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海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

  (一)地质灾害类型。
  根据《北海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和《合浦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以及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情况,北海市现状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海水入侵等五种类型。
  (二)地质灾害规模。
  我市发生的滑坡、崩塌规模一般比较小,崩塌规模除南流江河岸崩塌及个别边坡崩塌相对较大(500~1000m3)外,其余都小于100m3,大部分的崩塌规模为10~50m3之间;滑坡规模相对较大,但均小于10000m3,一般以100~500m3之间为主。不稳定斜坡的规模约800~1000m3。岩溶地面塌陷规模均为小型,陷坑面积一般为1~30m2,最大不超过100m2。调查发现地裂缝1处(3条),长80~200m,宽0.3~1.5m,深约1~5m。
  根据《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修订稿)(以下称实施细则)有关划分标准(表1-2),调查区内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地裂缝的规模均为小型。
  (三)地质灾害分布规律。
  1.空间分布规律。
  (1)崩塌的分布规律。全市共有崩塌地质灾害点109处,崩塌主要分布在冲洪积平原及河成高阶地、丘陵,其次是南流江河岸、海蚀崖等。其中冲洪积平原及河成高阶地76处,丘陵区18处,南流江河岸(含海堤)崩塌8处,海蚀崖7处。各类地貌的崩塌分别占崩塌总数的69.7%、16.5%、7.4%、6.4%。崩塌体的岩性大部分为第四系松散土体。
  (2)滑坡的分布规律。滑坡共32处,其中,丘陵区31个,占滑坡总数的96.9%,只有1处发生在河成高阶地的前缘,占滑坡总数的3.1%。
  (3)地面塌陷的分布规律。地面塌陷均为岩溶塌陷,共发现13处,其中11处分布在闸口~公馆一带的岩溶残丘谷地中,2处分布在山口镇北侧。大部分以塌陷群的形式出现,每处陷坑一般3~7个不等,最多可达20多个,每个陷坑相距约5~20m左右。以上岩溶塌陷大部分分布在采石场及开采井周围。
  (4)不稳定斜坡(含危岩)。调查中发现有3处不稳定斜坡,主要分布在斜坡较陡的丘陵区和海蚀崖地带。其中2处分布在合浦县北东部较陡的丘陵区,1处在涠洲岛海蚀崖地带,明显受地形地貌限制。
  (5)地裂缝的分布规律。在合浦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调查中发现一处地裂缝,分布在山口镇新圩村委新圩村附近,地貌为火山缓丘,岩性为玄武岩风化层。共有裂缝3条。
  (6)海水入侵的分布规律。海水入侵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合浦县西场镇至沙岗镇以南一带、党江镇的大部分地段。地貌上基本属河口三角洲及海积阶地,分布范围约163km2,沿海岸纵深约3~13km,宽约28km,基本属自然入侵;市区的海角大道及侨港镇的海水入侵面积约2.3km2,主要是不合理开采造成的。
  2.时间分布规律。
  崩塌、滑坡一般发生在每年的7~8月份,尤其是台风伴随强降雨的情况下,发生崩塌、滑坡的可能性最大。岩溶地面塌陷除人为因素外,主要发生的时间是在枯水期12月至翌年的1、2月份。
  (四)地质灾害引发因素。
  1.降雨。
  降雨是引发崩塌、滑坡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109处和32处滑坡点看,均集中发生在6~8月份的雨季,一次强降雨过后就会造成多处边坡崩塌、滑坡,调查区的崩塌、滑坡绝大部分都发生在7~8月份。
  2.人类工程活动。
  崩塌、滑坡、岩溶地面塌陷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尤其在丘陵区,天然状态下斜坡稳定性比较稳定,丘陵区12处边坡崩塌和28处滑坡均发生在人工开挖边坡上,主要是人工开挖边坡,形成临空面,破坏了斜坡天然状态下的稳定性。人类工程活动是导致崩塌、滑坡的重要因素。岩溶地面塌陷大部分是大量抽排地下水引起的。
  (五)地质灾害灾情。
  根据《北海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和《合浦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以及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情况,截至2010年,全市发生的地质灾害和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共有158处(表1-3),造成9人死亡,破坏房屋52间,直接经济损失约178.11万元。其中滑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6.9万元;崩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23.21万元;地面塌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3.9万元;地裂缝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0.1万元;不稳定斜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万元(为HP-60不稳定斜坡点的前期滑坡损失)。受各类地质灾害威胁的人员共1352人,受威胁财产共计1449.29万元。其中威胁最严重的灾种是崩塌(主要是南流江河岸崩塌),共威胁人员1196人,威胁财产1265.19万元;其次为滑坡,共威胁人员38人,威胁财产76.6万元。地质灾害直接造成的损失和威胁情况详见表1-4。根据地质灾害灾情分级标准,北海市现状地质灾害灾情全部为小型(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见表1-5)。另外,海水入侵造成海角大道以西一带的民井(机井)变咸,被逼关闭,侨港镇部分民井(机井)变咸关闭。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一)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
  市、县区设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由市、县区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办公室设在各级国土资源局。市国土资源局按计划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对规模不大,但危险性较大的突发性地质灾害,积极筹措经费进行应急治理。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