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海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的通知

  责任单位: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1.构建特色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推进再制造、“城市矿产”、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园区循环化改造、农业秸秆综合利用、林业三剩物综合利用、工业大宗固体废弃物利用、建筑废弃物利用等重点循环经济工程建设。到2015年,重点工业行业中超过一半的规模以上企业建成循环经济企业,糖业、新型干法水泥、火电等3个行业100%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委。
  2.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尾矿综合利用,减少矿产开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建设绿色矿山。推动火电、冶炼、建材和化工废渣、建筑和道路废弃物以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利用废弃物新型建筑材料,努力实现废弃物就地转化,减少转移。到2015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各达到80%。
  牵头单位:市工信委,配合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农业局、住建局。
  3. 加快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培育旧家电定点拆解企业,有序发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行业,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和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畅通废旧资源循环回收渠道。
  牵头单位:市城管局、环保局,配合单位:市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各县区政府、各经济园区管委会。
  4.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统,逐步完善“村收集、镇(乡)转运、市(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鼓励开展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体发电,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支持在水泥、肥料等行业协同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委、城管局、各县区政府。
  5.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制定实施全市清洁生产推行规划,建立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发布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加强清洁生产推行的组织领导。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自治区规定排放标准或超过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并定期公布清洁生产强制审核企业名单。推广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在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服务等领域实施清洁生产示范工程,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降低资源消耗。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市工信委,配合单位:市住建局、农业局、水产畜牧兽医局、商务局、旅游局、各经济园区管委会。
  6.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加快工业重点企业节水改造及矿井水利用项目建设,加强中水回用,循环利用冷却水,提高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水平。加强农业节水,推广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加强城乡生活节水,推广应用节水器具,推进再生水、矿井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创建节水型示范城市。到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100立方米以内,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再生利用率5%以上。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委、住建局、农业局、环保局。
  (四)完善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措施。
  1.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按照国家、自治区部署,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完善电力峰谷分时电价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燃煤电厂烟气脱硫脱硝电价政策。进一步完善落实污水处理费政策措施,逐步将污泥处理费用纳入污水处理成本。研究改革垃圾处理收费方式,加大征收力度,降低征收成本。
  牵头单位:市物价局,配合单位:市工信委、住建局、环保局。
  2.落实财政激励政策。强化财政资金对节能减排的引导扶持作用。贯彻落实国家“以奖代补”、“以奖促治”以及采用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节能家用电器、照明产品、节能汽车、高效电机产品等支持政策。县区人民政府继续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整合各类相关的财政专项资金,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和能力建设。大力推行政府绿色采购,落实政府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支持采购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产品,逐步提高节能环保产品比重。
  牵头单位:市财政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委、环保局、政府采购中心,各县区政府。
  3.强化税收支持政策。强化税收对节能减排的调节支持作用。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支持节能减排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确保落实到位。按照国家、自治区部署,推进资源税费改革和环境税费改革。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继续实施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的税收政策。
  责任单位:市国税局、地税局,北海海关。
  4.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支持作用,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本机构实际,积极探索创新适合节能减排项目特点的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方式,鼓励引导各类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企业等加大对节能减排领域的投入。提高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信贷门槛,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登录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与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贷款与证券融资联动,搭建政银企沟通交流合作平台,将国家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有机结合,落实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实施政策。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