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4 泗阳县秸秆收储流通机制
泗阳县面积1418平方公里,人口100万,可用耕地105万亩,年产秸秆总量65万吨。2007年,江苏国信集团在泗阳县投资3亿元建设秸秆发电项目。该项目于2009年3月投入运行,当年消耗秸秆23万吨,发电1.1亿千瓦时,实现产值8200万元、利税1000万元,带动200多人本地就业,促进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
为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保障电厂稳定运行,泗阳县政府出台《关于秸秆收储与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建立了“3+1”秸秆收储流通机制。“3”是指2个县级收储基地-14个乡镇收储中转站-数十个村级收储点构成的3个层次,“1”是指以农机手为主体的秸秆运输队。
|
有序发展生物质发电站。加强资源调查评估,科学规划布局,有序建设生物质直燃发电、生物质气化发电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到2015年,建成40-50个发电项目,形成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原则上每个县或100公里半径范围内不重复建设同类生物质发电项目。继续做好已核准生物质发电项目推进工作,确保按期建成。积极推进大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发电。继续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和垃圾填埋气发电。
积极开展秸秆沼气集中供气示范。秸秆气化直接利用是发展农村能源的重要方面。在继续稳步推进农村家庭户用沼气的同时,积极创新秸秆沼气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村级秸秆集中气化供气投资省、运行稳、见效快、收益大的优势,结合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采取秸秆代收、秸秆换气等方式,加快秸秆集中气化应用。到2015年,形成500个秸秆气化集中供应示范点。
(五)抽水蓄能
主要任务是加强前期研究,推进重点项目,努力适应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加快发展的需要,保障电网安全、平稳运行。
“十二五”期间,加快溧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组织开展抽水蓄能电站规划选址,重点加强句容、连云港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
第三节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正确认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必要性,以更加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合理有效地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一)转变能源平衡思维模式
积极破除能源发展单纯保供的片面认识,努力增强“三种意识”,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增强前瞻意识,改变长期以来“先用后算、用了再算”的传统平衡方式,充分认识本地资源生产能力、外部资源控制能力、重要能源输储能力,系统分析供能方式、消费结构,充分考虑资源节约潜力、回收利用能力,加快实现从事后平衡向前瞻平衡转变。增强从紧意识,改变长期存在的“能源发展需要适度超前等同能源平衡可以适度宽松”的片面认识,充分认识当前技术条件下能源资源的短缺性,重要一次能源跨国贸易的不确定性,“保障供给、引导转型”的能源发展目的“双重性”,加快实现从宽松平衡向从紧平衡转变。增强主动意识,改变能源平衡责任在国家、在政府和能源平衡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片面认识,加快从被动平衡向主动平衡转变。
(二)合理分解能源消费控制目标
按照“统筹兼顾、区别对待”的基本原则和“核定基数、分解增量”的基本思路,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合理分解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依据较长时期不同地区和主要行业实际消费情况、发展特征,合理核定消费基数,充分体现基数真实性、可靠性。统筹兼顾不同地区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发展阶段、人口变动、资源禀斌、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发展预期和实际可能、能耗水平和弹性趋势、节能空间和实际能力等相关因素,合理分解消费增量,体现增量公平性、可行性。同时,适当兼顾能源生产消费布局,特别是新能源开发进程,适当体现能源产区消费优先权和差别性。
(三)加强产业层面能源消费源头控制
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目前,第二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约为一、三产业的五倍。扎实推进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消耗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发展,加快构建三次产业协调拉动、服务经济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从源头上抑制较高的能源消费刚性增长势头。
(四)突出重点领域能耗控制
加大工作力度,继续遏制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耗能增长偏快的势头。工业领域。据统计,2010年,工业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79.9%,七大高载(耗)能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耗能总量的76.3%。在继续推进煤电“上大压小”、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的同时,突出加强钢铁、水泥、石油、化工、造纸、纺织六大高载(耗)能制造行业的能耗控制,提高能源准入门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开展重点节能工程,严格用能管理,保障合理用能,鼓励节约用能,限制过度用能。加大力度,对高载(耗)能行业实行分时电价、差别电价。到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一五”末下降20%。交通领域。着力推广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优化运力结构,使用替代燃料。建筑领域。贯彻落实《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
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加强新建建筑立项、设计、施工全过程节能监管,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规模化应用,稳步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步伐。逐步实施建筑用能定额管理,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公共机构方面。开展能源统计、能效公示和能源审计,发挥节能示范和导向作用。
(五)强化企业层面重点耗能大户能源消费全过程监管
以“百户千家”为重点,对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普遍开展能效审计,评价公示能耗指标,推进建设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加大节能执法力度,严格能源消费奖惩制度,对能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审计结果高于节能评价结论的耗能大户,实行限制供电,同时依法责令停产改造,并限制建设除节能减排以外的其他项目。
(六)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
增强全民节能意识,培养自觉节能习惯,自觉控制室内空调温度,主动使用节能家用产品,积极参与能源资源回收利用。
第四节 持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法规、政策、规划,通过产业升级、加强管理、技术创新等,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
(一)加快转型,提高能效
认真贯彻关于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决定,坚持创新驱动、扩大内需、服务经济“三个为主”的方向,加快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推进计划》,着力构建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转型提效”。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发展。坚持高端引领,深入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物联网和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海洋工程装备十大产业,主攻200项关键核心技术,实施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重大自主创新产品,大幅度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显著增强集约集聚效应,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确立优势新兴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
推动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深入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服务外包、商务服务、文化创意、商贸流通、旅游、家庭服务十大产业,突出发展电子商务、云计算服务、物联网服务、数字文化、工业设计、环境服务六大新兴行业,做大产业规模,带动产业升级。到2015年,服务业占比提高到48%左右,生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力争达到40%。
推动制造业提升发展。深入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省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传统产业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品牌建设和兼并重组,实现两化融合和集聚发展。
(二)加强管理,提高能效
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耗能占全社会比重较大,是提高能效的重点领域。电力在能源消费中占有相当比重,电力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加强和改进电力调度,是提高能效的重要环节。“十二五”期间,要突出加强企业用能“全过程”管理,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实现“管理提效”。
加强能源消费准入管理。严格执行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的规定,认真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切实做到未经节能评估审查、未通过节能评估审查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核准,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加强能源消耗过程监督。重点开展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对超过能耗(包括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依法采取差别电价、限期改造等经济、行政和法律措施。
实施节能减排发电调度。认真执行国家节能调度办法,优先调度可再生能源和大容量、高效率以及脱硫硝设施建设早、运行好的燃煤机组发电上网,降低发电煤耗和环境影响。
强化需求侧管理。按照“有保有压、保控结合”的原则,制订有序用电和应急保障方案,坚持保民生、保重点,严格限制高耗能企业用电,实现有序用电。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提高用电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