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在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保障等方面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实施有利于人才发展和创新创业、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发挥作用的政策,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以经济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人才培养动态调控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推进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规范技能鉴定工作,健全职业资格制度,实施人事考试安全保障工程,提升人才评价工作科学化水平和公信力。改革人才选拔使用方式,公开公平公正选拔人才,科学合理使用人才,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体制机制,促进各类人才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实施针对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特殊工资分配政策,支持企业建立科技要素入股机制,保障技术成果在收入分配中的应得份额。鼓励和引导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提高全省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加强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地区的人才合作。不断加强人才工作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
专栏5 人才培养引进工程
◆战略性新兴产业“111”人才集聚项目。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千百十工程”的目标,到2015年,培育扶持100个新兴产业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养1000名技术领军人才,培养选拔10000名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继续教育项目。在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环境保护、防灾减灾、金融财会、社会工作等重点领域,开展大规模继续教育,每年培训2000名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
◆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服务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培养技师、高级技师3万人,培训高级工27万人次。
◆外专百人计划。围绕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需求,重点引进100名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外国专家。
◆引智精品项目。围绕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区域、重点产业组织实施“引智促振兴--外国专家江淮行”系列专题活动,邀请高层次外国专家来皖开展培训、咨询、现场指导和项目对接。围绕“外专千人计划”,实施“高端外国专家引智工程”,“十二五”末,在省属企业、高校实施引进高端人才项目50个。
专栏6 人才服务能力建设工程
◆专家服务基地建设项目。在现有专家服务机构的基础上,围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皖北地区、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需求,重点支持建设30个专家服务基地、30个才智帮扶团队。
◆省级继续教育基地建设项目。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建设、改造15个省级继续教育基地。
◆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建设一批骨干示范职业院校,对校区、校舍、实训场所及配套设施进行改扩建,对教学、实训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改善办学条件。
◆公共职业训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重点支持建设20个省级公共职业训练示范基地,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职业指导等服务。
◆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依托职业院校、就业培训中心建设50个实训基地。
◆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选择一批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特色鲜明的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以及部分大型企业(集团),建设3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基本形成覆盖中心城市、重点产业和急需紧缺职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网络。
◆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依托技能大师,在科技、技能含量较高的产业和大型企业建设5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
◆引智示范基地(单位)建设项目。培育和建立国家级、省级引智示范基地(单位)40个;实施千村引智示范试点项目60个。
专栏7 人事考试安全保障工程
◆构筑省本级和各设区市人事考试安全体系,建设规范化试卷保密室、考场监控设备,购置试卷运送专用车辆,实现人事考试专用网、内部办公网和局域互联网完全物理隔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