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城市绿化示范工程。选择若干绿化条件较好的大城市、县城以及小城镇作为试点,按照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标准,重点从市民绿化知识、义务植树、绿化覆盖、绿地等方面推进示范城市的绿化建设,促进形成广场、河流、社区平面绿化以及各种绿地相互交融,点、线、面协调发展的城市绿化生态系统。到2015年,努力实现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5%,试点城镇形成富有特色的绿化景观。
  (四)创新城镇管理。
  坚持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关口前移、依法管理的原则,整合城镇管理资源,优化城镇管理方式,构建和谐管理长效机制,提高社会管理能力,推进形成法治、安全、高效、文明的现代化城镇,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对社会秩序的认同感。
  加强城市综合治理。促进市容市貌整洁有序,坚持综合整治、疏堵结合,强化文明规范执法;加强依法管理,完善城市管理各项标准和规范,健全完善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执法体制并进一步向乡镇延伸;以老旧居住区、城郊结合地区等为重点,集中力量对违法违章建筑、马路市场、建筑工地等进行专项整治,综合治理乱设摊、乱倒垃圾、乱张贴、非机动车乱停放等城市管理顽症;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街道、文明小区等活动,增强市民法制观念和文明意识;加强城市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把外来人口管理纳入城市日常管理的轨道。保障公共设施有序运营,政企分开、管养分离,创新运营手段,完善维护机制,推进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基础设施运营维护;加强基础设施运营监测,形成日常检查、定期检测、运营评估的维护机制;制订不同领域基础设施的维护标准;加强对城市维护项目的监督、指导和考核;促进市、县、区联动和系统维护,发挥基础设施整体效益;开放城市维护作业市场,引入市场化、社会化机制,提高维护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城市安全平稳运行,强化群众安全防范意识,普及安全防护技能,充分发挥基层民防组织、志愿者队伍作用,推进疏散地域(基地)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响应和救援保障能力;健全城市科技备灾、灾情评估、社区综合减灾体系;推进预警信息发布终端进社区、乡村、企业和学校;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社会丑恶现象,完善社会治安防范控制体系,深入开展创建“平安社区”活动,积极做好各种社会矛盾的疏导和调解工作。
  健全城镇社会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推进城市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加快职能转变,强化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把工作重心转向保障公共服务的供给,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积极开展地方立法,推进城市化管理和城市治理的法制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建立健全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和公共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通过委托、授权、承包等形式,有序推动部分职能转移给非营利的社会组织。扩大社会公众参与度,广泛动员公民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培养公民意识,履行公民义务,扩大民主恳谈会、市民听证会适用范围,促进市民对相关民生政策进行监督,不断增强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探索建立新市民培养机制,创造条件让外来人员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
  创建和谐城市社区。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建立社居委管理、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管理机制,促进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管理有效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扩充社区管理职能,积极承接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剥离的各类社会职能和服务职能。加强社区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工作的专业化水平。鼓励外来人员参与居住社区的公共事务和社区管理。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基础条件和服务设施,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专栏6 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健全社区服务体系网络,到2015年,城市100%的社区建立社区服务站,80%以上的街道建立社区服务中心,80%的城区建立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平台,80%的建制村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80%的乡镇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五)提升城镇公共服务能力。
  围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住房、社保、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消除制度障碍,保障合法权益。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基层就业服务中心,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培训补贴制度,推进培训资金省级统筹。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险体系和社会救助制度,将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医疗和养老保险,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加快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着力解决城镇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优先支持依据城镇规划布局调整的中小学及幼儿园建设,在城市新区开发、老城区改造中按标准和规范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实现与居民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以流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保证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并做好与高中阶段教育的衔接。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城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向社会免费开放。加强社区文化中心建设,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完善体育设施网络,推进全民健身,增强市民体质。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专栏7 保障性安居工程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