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各级政府及部门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带动项目区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工程建设,使项目区农民成为集项目建设、收益和管护三位一体的主体。
4、坚持多元化投入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积极吸引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和外商资本等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农田建设投资结构,实现建设资金的最大化。
四、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亩均建设投资标准为3000元,其中财政投资2500元、农民或其他收益主体自筹500元(含农民投工投劳和以物折资)。通过投资建设,实现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田间灌溉设施配套齐全;田成方、路相连、机能进、树成行的格田化;土肥沃、地力较好、高产稳产。总之,经过改造后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项目区工程管护得到有效落实,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益的统一。
五、方法步骤
按照整合资源、规模开发、科学选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归口申报、标准设计、用途不改、县级负责、部门实施、整体推进、验收考评的方法,有序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法通常有三种:第一种,按建设投资标准整合两个以上项目资金建设若干个项目区,每个有项目投资的单位分别牵头负责一个项目区,统一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投资单位都按上报面积插牌子;第二种,在同一个项目区内,按各单位资金量划分建设面积,分别进行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投资单位都按上报面积插牌子;第三种,在同一个项目区内,总体规划设计,按工程类别分配各单位的建设任务,分别进行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投资单位都按上报面积插牌子。选择哪一种各县区自定。
第一步:项目十年规划及年度计划。牵头单位: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高标办)。配合部门:发改委、各相关涉农部门(完成截止时间,今年年底前)。十年规划包括科学选点、建立项目库、制定建设规划等。一是科学选点。重点考虑水土资源好、耕地相对集中连片,外部灌溉水源及防洪有保障,开发潜力大、带动示范作用强、粮食产量高、商品粮调出能力强、乡(镇、场)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农民积极性高的乡(镇、场)。具体操作程序为:首先,乡(镇、场)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农民或企业积极性向县(区、场)发改委提出项目申请(70%以上农民签字同意调田);其次,由各县(区)发改委牵头,召集有关专家和高标办成员单位实地察看,采取集中评议、现场答辩等形式,客观公正、科学规范,择优选出若干个高标准农田建设点,交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简称高标领导小组)审定;第三,项目乡(镇、场)根据编写提纲组织编制项目建议书,经县(区)发改委和高标办审查合格后,存入项目库,同时上报市高标办和发改委备案。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充实。二是统筹规划。各县区以国家和省市农业政策规定和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为依据,按照四条基本原则,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编制出10年长远规划和年度规划。具体操作程序为:首先,按照“项目围着规划选,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由县(区)发改委牵头,根据目标任务数和项目库高起点统筹谋划高标准农田建设10年规划和年度项目规划,且根据涉农各部门现有资金规模等因素将规划任务数分解到各部门;其次,高标办组织相关涉农部门和有关专家评审项目规划并报县区领导小组审核,上报市高标领导小组审定后报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第三,县(区)高标领导小组根据省里审批的年度计划,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度实施方案,制定年度目标任务,每上年度就要对下年度每个项目区需要参加的涉农单位、资金投量任务进行分解;第四,各县(区)涉农单位根据年度审定分解的任务,组织可研报告编制、评估和项目年度计划编制,(总投资按上报面积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总额编报,本单位财政投资以外的整合资金为自筹资金),实行归口申报,再由市主管部门向上申报,涉农单位要积极争取落实好项目和资金,并报市高标办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