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创新发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分别于2007、2009年启动,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至2010年底,全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分别达到58.61万人、156.11万人、35.81万人、39万人、36.28万人。五项社会保险参保规模从2005年底的149万人次增加到2010年底的325.1万人次。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明显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从2005年人均每月603元提高到2010年的1154元。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住院费报销标准、统筹基金支付比例、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等方面有了较大提高,五年来为参保人员减少看病就医购药等支出1.5亿元。统筹层次不断提高,五项社会保险全部实现市级统筹。社会保险政策进一步完善,制定了我市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医疗、工伤保险办法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统筹地区转移接续,建立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实行失业人员IC卡实名制管理新模式。有效解决大量历史遗留问题,为近20万名断保、退保、超退休年龄未参保等人员解决了养老保险问题,解决了1.66万名国有、集体关闭破产和困难企业退休职工医疗保险问题。
四是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公务员法》顺利贯彻实施,2006年完成公务员登记19560人,占97.8%;参照
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544个(政府系列),参公登记2342人。“十一五”期间,完成公务员考录2092人,组织开展竞争上岗1236个职位,交流任职703人,奖励表彰133项1223人。开展公务员大规模培训,组织各类培训21期30万人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2006年以来,全市事业单位通过公开招聘共吸纳各类人才9309人。全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签订91487人,签订率达97.5%,基本完成市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核准。认真抓好军转安置工作,接收安置了1529名军转干部,其中计划分配1225名,自主择业304名,随调家属59名。
五是和谐劳动关系有效维护。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全市用人单位及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3%。建立了政府、工会和企业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创新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新模式,在全区率先实施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和“网络化”建设,并列入全国试点。至2010年,完成了全市各城区260个劳动保障监察网格的划分,配备了232名劳动保障监察协查员。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化建设不断加强,市辖六县均已成立劳动争议仲裁院。“十一五”期间,全市劳动监察举报投诉立案4068件,法定结案率达到100%;劳动争议案件立案12052件,案件当期结案率每年均达到92%以上。2008年11月,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授予原市劳动保障局“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六是工资收入分配机制建立健全。2006年,新一轮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正式启动。几年来,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完成工资套改169300多人。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已实现正常发放,启动了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工作。职工工资水平增长较快,2010年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收入35203元,比2005年增长240%。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由2005年的500元提高到了2010年的820元。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范围扩大到各县、区。进一步完善了工资增长指导线、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和企业人工成本制度。建立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和政府欠薪应急保障金制度,深入开展清理拖欠职工和农民工工资工作。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南宁市加快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实现首府现代化建设新跨越的关键时期,“三基地三中心”加快建设、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桂台经贸合作以及东部沿海地区经贸交流的深入推进,有利于我市获得更多的外来投资和产业转移,有利于我市增强首府城市和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有利于我市加快构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我市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开放转型、城市转型将进一步加快,经济总量扩张和结构升级加速,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南宁市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这给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动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站在历史发展的新阶段,面对空前的大好发展机遇和重大任务,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第一,人才工作方面。全市高层次、高技能人才较为紧缺,与首府南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培养、选任、评价、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第二,就业工作方面。就业压力依然很大,结构性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就业稳定性还不够高;职业能力建设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创业的目标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硬件配备和软件建设还远远达不到要求,公共就业服务整体水平还不够高。第三,社会保险方面。社会保险制度未实现全覆盖,与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目标尚有差距;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能力建设有待加强,社会保险资源整合、制度衔接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第四,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等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五,劳动关系领域方面。劳动争议案件增多,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面临许多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