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加快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拓展深化试点内容,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尽快形成改革的基本模式并逐步推广。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鼓励社会资本对部分公立医院进行多种形式的公益性投入,以合资合作方式参与改制的不得改变非营利性质。改制过程中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
六、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进一步增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政策的协同性,配套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卫生资源配置、中医药服务、多元化办医、人才培养使用、药品生产流通、信息化建设和医药卫生监管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一)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15年达到40元以上,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健康促进与教育,主要媒体要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引导科学就医和安全合理用药。到2015年,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90%以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80%以上
全面落实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继续实施国家免疫规划、艾滋病和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以及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适龄妇女“两癌”(宫颈癌、乳腺癌)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稳定在99%以上。重点做好食品安全(包括餐饮、饮用水卫生)、职业卫生、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控、重大地方病防控、卫生应急等公共卫生服务。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每年递增3个百分点,到“十二五”末达到90%以上。
完善重大疾病防控、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卫生监督、农村应急救治、精神疾病防治、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疾病监测、预防、控制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流动人口、农村留守儿童、老人的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严格开展绩效考核和效果评估,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效益。建立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分工协作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全额安排。
(二)推进医疗资源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按照《济南市医疗卫生专项规划》,积极推进全市医疗资源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新增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积极整合辖区内检查检验资源,建立区域集中检查检验中心,促进大型设备资源共建共享。医疗机构检验服务对社会开放,检查设备和技术人员应当符合法定要求或具备法定资格,实现检查结果互认。每个县重点办好1至2所县级医院(含县中医院)。优化医疗机构布局结构,完善新区、郊区、卫星城区等区域医疗服务条件,加强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和中医等薄弱环节建设,提高儿科、妇产、精神卫生、传染病、老年护理和康复等领域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继续支持医疗机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三)加快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服务中的有效作用。加强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到2015年,力争建成2所三级甲等中医医院、5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中药房、中药煎药室标准化建设率达100%;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力争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0%的乡镇卫生院、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0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加强重点中医专科专病建设,建成7个国家级、6个省级、20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在全市形成专业覆盖齐全、地区分布合理、特色优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的重点专科专病群体。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服务。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加强中药资源保护、研究开发和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