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本市三级精神病、传染病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的通知

  三十三、输血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科室管理和人员资质

5

1. 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2. 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负责输血委员会秘书工作,定期组织会议,有工作记录。

3. 科主任具副高以上职称、技术人员具相应资质。每年接受1 次以上专业技术培训。

4. 每年组织1次全院性《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有关输血法律法规培训。

5. 建立临床紧急用血保障、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查文件:

(1) 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

(2) 输血不良反应处置制度和应急预案。

现场检查:

(1)查输血委员会工作记录。

(2)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3)查输血库工作人员名册,相关人员资质,培训合格证,继续教育相关资料。

(4)查医院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记录。

(5)抽查输血库工作人员、临床医师、护士各1名对输血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和应急预案的知晓情况。

 

 

(二)科室设置和服务管理

5

1. 输血科(血库)面积布局和设备符合规定要求,三区划分清楚,用房面积≥80m2 。人床配备≥1:150 。

2. 建立规范的用血申请程序和流程。

3. 技术人员每年体检 1 次,凡患经血液传播性疾病或携带经血传播病原体者,不得上岗。

4. 提供 24 小时供血服务,有计算机管理设施。

5. 与市血液中心签订供血计划的协议,不得使用非法渠道血源,无自采自供血行为。

查文件:

(1)独立建制的输血库正式文件。

(2)用血申请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查输血库布局,设施、设备和人床比例。

(2)查输血库技术人员体检记录。

(3)查供血计划,计算机管理系统。

(4)查血源渠道,有无自采自供血现象。

 

 

(三)合理用血

3

1.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2. 成份输血比例≥95%,合理使用血浆。

3. 推广自体血液回输,自身输血率≥10%。

4. 临床输血记录合格率和保存完好率达 100%。

5. 定期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考核并及时反馈或通报,有记录资料。

现场检查:

(1)查5份输血病史中输血适应征。

(2)查成份输血比例。

(3)查自身输血率。

(4)查输血记录合格率和保存完好率。

(5)查临床用血情况考核、反馈或通报资料。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四)输血质量监控与管理

5

1. 落实血液质量监测制度,常规检测项目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控。

2. 实施临床输血全程质量监控,控制输血感染,有血液报废处理规定和记录。

3. 血液贮存符合规定,贮血冰箱有定期消毒并进行细菌监测,血液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限符合要求。

4. 输血器械符合标准,“三证”齐全。血袋和一次性输血耗材按规定回收,并按医疗废弃物处置。

现场检查:

(1)查室内、室间质控资料。

(2)查血液出入库核对登记。

(3)查控制输血感染措施落实情况和报废血液处理记录。

(4)查不同血型的全血、成份血存放及标识;专用贮血冰箱温度的监测记录、定期消毒和细菌监测记录。

(5)查输血器械“三证”和血袋、输血耗材回收情况 。

 

 

(五)临床用血管理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

4

1. 临床用血申请登记、报批手续完善,资料完整。用血超过2000ml,报医务处(科)批准。紧急用血后及时补办报批手续。输血申请单、配血单书写规范。

2. 严格执行输血前检验和核对,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开展输血前检验,包括:ABO(含献血员复查)、RhD血型鉴定,抗体筛选试验,输血感染性疾病免疫标志物筛查(ALT、乙肝五项、HCV、HIV、梅毒抗体等)。

3. 受血者和献血者标本保存至少 7 天。患者输血后,血袋须保存至少1天于冰箱内。

4. 输血前执行“双人双核对”并签字。

5. 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和紧急用血预案。

现场检查:

(1)查用血的申请、登记和2000ml以上用血报批记录。

(2)查输血前检验和核对落实情况。

(3)查受血者、献血者标本和血袋保存情况。

(4)查5份输血病史和输血申请单,受血者输血前经血液传播病源体的检查达100%。

(5)现场查“双人双核对”登记记录。

(6)查输血不良反应处理预案和紧急用血预案、处理记录及血库人员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六)输血知情同意

3

1. 向患方告知使用血与血制品的必要性,风险和利弊及其它可选择的办法。

2. 输血前患方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达100%。“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书写。

现场检查:

(1) 查5份输血病史中患方知情同意签字率;

内容包括输血必要性、风险及利弊。

(2) 查5份输血病史中“输血治疗知情同意

书”的书写规范情况。

 

 


  三十四、感染性疾病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科室管理和人员资质

5

1.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2.传染病有关的法律法规等文件齐全,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完善工作流程。

3.制定感染性疾病科各级医师、护士等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并进行上岗前培训。科主任具高级职称。

4. 职能部门有对感染科工作督导的工作规范,规范中应明确规定了督导频次、督导内容,职能部门应制定督导表”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2)查法律法规等文件齐全

(3)查相应的配套工作制度和措施或工作流程

(4)查职能部门督导规范

现场检查:

(1)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询问2名医护人员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知晓情况。

(3)查科主任资质符合情况。

(4)查职能部门督查记录,以及科室对督导结果的整改结果记录。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二)科室设置和服务管理

 

4

1.感染性疾病科独设置,选址符合感染科/传染科的建筑设计要求,远离儿科、妇产科和急诊科或ICU病房;病人进出通道与其他病房分开。

2.空调系统独立设置,符合传染病设计规范要求,呼吸道传染病病房应设全新风空调系统

3.按规定设置传染病专用门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等)。

4.布局合理,三区划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有独立的挂号收费室、候诊区、诊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药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处置室和抢救室。

5.感染性疾病科负责就诊患者的传染病筛查和感染性疾病治疗。

6.配备标准的医疗防护设备和设施,按规范严格消毒,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到位。

现场检查:

(1)查感染性疾病科门诊的设置,选址符合规范要求。

(2)查空调系统符合规范要求。

(3)设有呼吸道(发热)门(急)诊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肠道门诊观察室至少应设置4张观察床位。

(4)查感染性疾病科门诊的设置;人流与物流的流向;清洁区与污染区的划分;预检分诊、接诊人员防护措施。

(5)查传染病患者筛查措施和治疗统计资料。

(6)抽查2名员工对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处理和消毒感染控制措施。

 

 

(三)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

3

1.有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制定工作制度与程序,近3年的记录文件齐全。

2.建立传染病监控网络,对传染病病例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并实行自查管理。

3.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传染病漏报情况进行检查。

 

查文件:

(1)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现场检查:

(1)查传染病疫情报告部门和人员的设置,传染病报告记录和网络直报记录,传染病网络直报自查原始记录、整改记录。

(2)抽查传染病网络直报漏报情况。

(3)查疫情管理人员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开展传染病漏报检查工作的情况。

 

 

(四)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

3

1.制订各级人员的培训计划,各级人员每年应参加院级以上的培训项目1-2次。

2.定期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培训。

3.定期进行传染病处置演练,提高感染性疾病的诊疗能力和救治水平。

现场检查:

(1)查各级人员的培训计划。

(2)查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记录。

(3)查上年度传染病处置演练记录。

 
 

 


  三十五、感染性疾病血液净化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科室管理和人员资质

2

1. 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2. 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3. 医师、护士接受市质控中心岗前培训。

4.制定包括医院感染等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现场检查:

(1)查质量管理小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查相关人员资质及培训资料。

(3)抽查2名工作人员应急预案知晓情况。

 

 

(二)科室设置和服务管理

2

1. 血液净化室分区与布局合理,要符合传染病医院建设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双重要求。即要做到传染病种分区域管理和“三区”划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设备设施完善。

2. 独立建制的感染性疾病血液净化室至少配备3名执业医师,实行三级医师负责制;设置在相关科室内的血液净化室,至少有1名主治医师负责日常工作。

3. 合理配置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药品无过期。

现场检查:

(1)查血液净化室医师、护士配备情况和三级医师负责制。

(2)查医师、护士培训资料。

(3)查分区与布局、设备与设施。

(4)查急救设备、急救药品配置和药品效期。

 

 

(三)科室质量管理

3

1. 有血液净化诊疗规范,医师每日查房,护士正确执行治疗医嘱,实施血液净化治疗护理常规,严格执行查对程序。

2. 制定血液净化患者登记及病案管理制度。

3. 建立与完善运行数据库,定期评价诊疗质量,有持续改进措施。

4. 血液净化质量指标达到市质控中心标准。

现场检查:

(1)查血液净化诊疗规范、护理常规,查房记录、医嘱执行情况。

(2)查血液净化患者登记和病案管理措施。

(3)查运行数据库,定期评价诊疗质量及持续改进的记录。

(4)查血液净化相关常用质量指标达标情况。

 

 

(四)医院感染管理和监测

2

1.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有监测记录。对消毒、无菌物品标明有效期限并定期更换。

2. 根据市质控中心要求,对血液净化患者进行乙肝、丙肝、HIV、梅毒血清学检查,并分区管理。

3. 按规定对医疗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

4. 定期对反渗机和供水管路进行消毒和冲洗,检测消毒剂残留量。

现场检查:

(1)查院感监测记录和消毒无菌物品效期。

(2)查传染患者隔离情况和乙肝、丙肝、HIV、梅毒血清学的检查情况。

(3)查医疗废弃物分类处理情况。

(4)查反渗机、供水管路消毒剂残留量记录。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五)血液透析机与水处理设备管理

2

1. 每台透析机建档,内容包括透析机出厂信息、操作运转和维修记录等。

2. 建立水处理设备档案,内容包括水处理设备出厂信息、消毒和冲洗记录、定期维修记录。

3. 各种透析器材应在符合条件的库房内存放,无包装破损并在使用期限内。

现场检查:

(1)查3份透析机档案。

(2)查水处理设备档案。

(3)抽查2种透析器材使用期限以及外包装情况,查库房环境。

 

 

(六)透析液质量监测与配制管理

2

1. 制定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程序,有监测记录。

2. 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管理符合上海市血透质控标准的要求。定期进行残余氯、硬度及电导率监测。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细菌菌落计数、内毒素和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检测合格。

3. 透析液和透析粉按Ⅲ类医疗器械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分类编号6845-07),符合 《YY 0598 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浓缩物》行业标准。

4. 透析液配制有操作常规,透析液配制符合要求。

现场检查:

(1)查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记录。

(2)查透析用水定期残余氯、硬度及电导率监测(前处理系统)记录,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细菌菌落计数、透析液内毒素检测和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测定的记录。

(3)查透析液和透析粉是否符合行业标准。

(4)查透析液配制操作常规和配置符合情况。

 

 

(七)透析器复用管理

2

1. 必须使用依法批准可重复使用的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器只复用于同一患者,并明确标签。复用前向患方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乙肝、丙肝、艾滋病以及梅毒阳性患者使用的血液透析器不复用。

3. 所有复用记录均注明记录日期、时间并签名。

4. 复用设备经测试性能完好。

 

现场检查:

(1)查使用的复用血液透析器是否在依法批准的范围内。

(2)查复用禁忌症,血液透析器复用标签是否属同一患者,签署的复用知情同意书。

(3)查复用设备性能。

(4)根据以下要求,抽查5份复用记录:采用半自动复用程序,低通量血液透析器复用次数应不超过 5 次,高通量血液透析器复用次数不超过 10 次。采用自动复用程序,低通量血液透析器复用次数不超过 10 次,高通量血液透析器复用次数不超过20次。

 

 


  三十六、病案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30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病案管理组织和病案科(室)管理与设置

5

1. 建立病案管理委员会,每年召开2次会议。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每年至少1 次)。

2. 职能部门定期对病案质量进行监控,有记录。

3. 病案科(室)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开展病案信息、统计、保管等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4.病案管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规、规范。

5.病案科(室)的设施、设备与人员配置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病案存放室环境能保障病历资料的安全。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查病案管理委员会工作记录。

(2)查职能部门病案书写相关培训教育记录。

(3)查职能部门定期开展病案检查和质量评价的资料。

(4)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5)查病案科(室)设置、设施与人员配置。

(6)查病案室消防、通风、防潮、防霉、防蛀、防湿等措施。

 

 

 

(二)病案信息管理

5

1. 建立就诊患者姓名索引系统,尽可能使用二代身份证。

2. 每位门诊、急诊患者有就诊记录。

3. 住院病案有编号体系,包括联系人、电话、住院科室等信息。根据病案号可检索历史诊疗记录。

4. 病案首页列出本次诊疗相关诊断与手术操作名称,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审核签字。

现场检查:

(1)查门诊和住院患者姓名索引系统使用情况。

(2)抽查门诊医师工作站5位患者就诊记录、处方及检查化验报告。

(3)查住院病案标号检索系统。

(4)抽5份病案,查病案首页疾病诊断、手术操作名称和签字医师资质。

 

 

 

(三)病案书写质量管理

10

1. 根据《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制定病历书写管理制度和规范。

2. 入院录、首次病程录及病程记录及时、完整、准确,符合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医科室病史书写符合《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并有具资质执业医师签名及记录时间。

现场检查:

(1)抽查本年度20份运行病史(含5份疑难或危重病史)和20份出院病史(含5份死亡病史),其中手术、非手术病史各20份。按上海市病案质控中心病史检查表单评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四)病案及信息安全管理

3

1. 病案科(室)应制定安全防护制度并配备相应设备,专人负责管理,保护病案及信息安全。

2. 病案科(室)有病案登记本,病案去向可追溯。

现场检查:

(1)查病案科(室)安全防护设备和专人管理情况。

(2)查病案科(室)登记本,抽查5份住院病案的可追溯性。

 

 

 

(五)病案分类编码和查询

3

1.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 ICD-10第二版与手术操作分类 ICD-9-CM-3 (2008 版)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主要诊断与主要手术操作编码应符合卫生部与国际疾病分类规定,编码正确率≥98%。

2. 建立出院病案信息查询系统,包括病案编号及示踪系统。

 

现场检查:

(1)抽查50份出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及主要操作编码的正确性。

(2)根据病案首页内容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复合查询住院的病案信息,验证出院病案信息的查询系统是否完整。

 

 

(六)病案服务管理

2

1. 为临床及管理人员提供病案服务。严格执行借阅、复印或复制病案资料制度。除特殊情况外,病案应在病案科(室)内阅览。

2. 每份病案借阅应记录借阅人、时间、目的(借阅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一个月)。

3. 按规定为患方提供病案复印服务,为公、检、法和医疗保险机构提供病案信息查询与复印服务。

 

现场检查:

(1)查病案科(室)阅览规定。借阅手续与时限,复印或复制病案的记录资料。

(2)查对外提供病案信息查询服务的措施与记录。

 

 

(七)电子病历管理

2

1. 电子病历的全部内容、格式、时间、签名均以纸版打印记录为准,符合《电子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中医科室电子病历符合《中医电子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

2. 电子病历客观反应患者病情,避免模版式粘贴。

3.提倡逐步实施电子病历信息化管理和共享。

现场检查:

(1)查5份纸版打印病历是否符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

(2)查纸版电子病历格式。

 

 

 

第四部分 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20分)

  三十七、护理管理组织(15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院长履行对护理工作领导责任,实施目标管理

5

1. 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负责,实施目标管理。

2. 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明确护理管理的具体职责与工作条例,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查文件:

(1)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文件。

现场检查:

(1)查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相关工作职责、会议记录,每年至少2次。

 

 

(二)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5

1. 护理管理组织完善,建立垂直护理管理体系,有三级管理网络(医院-科室-病区)。

2. 各级护理质量管理组织职责明确,实行目标管理,每年制定护理工作计划。

3. 明确临床护理内涵及工作规范,实施责任制护理,提供全面、全程的责任制护理措施。

4. 各级护理管理组织对质量有监督、考核、评价,并有记录。

    

查文件:

(1)三级管理网络架构图与工作计划。

现场检查:

(1)查护理部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2)查各级护理质量管理组织的职责、运行资料和监督考核记录。

(3)查责任制护理落实情况。

(4)查护理部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分析改进措施和落实跟踪记录。

 

 

(三)护理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5

1. 制定健全的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

2. 护理制度及时更新、完善。

3. 定期开展护理制度的培训,有培训记录,每年至少2次。

  

 

查文件:

(1)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

现场检查:

(1)查护理制度更新修订情况。

查护理部培训记录。考核2名护理人员对核心制度的知晓情况。

 

 


  三十八、护理人力资源管理(20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护士资质和岗位技术能力

5

1. 对各级、各类护士岗位技术能力有明确要求。逐步推进能级管理。

2. 护理部对护理人员统一调配、使用和培训,责任明确。

3. 全院护士实行同工同酬,有获得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及培养的同等机会。

4. 护理管理部门建立护士个人技术考评档案,存有个人资质文件或复印件(执业注册证、技术准入、上岗许可、有关教育、培训等资料)。

5. 护士长大专(或具有高级职称)以上,达70%。

现场检查:

(1)查各级、各类护士岗位技术能力要求。

(2)查护理部对人力资源的调配、使用和培训情况。

(3)查护士同工同酬情况。

(4)抽查10名护理人员技术考评档案和执业注册证等相关资料。

(5)查医师和护士长学历、职称的符合情况。

 

 

 

(二)护理人员配置

5

1. 全院护士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50%。

2. 全院临床一线护士占护士总数≥95%。

3. 全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0.6:1。

4. 病房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0.4:1。

5. ICU 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2.5-3:1。

6. 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台比≥2.5:1。

7. 产房分娩量≥300例/年,配备护士至少5人。

8. 血液净化护士与运行血透机比≥1:5。

现场检查:

(1)按上述要求查护理人员配置情况。

 

 

(三)护理人力资源调配

5

1. 各级护理管理部门制定紧急人力资源调配制度和方案,确定在特殊情况下的替代人选。

2. 根据危重患者的比例、手术量、床位使用率及收治病种特点实行弹性调配。

查文件:

(1)紧急人力资源调配制度和方案。

现场检查:

(1)查护理部负责人对替代人选知晓情况。

 

 

(四)在职培训和专科岗位培训

5

1. 制定各级护士培训制度。

2. 承担国家/市Ⅰ类继续教育项目。

3. 有护理研究课题和经费,发表论文和著作。

 

 

 

查文件:

(1)护士培训制度与计划。

现场检查:

(1)查在职培训、继续教育计划和考核情况。

(2)查市级和国家级I类继续教育项目。

(3)查评审前3年,护理课题和经费数,发表护理论文和著作数。

 

 


  三十九、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40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护理质量评价

3

1. 护理部有基础与专科护理标准及质量评价标准。

2. 各级护理管理部门对基础与专科护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有分析评价记录。

        

现场检查:

(1)查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标准及质量评价标准。

(2)查护理质量督查考核记录。

(3)查2名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及护理了解情况。

 

 

(二)重点部门和重点护理环节管理

5

1. 护理部制定重点部门(手术室、供应室、新生儿室、重症监护病房、血液净化室)护理管理制度,重点护理环节(输血,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管理流程,并进行督查。

2. 病区有与ICU、急诊室、手术室或其他科室的转入(出)患者交接护理记录。

3. 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输血治疗服务。

4. 制定化验标本采集与运送规范、“危机值”报告和处理流程,护士知晓率100%。

 

 

 

 

 

 

 

查文件:

(1)重点部门护理管理制度、重点环节护理管理流程。

现场检查:

(1)查护理部对重点部门及环节督查记录。

(2)查病区与ICU、急诊室、手术室或其他科室转入(出)患者交接护理记录。

(3)抽考2名护士对输血规范、化验标本采集与运送、危机值报告和处理流程的知晓情况。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三)开展优质护理,落实分级护理

10

开展优质护理:

1. 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优质护理服务方案并组织实施,推进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

2. 根据基础及专科护理特点和患者的需要,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3. 开展责任制护理的病房大于50%,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位。

落实分级护理:

1. 制定分级护理制度、标准。

2. 护理级别与患者病情相符,有相应级别标识。

3. 护士掌握患者的护理级别及对应的护理内容。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并有记录。

4. 各级护理管理部门对分级护理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反馈,提出改进措施并有记录。

  

查文件:

(1)优质护理服务方案。

(2)分级护理制度、标准。

现场检查:

(1)查开展优质护理和责任制整体护理情况。

(2)查护理部对责任制护理和分级护理督查反馈记录。

(3)查2名患者责任制护理和分级护理落实情况及记录。

(4)抽查2名护士对责任制护理和分级护理知晓情况。

 

 

(四)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4

1. 制定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并按规范实施,能客观书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

2. 护士能及时、准确观察判断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并主动采取措施。

3. 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应及时修订护理常规。

 

 

现场检查:

(1)询问2名护士对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内容掌握情况。

(2)查2份危重护理病史书写情况。

(3)查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护理常规。

 

 

(五)为围手术期患者提供规范的术前、术后护理

3

1. 制定规范的术前护理评估及术前、术后护理常规。

2. 护士能全面落实术前护理评估及术后护理,并有记录。

 

查文件:

(1)术前护理评估及术前、术后护理常规。

现场检查:

(1)查2名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评估。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六)护理查房、会诊和病例讨论制度

3

1. 制定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2. 定期组织护理查房、护理病例讨论,并有记录。

3. 对疑难护理问题进行护理会诊并有记录。

 

查文件:

(1)护理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制度。

现场检查:

(1)查2个病区,护理查房、病例讨论记录。

(2)查2例重点部门疑难护理会诊记录。

 

 

(七)护理文件书写

3

1. 制定护理文件书写标准(标准册),及时修订。有文件书写检查考核标准。

2. 各级护理管理部门定期对运行的护理文件进行质量评价,有考评记录。

3. 重点评价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体温单、医嘱单、手术清点单等。具执业资质护士进行记录,并签名。

4. 对在职护士进行文件书写培训,并有考评记录。

查文件:

(1)护理文件书写标准。

现场检查:

(1)查护理部对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评价和考评记录。

(2)抽查2例外科危重患者病史的护理记录、体温单、医嘱单、手术清点单的书写及签名护士资质。

 

 

 

(八)提供心理和健康指导服务

3

1. 根据各科室疾病特点,建立患者健康指导手册(资料)。

2. 根据患者心理状态,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3. 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有专科特色的健康指导(包括入出院、饮食、用药、治疗、特殊检查、手术等)。

 

现场检查:

(1)查2个科室健康指导手册(资料)。

(2)抽查2名患者心理护理落实情况。

(3)抽查2名患者健康指导落实情况。

 

 

(九)仪器、设备和抢救药品有效使用

3

1. 各病区仪器、设备齐全呈备用状态,抢救药品保证在有效期内。

  

现场检查:

(1)抽查2个病区仪器、设备、抢救车药品,是否呈备用状态。

 

 

(十)临床路径和单病种护理管理

3

1. 依据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监控标准,开展相关培训,并按流程提供规范的护理服务。

2. 依据临床路径和单病种标准适时与医师有效沟通。

现场检查:

(1)查临床路径和单病种护理规范及质量监控记录。

(2)查临床路径和单病种护理的培训资料。

(3)查开展临床路径、单病种护理情况。

 

 


  四十、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护理安全管理组织和监管

5

1. 护理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完善,职责明确。

2. 有重点护理环节安全管理制度,对护理安全进行监管,有记录。

3. 制定用药、治疗各环节的查对制度,在治疗、给药前采用2种以上身份识别的方法核对患者。

4. 病区有各类药品安全管理措施,护士掌握重点药物用药后观察要点及不良反应、意外情况的处理措施。

5. 护士掌握特殊检查和治疗后的观察及处理措施。

  

查文件:

(1)重点护理环节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和处理流程。

现场检查:

(1)查护理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和工作职责。

(2)查护理安全监管记录。

(3)查2个病区药品安全管理措施。

(4)现场观察2名护士用药、检查和治疗时查对及患者身份核查情况。

(5)抽查2名护士掌握用药、特殊检查和治疗后的观察要点及不良反应、意外情况处理措施的知晓情况。

   

 

 

(二)主动报告护理质量安全事件

4

1. 制定主动报告护理质量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制度。

2. 护理人员接受主动报告护理质量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制度的培训。

3. 科室有护理质量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登记本。

4. 护理部定期组织缺陷分析、整改及反馈,有改进记录。

 

 

 

查文件:

(1)主动报告护理质量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制度。

现场检查:

(1)查主动报告护理质量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制度的培训记录。

(2)查护理部和科室的护理质量安全事件相关缺陷登记、分析和改进记录。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三)护理风险防范

3

1. 制定患者导管滑脱防范、评估与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

2. 护理部定期检查科室导管滑脱的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并有记录。

3.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压疮等发生(见第二部分患者安全目标相关章节,不重复评分)。

查文件:

(1)导管滑脱防范、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现场检查:

(1)查护理部定期检查科室导管滑脱防范措施执行情况的记录。

(2)查护理部对发生导管滑脱事件的原因分析及整改记录。

    

 

 

(四)护理操作及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4

1. 护理人员能熟练掌握口腔护理、静脉输液、各种注射、鼻饲等常见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2. 各护理单元的护理人员能熟练掌握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并能正确预防和处理常见并发症。

现场检查:

(1)抽查2名护理人员掌握本病区护理技术操作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2)抽查2名护士本专科护理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五)紧急意外事件的护理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

4

1. 护理部建立院内紧急意外事件(停电、停水、火灾等)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

2. 制定紧急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的培训方案并实施。

查文件:

(1)护理部紧急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现场检查:

(1)查护理部紧急意外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的培训资料。

(2)查现场抽考2名护士紧急意外事件应急处置流程知晓情况。

 

 

 

 

 


  四十一、特殊科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 (25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

4

1. 工作流程合理,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要求,洁污区域分开、标识清楚。

2. 执行手卫生规范和医疗废物处置相关规定。有手术间空气菌落数、消毒隔离监测记录。

3. 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清洁、消毒、灭菌、存放等环节符合相关规定。

4. 制定并实施相关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落实各项工作制度。

5. 有护理质量控制人员或小组,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实行质量控制。

6、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停水、停电、停气等)

 

 

查文件:

(1)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

现场检查:

(1)查手术室流程、区域划分、区域标识。

(2)查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监测相关记录。

(3)查手卫生规范的落实和医疗废物的处置情况。

(4)查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清洁、消毒、灭菌、存放等环节。

(5)查质量控制小组的质量控制监测记录。

(6)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停水、停电、停气等)

 

 

(二)中心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

 

4

1. 建筑布局、工作流程合理,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要求。物流从污到净,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

2. 制定并实施相关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与操作规程。

3. 有护理质量控制人员及小组,对工作质量有评价分析及改进措施。

4. 高压灭菌操作人员经上岗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并定期验证合格。

5. 供应室消毒灭菌采用工艺、化学、生物等方法,有监测灭菌效果的记录。

6. 制定消毒物品效期管理的相关制度。

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停水、停电、停气等)

 

 

查文件:

(1)中心供应室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

现场检查:

(1)查供应室布局、流程(人流、物流、气流)。

(2)查质量管理小组的监管、分析、改进记录。

(3)查中心供应室医院感染控制监测相关记录。

(4)查高压灭菌操作人员的上岗资质及高压灭菌设备定期验证标识。

(5)查消毒物品有效期。

(6)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停水、停电、停气等)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三)新生儿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

4

1. 制定新生儿室工作制度、流程、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重点为新生儿室安全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身份识别制度等。 

2. 制定并落实新生儿室院感预防与控制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定期对环境和设施进行消毒和细菌学监测,并有相关记录。

3. 对高危、疑似传染病的新生儿采取单间隔离措施并明确标识,有专人护理。

4. 新生儿佩带腕(脚)带标识身份。执行各种治疗操作前后用2种身份识别方法进行查对。

5.制定预防患儿发生管路滑脱、坠床等意外事件的防范制度和措施。

查文件:

(1)新生儿室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

现场检查:

(1)查新生儿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记录。

(2)查预防患儿发生管路滑脱、坠床等意外的安全措施。

(3)查环境设施的消毒和细菌学监测记录。

(4)查疑似传染病新生儿隔离措施和标识。

(5)查新生儿身份识别,腕(脚)带落实情况。

(6)抽查2名护士对新生儿工作制度知晓情况。

 

 

(四)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

4

1. 流程合理,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要求,有交叉感染的防护措施及监测记录。

2. 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

3. 有护理质量控制人员及小组,依据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控制护理质量,重点加强气道、管路、压疮管理和基础护理。

查文件:

(1)相关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

现场检查:

(1)查重症监护室流程,交叉感染的防护措施及监测记录。

(2)查重症监护室工作制度实施情况。

(3)查质量控制小组对气道、管路、压疮管理的监控记录。

 

 

(五)血液净化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

3

1. 工作流程合理,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要求,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

2. 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

3. 血液净化治疗室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Ⅲ 类环境,具备空气消毒装置、空调等。

4.有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设有隔离区域(室),并配备专用透析物品。

5.有护理质量控制人员及小组,对工作质量有评价分析及改进措施。

6.护士须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查文件:

(1)相关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

现场检查:

(1)查血液净化治疗室工作流程、场所、环境、设施、设备与《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的符合性。

(2)查是否设立隔离区域(室)和透析专用物品管理情况。

(3)查血液净化室护士专科上岗证。

(4)查质量控制小组的工作质量分析记录,整改措施跟踪落实记录。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六)肝炎科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

3

(1) 布局合理,功能区域划分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要求,洁污区域分开、标识清楚。

(2)  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

(3)  有护理质量控制人员及小组,对工作质量有评价分析及改进措施。

(4)  根据患者护理分级情况、病情、护理难度、技术要求等要素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弹性、合理排班。

   

查文件:

(1)相关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

现场检查:

(1)查病房洁污区域分开、标识清楚。

(2)护士对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   

与操作规程掌握情况。

(3)查质量控制小组的质量分析记录及整 改措施的落实。

(4)查病房的护士排班表,排班是否合理。

   

 

 

  

(七)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

3

1.布局合理,功能区域划分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要求,洁污区域分开、标识清楚。

2.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

3.有护理质量控制人员及小组,对工作质量有评价分析及改进措施。

4.孕产妇提供母婴阻断工作及有关知识的宣教。

       

查文件:

(1)相关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

现场检查:

(1)查质量控制小组的质量分析记录及整改措施的落实。

(2)病房洁污区域分开、标识清楚。

(3)查病区责任护士对孕产妇的宣教落实情况。

 

  

第五部分 医院管理(250分)

  四十二、依法执业(15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依法开展诊疗活动

5

 

1.因组织行为违法执业被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不超过2次(不包括因医疗事故而受到的行政处罚)。

2. 评审周期内医院年平均不良执业行为积分不超过12分。

3. 制定全院职工卫生法律法规教育计划,有执行记录。

现场检查:

(1)查卫生法律法规教育计划和相关培训资料。

(2)根据培训记录,抽查2名员工对卫生法律法规知晓情况。

 

注:行政处罚及记录由卫生行政部门提供,超出标准分值,该项目不得分。

 

 

 

(二)规范执业科目

5

1. 医疗执业许可证核准科目与临床实际开设的诊疗科目相一致,医院及科室命名规范。

2. 医院内有关“中心”、“研究所”的成立符合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

3. 不擅自开展未经批准的第二、三类医疗技术。

4. 实际开放床位与核定床位数之比≥1.2:1 ,须经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现场检查:

(1)根据医疗执业许可证核准科目,查门诊诊疗科目一览表,发现有不符合执业许可的科目,该项分值全扣。

(2)查“中心”、“研究所”挂牌标识的符合性。

(3)查第二、三类医疗技术批准文件。

(4)查实际开放床位与核定床位数之比。

 

 

(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质

5

1. 在院执业的卫生技术人员,须持有执业资格证书,并在本院注册登记。

2. 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从事诊疗活动。

3. 多地点执业卫生技术人员在本院执业时符合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

4.聘用院外人员应按卫生行政部门规定进行注册。

5.研究生、进修人员不得独立值班(含护理、医技)。

 

 

现场检查:

(1)抽查外聘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证书和本院注册登记的资料。

(2)抽查2个科室(病区)医、护排班表。

(3)抽查2个科室卫技人员资质资料。

(4)抽查急诊、病区值班人员资质符合情况。

(5)抽查5份病史值班医嘱中签名人员资质的符合性。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