式和手段,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切实提升宣传效果,不断提高公众对麻风病的认知。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和广大医务人员要以身作则,引导和带动公众转变观念,消除对麻风病的歧视和偏见,弘扬尊重和关爱麻风病患者的社会风尚,为患者主动就医、回归社会创造良好的氛围。
(五)加强科学研究,促进国际合作。鼓励科研能力较强的单位开展麻风病早期诊断、耐药和复发等研究,为提升麻风病防治水平提供技术支撑。推进麻风病预防控制管理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麻风病监测、主动发现、麻风病院(村)管理等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与麻风病防治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人员交流与科研合作,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我省麻风病防治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府统筹,密切部门协作。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麻风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把消除麻风病危害列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制定完善相关防治政策。卫生部门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麻风病防治规划、政策、策略和措施,加强对麻风病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将麻风病患者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并逐步提高麻风病医疗保障水平。财政部门负责安排麻风病防治工作所需经费。民政部门负责为符合条件的麻风病患者提供基本生活和医疗救助,协助卫生部门做好流浪乞讨麻风病患者救治工作。公安机关负责依法打击侵害麻风病患者及家属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协助卫生部门做好公安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的监测与病例报告等工作。教育部门负责在麻风病流行地区的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麻风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保障麻风病患者及痊愈患者的子女公平享有入托、入学权利。残联负责为麻风病畸残者提供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并协助麻风病畸残者办理《残疾人证》等工作。其他有关部门也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麻风病防治工作合力。
(二)加大经费投入,落实配套政策。各地要切实保障麻风病防治工作经费,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卫生、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共同研究确定防治工作重点和优先领域,统筹规划,合理使用,并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要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落实麻风病防治人员的倾斜政策待遇。要切实把改建后麻风病院(村)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保障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的合法权益,改善麻风病院(村)居留人员的医疗、康复和生活水平,为麻风病现症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时,进一步发挥志愿者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动员红十字会、慈善组织和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社会各界力量,深入开展麻风病患者救助、慰问等关爱活动,共同推进麻风病防治事业。
(三)健全防治网络,加强队伍建设。麻风病防治机构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统筹考虑建设规划,改善设施设备,提高防治能力。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实施麻风病防治工作计划,重点开展技术指导、督导和评估等工作;省辖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明确专人负责辖区内麻风病防治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各项麻风病防治措施的落实,提供防治服务。农村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配备专职或兼职麻风病防治工作人员,协助开展患者发现、管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发挥在麻风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工作中的作用。各市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定一所市级定点医疗机构,设立麻风病实验室,并负责为伴有严重麻风反应、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患者的处理提供服务与技术支持。要加强人才培养,采取岗位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学术年会和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麻风病流行地区医疗卫生人员的防治培训,加强麻风病防治学科带头人和防治骨干的培养,提高麻风病防治业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精干的防治队伍,更好地适应麻风病防治工作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