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业信息化和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建立农产品信息发布及市场需求预警网络,与国内外权威信息中心、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联网,实时对外发布农产品信息;逐步探索电子商务、网络贸易等新式交易方式,加强海峡两岸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为榕台农业交流合作及农产品贸易提供全方位、多层面的信息化服务;利用遥感技术等空间信息技术提供农业生产的环境信息、病害预报、灾情调查等,为农业预测、决策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推进海峡水产品及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提升,以及“双百市场”建设,逐步形成以批发市场为核心,农贸市场为基础,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网络。
(五)推进榕台农业合作交流
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进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产业对接与提升为重点、贸易技术为关键、园区基地为载体以项目为抓手,全面推进榕台农业合作交流向纵深发展。
充分利用福州农业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合作提升的原则,着重开展水产、休闲农业、食用菌、茶叶等四大产业对接。在水产方面,要充分利用台湾水产品原料和先进的水产加工技术,在连江、马尾建设榕台远洋渔业基地;建立榕台水产加工创业园,引进台资和台湾水产品保鲜、冷冻、加工技术与设备,进行水产精深加工。在休闲农业方面,引进台湾休闲农业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因地制宜,结合沿海、平原和山区休闲农业带的布局,进行休闲农业的对接。依托福清侨区优势,打造成集生产、科研、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国家级农业综合示范区;搞好闽侯台资休闲农场建设。在食用菌方面,通过建立新品种生产示范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区,引进樟芝、绣球菌等台湾珍稀食用菌及药用菌新品种,重点引进台湾食用菌保鲜、加工、营销技术,从菌种、原辅材料、水质、生产栽培环境以及病虫防治、加工保鲜、包装、运输全流程进行质量全面控制的先进技术提升食用菌生产水平。在茶叶方面,要建立台湾茶叶加工技术研发基地,加强榕台茶叶种植与加工对接,提高茶叶生产与加工水平。重点建设闽侯雪峰台湾茶叶种植加工园,在闽清、永泰等县区建立榕台乌龙茶发展合作区域,发展种植乌龙茶品种茶园。引进台湾先进的茶园管理模式和经验,做好方山露芽、福州茉莉花茶等福州传统优势茶产品的开发,巩固发展福州市历史名优茶品种。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跟踪,督促项目落地投产,全力推进福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继续搞好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闽侯闽清现代茶叶示范园、连江水产品加工示范园等八大园区建设,引进台湾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园区建设水平。加强榕台农产品贸易合作,以及科技、人员、农业信息的交流,通过建立平台和园区(基地)建设,推进榕台农业合作发展。
五、加快福州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增加农村就业和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点,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将其列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各级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发改、经贸、外经贸、国土资源、财政、科技、卫生、金融、税务、环保、工商、质监、电力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作,转变职能,改善服务,共同推动“十二五”福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二)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投入体制
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对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大力争取国家对福州市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培训等方面的投入。细化、完善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及实施办法,落实各项补贴,改善补贴工作方式,加强补贴监督检查,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十二五”期间,支农支出应更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关注民生,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项目效益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对重点农业项目的投入资金要进行有效整合,确保重点农业项目落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引导信贷资金投向现代农业。鼓励县域内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提供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引导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完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培育发展农村互助担保基金、担保公司、小额信贷促进会等农村信贷中介组织。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依法开展大型农机具、参保渔船、林权、海域使用权、采矿权等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仓单、可转让股权、专利权、注册商标专用权等权利质押贷款。
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充分发挥财政政策与资金的激励引导与示范带动作用,实行以奖代补、项目贴息等优惠政策,利用多种激励手段,鼓励与引导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逐步形成政府引导扶持、农民自主投入、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现代农业投入格局。
(三)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机制
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力度,重点推进5个国家级、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海峡两岸(福州)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滚动扶持和培育现代农业技术创新基地,加强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建设农业科技中心或农业科技服务平台。支持省市级龙头企业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鼓励涉农企业、生产基地开展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活动。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农业科教的优势,大力推动农业产学研合作,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合作,为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的创新服务,针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联合公关。
积极推广农业增产、增效、生态安全等关键技术,力争在农业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开发与推广方面取得突破。发挥“5.18”、 “6.18”等招商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作用,促进技术成果与基地、农户对接。稳定、壮大和充实乡镇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技推广一线工作。推进各种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工程,提高农民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的能力。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入户工程、农业“五新”推广工程、农业测土配方施肥工程等。探索设施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联结周边农户的技术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