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本市三级精神病、传染病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的通知

  三十一、司法精神医学服务管理与持续改进(15分)

评审要点

分值

评审内容

检查及评分办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科室管理及人员资质管理

7

1.执行司法鉴定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具有机构和人员法定资质。在登记核准的项目范围内开展业务工作;有能力评价机制。

2.设备设施符合基本配置标准,收费和文书书写符合司法部相关管理规范。

     

现场检查:

(1)检查司法鉴定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执行情况。

查文件:

(1)查司法鉴定从业人员的法定资质。

(2)查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业务项目范围。

 

 

(二))司法精神医学质量管理

8

1.执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实行质量控制、定期质量评价。

2.有完善的司法鉴定内部管理制度、流程与持续质量改进的制度,有检查、评估、责任追究和改进措施。

查文件:

(1)查司法鉴定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文件制度。

(2)查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司法鉴定案例。

(3)检查质量控制、定期质量评价相关文件。

现场检查:

(1)司法鉴定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

    

 

 

 


  三十二、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科室管理和人员资质

4

1. 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2. 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3. 科主任具副高以上职称,根据医院功能任务与设备种类设专业组,由具副高以上职称人员任组长。

4. 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科室人员配备须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满足临床需要。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

现场检查:

(1)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查科主任和专业组长任职资格。

(3)查医师、护士及技术人员配置满足临床需求,专业技术人员需具放射专业资质。

 

 

(二)科室设置和服务管理

4

1. 医学影像科目设置、布局符合相关规定。医学影像科及二级诊疗科目与核准的诊疗科目一致,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

2. 应具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设备,有X线机、CT、MRI、B超等设备。

3. 提供全天候急诊服务,并提供床边摄片等服务。

4. 普通放射检查做到当天开单、当天检查、当天报告。急诊报告≤30分钟,门诊报告≤2小时,各种造影、CT、MRI报告≤2个工作日。

 

现场检查:

(1)查《放射诊疗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与核准的医学影像科及二级诊疗科目。

(2)查X线机、CT、MRl、B超等设备清单。

(3)查医学影像服务全部项目列表。

(4)现场查看出报告时限。

 

 

(三)放射诊疗质量管理

4

1. 定期校验放射诊疗及相关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

2. 开展图像质量评价活动,有评价结果与持续改进记录。

3. 定位诊断正确率>95%,定性诊断正确率>80%,大型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阳性率均>70%。

4. 全年参加市放射诊断质控中心的各种质控督查。甲级片率≥40%,废片率≤2%。

 

现场检查:

(1)查定期校验放射诊疗及相关设备技术指标和安全、防护性能的记录。

(2)查图像质量评价活动记录。

(3)查诊断报告正确率和阳性率。

(4)查参加市质控督查成绩及甲级片率、废片率。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四)医学影像诊断规范

3

1. 由具资质的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医师书写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并有上级医师复核签字。

2. 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并标注报告时间。

3. 制定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制度,有落实。

 

现场检查:

(1)抽10份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查医师的资质。

(2)抽20份医学影像诊断报告查书写规范性,有无标注报告时间和上级医师复核签字。

(3)查疑难病例分析与读片记录。

 

 

(五)放射防护安全管理

4

1. 落实放射安全管理(包括放射废物处理)措施,有实施记录。

2. 定期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设备进行放射防护监测。放射工作场所安全防护装置和检测仪器符合要求。

3. 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4. 对患者敏感器官和组织进行屏蔽防护,并事先告知患者或家属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5. 放射源安全管理和放射性废物处理符合规定.

6.妊娠妇女有特殊告知。

现场检查:

(1)查放射防护监测记录,每年1次。

(2)查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3)查患者屏蔽防护措施和落实情况。

 

 

 

(六)职业安全防护管理

3

1. 有相关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配备放射防护器材与个人防护用品,按规定配戴个人剂量计。

2. 相关工作人员能知晓防护器材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方法,并正确使用。

3. 接触射线工作人员定期体检。

现场检查:

(1)查看放射防护器材、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和剂量计配戴情况。

(2)询问2名放射工作人员对防护举措知晓情况。

(3)查接触射线工作人员定期体检记录。

 

 

(七)超声诊疗管理

3

1. 超声诊疗医师及技术人员具有相应资质,经过专业培训,合格上岗。

2. 制定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专人负责。执行超声探头消毒等预防医院感染制度。

3.超声诊断报告规范、及时、准确,由执业医师签发。

现场检查:

(1)查专业人员培训记录,彩色超声诊断仪操

作者有彩超上岗证。

(2)查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和使用、维护记

录。超声探头消毒记录和工作人员知晓情况。

(3)抽查近期报告单,检查报告单是否规范、及时、准确及报告医师资质。

 

 


  三十三、临床检验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5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科室管理和人员资质

5

1. 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2. 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

3. 科主任具检验专业副高以上职称;从事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具检验专业学历,通过相关培训,取得资质。

4. 大型生化分析仪操作员需经考核,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上岗证。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2)查科主任、专业技术人员资质相关资料。

(3)查2名检验科人员岗位职责的知晓情况。

(4)查检验科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考核资料。

(5)查大型生化分析仪操作员上岗证。

  

 

 

(二)科室设置和服务管理

4

1. 临床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2. 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提供 24 小时急诊检验服务。快速检验(POCT)应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规定和要求,倡导临床科室快速检验由检验科统一质控。

3. 检验项目能保证疑难杂症的诊断。微生物检验项目对院内感染控制及合理用药提供支持。

4. 仪器设备、试剂“三证”俱全。

5. 建立新项目论证、申报及审批程序。

现场检查:

(1)查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

(2)查开展的检验项目列表和检验科开展的快速检验(POCT)记录及质量分析。

(3)查微生物检验细菌耐药性分析资料。

(4)查仪器、试剂审核记录。

(5)查新项目论证、申报及审批资料。

 
  

(三)检验报告规范管理

4

1. 制定检验结果审核和检验报告双签字制度。

2. 检验结果报告时限满足临床诊治的需求。三大常规在急诊情况下30分钟内出报告。

3. 检验报告单格式规范、统一,并提供参考范围。检验报告单包含患者信息、标本类型、样本采集时间、结果报告时间。

4. 推进同级医院间检验结果互认。

查文件:

(1)检验结果审核和检验报告双签字的相关制度。

现场检查:

(1)现场查看急诊三大常规出报告时限。

(2)抽20份检验报告,查书写格式、检验结果审核、检验报告双签字(立等报告除外)。

(3)了解同级医院间检验结果互认执行情况。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四)实验室工作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4

1. 制定实验室工作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等)。

2. 制定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SOP)。

3. 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三区划分合理,特殊实验室如分子生物学、HIV初筛、结核检测实验室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4. 制定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处理过程有记录。

5. 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置符合相关规定。

查文件:

(1)实验室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SOP)。

现场检查:

(1)根据安全管理制度,查实验室生物安全、警示标识、电器、电路、消防通道等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2)查生物安全分区设置和工作流程符合要求。特殊实验室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查职业暴露后应急措施的知晓情况和处理记录。

(4)查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置情况。

 

 

 

(五)实验结果的信息服务

4

1. 建立检验科与临床科室间定期有效沟通机制,公示沟通方式和途径,征求临床对检验结果的意见、建议,并及时有效反馈。

2.开展检验新项目应及时通过沟通渠道向全院公

示。

现场检查:

(1)查与临床沟通措施及意见征求记录。

(2)抽查2名检验科医务人员对与临床沟通方式的知晓情况。

(3)查开展检验新项目目录与公示方式。

  

(六)科室质量管理

4

1. 建立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有标本采集要求、唯一性标识、标本接收、拒收标准及相应的记

录,对标本全程可跟踪并进行监控和评估。

2. 按“上海市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基本内容和要求”制定质控文件和室内质控规则,开展室内质控。

3. 按照规定参加市级室间质控,提倡参加国际、国家级室间质控。

4. 制定检验仪器的使用、保养、维修和校准操作规程,并有相关记录。

查文件:

(1)检验仪器使用、保养、维修、校准操作规程。

(2)临床实验室质控规则。

现场检查:

(1)查标本接收、拒收标准及相应的记录。

(2)查室内质控规则和开展室内质控的记录。

(3)查参加上海市临检中心的室间质控活动资料。查看质控分析、评估记录。

(4)查检验仪器使用、保养、维修和校准记录。

 


  三十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30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科室管理和人员资质

5

1. 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2. 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负责药事委员会秘书工作,定期组织会议,有工作记录。

3. 药学部门负责人具药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副高以上职称;中、西药调剂室负责人具主管药师以上职称;药学专业人员占医院卫技人员≥6%,结构合理。

4. 对药学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继续教育。

5. 医疗、药学管理部门、临床科室负责人及全体医务人员知晓相关药事法律、法规和规章。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查药事委员会工作记录。

(2)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

录。

(3)查药剂科主任资质与各级人员结构。

(4)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资料。

(5)查上年度全体医务人员参加有关药事法 

律、法规、规章培训的资料(至少1次)。

(6)抽查医务人员相关药事法律、法规和规章

的知晓情况。

 

 

(二)药品管理

5

1. 根据卫生部规定,制定本院“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和“药品处方集”,实行遴选和动态管理,每年调整1次。

2. 通过正规渠道采购药品,95%药品通过中标企业网上采购,适量贮备。对“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外药品的采购与使用有审批程序。药品采购不超过“一品两规”。

3. 制定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并有监控记录。对退药进行有效管理。不使用假、劣药品及未经批准注册、过期、变质、失效药品。对有疑问的药品及假、劣药品实行药品召回制度。

4. 执行药品入库验收制度,有药品质量监控系统和质量问题报告途径。

5. 中药饮片管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的要求。                                           

查文件:

(1)药品采购、退药、入库验收等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查“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和更新情况。

(2)查药品网上采购量≥95%,药品采购不超过“一品两规”。

(3)查“基本用药供应目录”外药品采购程序和相关资料。

(4)根据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查药品质量的监管记录。

(5)查药品采购及入库验收的资料,抽查药库人员药品质量问题报告途径的知晓情况。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三)药品贮存和制剂配制管理

4

1. 药库布局合理。远离污染区,温湿度和照明亮度适宜。

2. “毒、麻、精、放”、高危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执行三级管理及“五专”管理,有醒目标识。

3. 所有贮存药品须标明失效日期和注意事项。

4. 静脉用药调配和制剂在符合规定环境中进行。

5. 有完备的药品管理信息系统,与HIS 信息系统 

联网运行。

6. 医院制剂需有批准文号,配制过程符合要求,仅限本院使用。

 

现场检查:

(1)查药库布局,分别设置低温库、阴凉库、

常温库,有防潮、防湿、防高温、防鼠虫和防火、防盗设施。

(2)查“毒、麻、精、放”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的三级管理、“五专”管理情况,警示标识的醒目度。

(3)查药品贮存和效期情况。

(4)查药品管理信息系统,与HIS 信息系统联网运行情况。

(5)查医院自制制剂批准文号。

 

 

(四)处方管理和用药安全

4

1. 处方项目齐全,字迹清晰,使用药品通用名,给药途经、用法和剂量正确。

2. 制定处方(包括用药医嘱)管理制度,规范处方(用药医嘱)开具、抄录、审核等行为。

3. 医师签名或签章式样在药学部门留样备案。

4. 药师对处方或医嘱用药应进行适宜性审核。对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拒绝调配并记录。

5. 开展药物咨询服务,并进行安全用药指导。

6. 制定处方点评制度,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对不合格、不合理、超常处方及时进行干预。

  

查文件:

(1)处方(医嘱)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抽查50张当天处方书写规范情况。

(2)抽查5张当天处方和2份现用药医嘱,医师签字或签章与留样是否一致。

(3)查药师用药审核和拒绝调配的记录。

(4)查药物咨询服务和安全用药指导的相关资料。

(5)查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和及时进行干预的相关资料。

 

 

(五)药物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

4

1. 制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药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有药物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监测的记录和分析。发生严重药物不良事件及时上报卫生行政部门。

2.医师、药师、护师及其他医护人员应相互配合对病人用药情况进行监测。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有原始记录和处理程序。

查文件:

(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药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现场检查:

(1)查药物不良反应和药害事件的监测分析记录。

(2)严重药物不良事件未按规定上报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发现1例该项分值全扣。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4

1.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

2. 成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实施抗菌药物三级管理,进行动态监控与评价,有工作记录,每年≥4次。

3. 定期内部公布有关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每年≥2次。

4. 有本院细菌耐药情况分析,按细菌耐药的信息调整抗菌药物储备与使用流程。

5. 对医务人员进行合理用药知识培训与教育,每年至少1次。

    

查文件:

(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

(2)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现场检查:

(1)查抗菌药物临床分级应用监督、分析、评价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的内部公示资料。

(2)抽住院病史 10 份、门急诊处方 50 张,查是否符合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规定,有无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3)查细菌耐药情况分析的资料。

(4)查合理用药知识培训记录。

  

 

 

(七)临床药师制度

4

1. 药学部门设置临床药学室,制定临床药师工作制度。

2. 建立临床药师制,配备2名以上符合资质的临床药师从事临床药学服务。

3. 临床药师职责明确。参加儿少精神科、老年精神科、危重患者的诊疗活动,并提供药学服务、书写药历。

4. 为临床医师、护士及患者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支持与咨询服务。

      

查文件:

(1)临床药师工作制度。

现场检查:

(1)查临床药学室设置、药师配备、药师资质。

(2)抽查1名临床药师工作职责的知晓情况。

(3)查5份相关药历,考评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工作情况。

(4)查临床药师咨询服务记录。

 

 


  三十五、特殊诊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科室设置与服务

6

1.为患者提供满足临床需求的特殊诊疗服务项目,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卫生行政部门规章标准的要求。

2.设立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室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室。

3.制定特殊诊疗服务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相关制度、岗位职责、诊疗常规与操作规程。

 

 

 

查文件:

(1)特殊诊疗服务项目的执业许可证。

(2)相关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

 

 

 

(二)科室管理与人员资质

7

1.从事特殊诊疗服务的卫生技术人员具备法定资质并被授权。

2.由具备专业资质的执业医师评估治疗效果。

3.室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安全管理小组,进行质量控制活动,定期评价质量,促进持续改进。

  

现场检查:

(1)查从事特殊诊疗服务的卫生技术人员资质和被授权资料。

(2)查专业资质的执业医师特殊诊疗服务治疗效果评估相关资料。

(3)查质量安全管理小组实行质量控制的记录。

 

 

 

(三)环境与风险管理

7

1.治疗室符合环境保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

2.开展有风险的治疗,必须具有防范与处理预案,必要的抢救器械、设备及药品,有备用电源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现场检查:

(1)查治疗室是否符合环境保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

(2)查风险防范与处理预案。

(3)抢救器械、设备及药品和备用电源设备情况。

 

 


  三十六、病案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30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病案管理组织和病案科(室)管理与设置

5

1. 建立病案管理委员会,每年召开2次会议。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每年至少1 次)。

2. 职能部门定期对病案质量进行监控,有记录。

3. 病案科(室)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制定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开展病案信息、统计、保管等工作,有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每季度1次)。

4. 病案科(室)的设施、设备与人员配置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要求。

5. 病案存放室环境能保障病历资料的安全。

查文件:

(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

现场检查:

(1)查病案管理委员会工作记录。

(2)查职能部门病案书写相关培训教育记录。

(3)查职能部门定期开展病案检查和质量评价的资料。

(4)查科室质量管理小组的质量评价和分析记录。

(5)查病案科(室)设置、设施与人员配置。

(6)查病案室消防、通风、防潮、防霉、防蛀、防湿等措施。

 

 

(二)病案信息管理

5

1. 建立就诊患者姓名索引系统,尽可能使用二代身份证。

2. 每位门诊、急诊患者有就诊记录。

3. 住院病案有编号体系,包括联系人、电话、住院科室等信息。根据病案号可检索历史诊疗记录。

4. 病案首页列出本次诊疗相关诊断名称,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审核签字。

 

现场检查:

(1)查门诊和住院患者姓名索引系统使用情况。

(2)抽查门诊医师工作站5位患者就诊记录、处方及检查化验报告。

(3)查住院病案标号检索系统。

(4)抽5份病案,查病案首页疾病诊断和签字医师资质。

 

 

 

(三)病案书写质量管理

10

1. 根据《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制定病历书写管理制度和规范。

2. 入院录、首次病程录及病程记录及时、完整、准确,符合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医科室病史书写符合《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并有具资质执业医师签名及记录时间。

现场检查:

(1)抽查本年度20份运行病史(含5份疑难或危重病史)和20份出院病史(含5份死亡病史),其中无抽搐治疗、非无抽搐治疗病史各20份。按上海市病案质控中心病史检查表单评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四)病案及信息安全管理

3

1. 病案科(室)应制定安全防护制度并配备相应设备,专人负责管理,保护病案及信息安全。

2. 病案科(室)有病案登记本,病案去向可追溯。

现场检查:

(1)查病案科(室)安全防护设备和专人管理情况。

(2)查病案科(室)登记本,抽查5份住院病案的可追溯性。

 

 

 

(五)病案分类编码和查询

3

1.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 ICD-10第二版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主要诊断与主要操作编码应符合卫生部与国际疾病分类规定,编码正确率≥98%。

2. 建立出院病案信息查询系统,包括病案编号及示踪系统。

 

现场检查:

(1)抽查50份出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及主要操作编码的正确性。

(2)根据病案首页内容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复合查询住院的病案信息,验证出院病案信息的查询系统是否完整。

 

 

(六)病案服务管理

2

1. 为临床及管理人员提供病案服务。严格执行借阅、复印或复制病案资料制度。除特殊情况外,病案应在病案科(室)内阅览。

2. 每份病案借阅应记录借阅人、时间、目的(借阅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一个月)。

3. 按规定为患方提供病案复印服务,为公、检、法和医疗保险机构提供病案信息查询与复印服务。

  

现场检查:

(1)查病案科(室)阅览规定。借阅手续与时限,复印或复制病案的记录资料。

(2)查对外提供病案信息查询服务的措施与记录。

 

 

(七)电子病历管理

2

1. 电子病历的全部内容、格式、时间、签名均以纸版打印记录为准,符合《电子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中医科室电子病历符合《中医电子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

2. 电子病历客观反应患者病情,避免模版式粘贴。

3. 提倡逐步实施电子病历信息化管理和共享。

  

现场检查:

(1)查5份纸版打印病历是否符合《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

(2)查纸版电子病历格式。

 

 

 

第四部分 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120分)

  三十七、护理管理组织(15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院长履行对护理工作领导责任,实施目标管理

5

1. 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负责,实施目标管理。

2. 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明确护理管理的具体职责与工作条例,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查文件:

(1)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的成立文件。

 

现场检查:

(1)查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相关工作职责、会议记录,每年至少2次。

 

 

(二)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5

1. 护理管理组织完善,建立垂直护理管理体系。

2. 各级护理质量管理组织职责明确,实行目标管理,每年制定护理工作计划。

3. 明确临床护理内涵及工作规范,实施责任制护理,提供全面、全程的责任制护理措施。

4. 各级护理管理组织对质量有监督、考核、评价,并有记录。

  

查文件:

(1)管理网络架构图与工作计划。

 

现场检查:

(1)查护理部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2)查各级护理质量管理组织的职责、运行资料和监督考核记录。

(3)查责任制护理落实情况。

(4)查护理部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分析改进措施和落实跟踪记录。

 

 

 

(三)护理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5

1. 制定健全的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

2. 护理制度及时更新、完善。

3. 定期开展护理制度的培训,有培训记录,每年至少2次。

 

查文件:

(1)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操作规程。

现场检查:

(1)查护理制度更新修订情况。

(2)查护理部培训记录。考核2名护理人员对核心制度的知晓情况。

 

 

 


  三十八、护理人力资源管理(20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护士资质和岗位技术能力

5

1. 对各级、各类护士岗位技术能力有明确要求。逐步推进能级管理。

2. 护理部对护理人员统一调配、使用和培训,责任明确。

3. 全院护士实行同工同酬,有获得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及培养的同等机会。

4. 护理管理部门建立护士个人技术考评档案,存有个人资质文件或复印件(执业注册证、技术准入、上岗许可、有关教育、培训等资料)。

5. 护士长大专(或具有高级职称)以上,达70%。

 

现场检查:

(1)查各级、各类护士岗位技术能力要求。

(2)查护理部对人力资源的调配、使用和培训情况。

(3)查护士同工同酬情况。

(4)抽查10名护理人员技术考评档案和执业注册证等相关资料。

(5)查医师和护士长学历、职称的符合情况。

 

 

 

(二)护理人员配置

5

1.全院护士总数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50%,

2.全院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例≥0.3:1。

3.病房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例≥0.28:1。

4.护士具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50%。

现场检查:

(1)医院护床比。

(2)病房护床比。

(3)护士占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比例。

(4)查大专以上护士比例

 

 

(三)护理人力资源调配

5

1. 各级护理管理部门制定紧急人力资源调配制度和方案,确定在特殊情况下的替代人选。

2. 根据危重患者的比例、床位使用率及收治病种特点实行弹性调配。

查文件:

(1)紧急人力资源调配制度和方案。

现场检查:

(1)查护理部负责人对替代人选知晓情况。

 

 

 

(四)在职培训和专科岗位培训

5

1. 制定各级护士培训制度。

2. 承担国家/市Ⅰ类继续教育项目。

3. 有护理研究课题和经费,发表论文和著作。

 

 

 

查文件:

(1)护士培训制度与计划。

现场检查:

(1)查在职培训、继续教育计划和考核情况。

(2)查市级和国家级I类继续教育项目。

(3)查评审前3年,护理课题和经费数,发表护理论文和著作数。

 

 

 


  三十九、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40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护理质量评价

 3

1. 护理部有基础与专科护理标准及质量评价标准。

2. 各级护理管理部门对基础与专科护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有分析评价记录。

      

现场检查:

(1)查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标准及质量评价标准。

(2)查护理质量督查考核记录。

(3)查2名护士对危重患者病情及护理了解情况。

 

 

(二)重点部门和重点护理环节管理

5

1. 护理部制定重点部门(供应室、麻醉与无抽搐治疗科)护理管理制度,重点护理环节(无抽搐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护理管理流程,并进行督查。

2. 病区有与其他科室的转入(出)患者交接护理记录。

3. 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输血治疗服务。

4. 制定化验标本采集与运送规范、“危机值”报告和处理流程,护士知晓率100%。

 

 

 

 

 

 

 

 

查文件:

(1)重点部门护理管理制度、重点环节护理管理流程。

现场检查:

(1)查护理部对重点部门及环节督查记录。

(2)查病区与其他科室转入(出)患者交接护理记录。

(3)抽考2名护士对化验标本采集与运送、危机值报告和处理流程的知晓情况。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三)开展优质护理,落实分级护理

10

开展优质护理:

1. 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优质护理服务方案并组织实施,推进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

2. 根据基础及专科护理特点和患者的需要,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3. 开展责任制护理的病房大于50%,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位。

落实分级护理:

1. 制定分级护理制度、标准。

2. 护理级别与患者病情相符,有相应级别标识。

3. 护士掌握患者的护理级别及对应的护理内容。护理措施及时、准确,并有记录。

4. 各级护理管理部门对分级护理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反馈,提出改进措施并有记录。

  

查文件:

(1)优质护理服务方案。

(2)分级护理制度、标准。

 

现场检查:

(1)查开展优质护理和责任制整体护理情况。

(2)查护理部对责任制护理和分级护理督查反馈记录。

(3)查2名患者责任制护理和分级护理落实情况及记录。

(4)抽查2名护士对责任制护理和分级护理知晓情况。

 

 

(四)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4

1. 制定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并按规范实施,能客观书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

2. 护士能及时、准确观察判断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并主动采取措施。

3. 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应及时修订护理常规。

 

现场检查:

(1)询问2名护士对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内容掌握情况。

(2)查2份危重护理病史书写情况。

(3)查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护理常规。

 

 

(五)为无抽搐治疗患者提供规范的术前、术后护理

3

1. 制定规范的无抽搐治疗术前护理评估及术前、术后护理常规。

2. 护士能全面落实术前护理评估及术后护理,并有记录。

 

 

查文件:

(1)术前护理评估及术前、术后护理常规。

 

现场检查:

(1)查2名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评估。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六)护理查房、会诊和病例讨论制度

3

1. 制定护理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2. 定期组织护理查房、护理病例讨论,并有记录。

3. 对疑难护理问题进行护理会诊并有记录。

 

查文件:

(1)护理查房、会诊、病例讨论制度。

现场检查:

(1)查2个病区,护理查房、病例讨论记录。

(2)查2例重点部门疑难护理会诊记录。

 

 

(七)护理文件书写

3

1. 制定护理文件书写标准(标准册),及时修订。有文件书写检查考核标准。

2. 各级护理管理部门定期对运行的护理文件进行质量评价,有考评记录。

3. 重点评价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体温单、医嘱单等。具执业资质护士进行记录,并签名。

4. 对在职护士进行文件书写培训,并有考评记录。

 

查文件:

(1)护理文件书写标准。

现场检查:

(1)查护理部对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评价和考评记录。

(2)抽查2例危重患者病史的护理记录、体温单、医嘱单的书写及签名护士资质。

 

 

 

(八)提供心理和健康指导服务

3

1. 根据各科室疾病特点,建立患者健康指导手册(资料)。

2. 根据患者心理状态,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3. 根据患者的病情,实施有专科特色的健康指导(包括入出院、饮食、用药、治疗、特殊检查等)。

 

现场检查:

(1)查2个科室健康指导手册(资料)。

(2)抽查2名患者心理护理落实情况。

(3)抽查2名患者健康指导落实情况。

 

 

(九)仪器、设备和抢救药品有效使用

3

1. 各病区仪器、设备齐全呈备用状态,抢救药品保证在有效期内。

  

现场检查:

(1)抽查2个病区仪器、设备、抢救车药品,是否呈备用状态。

 

 

(十)临床路径护理管理

3

1. 依据临床路径质量监控标准,开展相关培训,并按流程提供规范的护理服务。

2. 依据临床路径标准适时与医师有效沟通。

   

现场检查:

(1)查临床路径护理规范及质量监控记录。

(2)查临床路径护理的培训资料。

(3)查开展临床路径护理情况。

 

 


  四十、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20分)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护理安全管理组织和监管

5

1. 护理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完善,职责明确。

2. 有重点护理环节安全管理制度,对护理安全进行监管,有记录。

3. 制定用药、治疗各环节的查对制度,在治疗、给药前采用2种以上身份识别的方法核对患者。

4. 病区有各类药品安全管理措施,护士掌握重点药物用药后观察要点及不良反应、意外情况的处理措施。

5. 护士掌握特殊检查和治疗后的观察及处理措施。

  

查文件:

(1)重点护理环节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和处理流程。

现场检查:

(1)查护理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和工作职责。

(2)查护理安全监管记录。

(3)查2个病区药品安全管理措施。

(4)现场观察2名护士用药、检查和治疗时查对及患者身份核查情况。

(5)抽查2名护士掌握用药、特殊检查和治疗后的观察要点及不良反应、意外情况处理措施的知晓情况。

 

 

 

 

 

(二)主动报告护理质量安全事件

4

1. 制定主动报告护理质量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制度。

2. 护理人员接受主动报告护理质量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制度的培训。

3. 科室有护理质量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登记本。

4. 护理部定期组织缺陷分析、整改及反馈,有改进记录。

 

 

 

查文件:

(1)主动报告护理质量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制度。

现场检查:

(1)查主动报告护理质量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制度的培训记录。

(2)查护理部和科室的护理质量安全事件相关缺陷登记、分析和改进记录。

 

 

 

评审项目

分值

评审要点

评审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三)护理风险防范

3

1. 制定患者导管滑脱防范、评估与报告制度和处置流程。

2. 护理部定期检查科室导管滑脱的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并有记录。

3.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压疮等发生(见第二部分患者安全目标相关章节,不重复评分)。

查文件:

(1)导管滑脱防范、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现场检查:

(1)查护理部定期检查科室导管滑脱防范措施执行情况的记录。

(2)查护理部对发生导管滑脱事件的原因分析及整改记录。

 

 

(四)护理操作及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4

1. 护理人员能熟练掌握口腔护理、静脉输液、各种注射、鼻饲等常见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以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2. 各护理单元的护理人员能熟练掌握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并能正确预防和处理常见并发症。

现场检查:

(1)抽查2名护理人员掌握本病区护理技术操作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2)抽查2名护士本专科护理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五)紧急意外事件的护理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

4

1. 护理部建立院内紧急意外事件(停电、停水、火灾等)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

2. 制定紧急意外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的培训方案并实施。根据医嘱,对不同患者(不合作、自杀、伤人等)实施约束(如约束带)等保护措施,加强巡视、注意更换体位、作好约束保护记录;对拒食或防噎食患者采用饮食护理措施以保证能量供给。

3. 有高风险患者(如自杀自伤、冲动毁物、伤人、外走、跌倒等) 以及跌倒/坠床、压疮、管路滑脱、用药错误等护理风险评估制度和防范措施。

4. 有精神科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有培训与演练。

5. 有危重患者、被约束隔离患者护理常规,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到位,患者安全措施有效,记录规范。

查文件:

(1)护理部紧急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现场检查:

(1)查护理部紧急意外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的培训资料。

(2)查现场抽考2名护士紧急意外事件应急处置流程知晓情况。

 

 

 

 

 


  四十一、特殊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 (25分)

评审要点

分值

评审内容

评分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一)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

8

1.布局合理,功能区域划分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要求,标识清晰。

2.制定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室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

3.消毒隔离工作符合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手卫生规范和医疗废物管理规定。

4.有相关护理操作规程的培训。

5.各种药品标识清晰,危险药品、麻醉药品管理符合规定。各种抢救仪器呈备用状态,有专人管理。

6.有护理质量控制人员或小组,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实行质量控制。

7.护理部有监测改进效果的记录。

查文件:

(1)相关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

现场检查:

(1)查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室护理操作规程培训资料。

(2)查消毒隔离、手卫生和医疗废物处置情况。

(3)抽查 1名护士对抢救设备、仪器和药品的掌握情况。抢救仪器专人管理情况。

(4)查药品标识,危险及麻醉药品的管理。

(5)查护理质量控制人员或小组实行质量控制的记录。

(6)查护理部监测改进记录。

 

 

 

(二)中心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与监测

 

8

1.建筑布局、工作流程合理,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要求。物流从污到净,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

2.制定并实施相关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与操作规程。

3.有护理质量控制人员及小组,对工作质量有评价分析及改进措施。

4.高压灭菌操作人员经上岗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并定期验证合格。

5.供应室消毒灭菌采用工艺、化学、生物等方法,有监测灭菌效果的记录。

6.制定消毒物品效期管理的相关制度。

7.护理部和医院感染科有监测改进效果的记录。

查文件:

(1)中心供应室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

现场检查:

(1)查供应室布局、流程(人流、物流、气流)。

(2)查质量管理小组的监管、分析、改进记录。

(3)查中心供应室医院感染控制监测相关记录。

(4)查高压灭菌操作人员的上岗资质及高压灭菌设备定期验证标识。

(5)查消毒物品有效期。

(6)查护理部监测改进记录。

 

 

 

评审要点

分值

评审内容

评分方法

评审结果及扣分原因

得分

(三)住院病区内一级和二级护理单元质量管理与监测

9

1. 工作流程合理,符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要求,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

2. 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

3. 制定并实施一级和二级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有应对冲动伤人、自伤、逃跑、窒息等突发事件的护理预案。

4.护士长须经专业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5.有护理质量控制人员及小组,对工作质量有评价分析及改进措施。

6.护理部有监测改进效果的记录。

查文件:

(1)相关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和突发紧急情况救治护理预案。

现场检查:

(1)查住院病区内一级和二级护理单元工作制度实施情况。

(2)查护士长专业培训证书。

(3)查质量控制小组的质量分析记录及整改措施的落实。

(4)查2名护士对突发紧急情况(冲动伤人、自伤、逃跑、窒息等)救治护理预案的知晓情况。

(5)查护理部监测改进记录。

                 

 

 

 

第五部分 医院管理(250分)

  四十二、依法执业(15分)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