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建立农机和农艺科研单位协作攻关机制。科研部门要针对全省重点特色农作物机械化的薄弱环节,加强农业机械化生产技术研发工作。要完善农业机械化、种子、土肥、植保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在“十二五”期间,建成一批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
(五)推进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和社会化服务。创新农业机械化服务组织形式,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每年扶持一定数量的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运行机制、健全的财务制度、较大的服务规模、显著的综合效益的农机示范合作社。继续加大对专业合作社的农机补贴力度。农机专业合作社需要建造简易库(棚)、生产和管理用房等农业生产配套设施占用农用地的,按照设施农用地管理,不需要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鼓励开展跨区作业,建立农机跨区作业服务网络和信息服务咨询网络,建立县、乡、村三级信息收集和协调调度员队伍,提高农机跨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
(六)加强农业机械化实用人才培养。大力实施农业机械化人才培育工程。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机化教育培训的投入,加强农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农机教育培训能力和农机管理、农机科技、农机实用人才“三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农业部门要结合阳光工程加大对各类农民的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大力培养农机作业和维修能手,提高农民对先进生产工具及技术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水平。
(七)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中,要加大对基层农机推广体系的投入和扶持,不断完善农业机械化推广体系,全面推进“五有”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建设。逐步加强县、乡农机推广机构建设,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创新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做到有机构、有人员承担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农机维修、农机作业的组织协调和作业质量监督等工作。
(八)强化农机安全使用监督管理。认真贯彻落实《
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加大对农机安全工作的支持,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经费、人员经费、装备建设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实现全省农机免费管理。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开展对农业机械的免费检验。要采取措施努力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检验率、持证率“三率”水平。要全面提高农机维修质量、维修能力和维修从业人员素质。要加强农机售后服务能力建设,扶持建设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农机维修厂点、农机合作社维修间等不同层次的农机维修网络,基本解决大型、新式、高性能农业机械维修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