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提升住房保障能力。到2015年,五年新增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各类棚户区改造以及农村危房改造等保障性住房200万套,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得到明显缓解。
  (六)增强城镇文化软实力。
  把城镇文化软实力作为推动城镇化的重要支撑,提升文化品味,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市民素质,形成特色鲜明、引领发展的城市精神,不断强化城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推动城镇化向更高层次、更优品质、更强活力的方向发展。
  提升城市文化品味。按照开放、多元、传承、创新的方针,营造人文底蕴浓厚、时代特征显著的城市文化氛围。传承历史文脉,大力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梳理汇编传统文化,保存历史记忆;加大历史文化保护力度,重点保护徽文化、道家文化、禅宗、理学以及黄梅戏、庐剧、花鼓灯等代表性人文资源,加强亳州、寿县、歙县、安庆、绩溪等历史文化名城(含街区、村镇)和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支持具有较强文化底蕴的镇加强文化建设,精心保护历史遗存、古建筑及近现代优秀建筑、特色历史街区、工业手工业街区、地名、民俗等;充分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创新内容、形式、载体和技术,加强整合利用,积极开展各类传统文化交流,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力发展现代文化,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引导和促进新兴文化业态集群化发展。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促进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相互交融。
  统筹考虑城市历史文化和发展定位,推动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水平,形成既有时代感又有地方特色的城镇风貌。加强城市景观建设,以城市街道、公园、雕塑和标志性建筑为重点,打造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亮点。有步骤推进城市各区段的美化,整治建筑外立面,强化景观灯光管理,大力实施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新城建设尽量保持原有风格,不破坏历史风貌,突出单体建筑特色,体现整体建筑群落的协调性,避免单体建筑在区域内的简单堆积。结合老工业区、老城区改造,规划建设一批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基地和园区。加快城市个性街区建设,打造特色文化集聚区。完善城市标识体系,使城市定位、交通指示、特殊指示和文明提示系统更加完整、更具人性化,加强信息技术等在标识系统中的应用,提高科学性、交互性、智能性、适应性和审美性。
  增强创新能力。把创新作为推动城镇化的主动力,大力推进思想观念、发展模式、机制体制、对外开放、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创新,不断强化科技、知识、人才、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对城市发展的驱动能力。营造城市创新氛围,弘扬科学思想,推进创新实践,大力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营造全社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使创新成为城市精神和城市形象的重要内涵。优化创新体制环境,开展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工程,分类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引导各市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服务创新、科技创新,建立创新政策落实效果监测与反馈机制,形成创新友好型的体制环境。完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力争把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打造成为中部创新环境最好、支持政策最优、成功率最高的地区。
  提高市民素质。大力加强市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文明礼仪建设。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逐步形成知荣辱、讲文明、促和谐的社会风尚;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逐步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市民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抵制歪理邪说,在全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创建学习型组织。大力普及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市民文明礼貌、尊重他人、举止文雅的良好习惯;促进市民身心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专栏8 创新型城市建设工程
  选择一批具有较强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城市或城区进行试点,支持试点地区制定创新发展战略,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力,探索新型发展模式,为全省转型发展作出示范。
  文化创新型城市。以文化产业发展突破为重点,加强人力、物力、财力支持,通过文化艺术领域创新,打造全新的城市发展形态。
  服务创新型城市。通过不断创新城市的服务,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发展服务型经济,努力提高社会综合服务、政府服务和社会福利水平。
  科技创新型城市。以科技集成和科技创新为重点,依托大学和研究机构,形成雄厚的科技实力、较强的创新能力与明显的科技产业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量的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产品,成为推动自主创新的动力源。
  (七)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
  以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为着力点,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要素资源向农村流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保障、人口计生等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进乡村,加快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保障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加快建设寄宿制学校、乡镇中心幼儿园、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等。健全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进镇村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推动城镇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向农村延伸,建设县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推进文化服务向农村全面延伸,完善农村文化服务设施,推进乡镇(村)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室)、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