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高效综合交通运输服务系统。加快运输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运输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行业行为规范、服务标准及自律机制,继续推进运输市场全面开放,积极培育交通运输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发展运输代理、维修检测、设备租赁、运输劳务、信息咨询等运输辅助服务,加快构建服务多样、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加强政府对运输市场的调节,健全综合交通运输政策体系,促进不同运输系统的互联互通,有效引导运输市场结构合理调整,提高运输服务集中度和组织化水平。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加大公共财政对城市公共交通、农村客运、支线航空服务和邮政普遍服务的扶持力度,逐步推进基本公共运输服务均等化。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加强各种运输服务之间的无缝衔接与合作,优化运输组织,创新服务方式,鼓励开展一体化运输服务,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不断提高客货运输服务效率。
拓展邮政和快递服务网络。依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拓展邮政和快递服务网络。强化邮政普遍服务能力终端建设,完成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和邮政局所标准化改造,推进行政村村邮站和城镇居民楼信报箱建设。在合肥、芜湖、蚌埠等城市建设快件处理(分拨)中心,加快发展电子商务配送、一体化邮政物流等新兴业务,大力发展高效快递服务,建设快递物流园区。支持邮政服务“三农”,大力发展农村邮政物流。
(六)提高交通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贯穿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工具装备的全生命周期和生产服务全过程,增强应急和国防交通保障能力。
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强化交通安全理念,建立政府主导的交通安全长效教育机制,树立交通安全终身教育理念,提升全体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建立健全交通运输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交通安全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和装备规划设计、建设制造、运营使用全过程监督管理,落实监管措施、机构和责任,逐步实现安全生产监管全覆盖。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交通运输设施、装备安全标准和安全认证、评估规范,建立安全责任考核和追究制度。加大交通安全设施投入,加强关键和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构筑安全监管网络,建成危险品和重点运营车辆GPS联网联控系统,新建交通设施实行安全系统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使用。加强交通安全科研及成果应用,推进多层次安全队伍建设。
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构建各级交通应急保障体系,制定交通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建立交通运输应急预案和处置机制,形成跨区域交通应急报送和区域联动协调机制。增强交通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全天候保障水平。加快安全预测预警和救助能力建设,建成全省高速公路恶劣气象条件监测预警系统和水上搜救系统。
加强国防交通建设。按照国防需要和相关规划,统筹国防交通建设,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平战结合、同步规划、一体建设,增强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等重要交通设施的国防功能。重点完善局部战备路网,改善战略通道应急保障条件,加强机动道路和港站建设,提升综合保障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深化体制改革。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国家相对应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完善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协调机制。深化铁路投资体制改革,规范合资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完善省方权益监管机制。推进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明晰事权、分清职责,逐步理顺各级政府在公路建设、运营和管养中的关系。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建立良性运转的养护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理顺水运管理体制,整合水运管理职能,推进航道养护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低空空域开放,理顺机场管理体制,建立航空运力和服务的协调机制,促进民用航空和通用航空的快速发展。深化邮政监管体制改革,健全普遍服务保障和监督机制,强化和落实政府监管责任。
(二)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完善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定人定岗定责,全面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加强与国家相关规划衔接,力争重大交通项目纳入国家规划。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力量,加大经费投入,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部门、区域之间协调联动,强化要素保障,建立项目报批绿色通道。加强航道整治与河道治理等关联项目整合,共同推进项目实施。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加大在建项目协调调度力度,及时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强化项目谋划,健全项目储备制度,重点研究谋划一批关键性、区域性、综合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物流项目。建立考核奖励制度,促进“十二五”交通建设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