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多元支柱产业。贯彻“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整体思路,在大力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培育多元支柱产业。
-- 装备制造产业。加快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产业链为纽带,逐步打造大同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和产品。引进中国重汽和陕汽等重大战略伙伴,加快大功率电力机车的研发转化,大力开发特色产品。具体完成下列项目:同车公司六轴大功率机车项目、山西北宇年产5000辆专用车项目、陕汽年产5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中国重汽大齿集团变速箱项目、仁和铸造2.5亿元变速箱体项目、特威尔1.5亿机械项目、上海洋浦1.8亿元机械项目、同煤机电公司5.75亿系列合作项目、同华1.1亿矿机项目等。
-- 现代医药产业。以国药集团威奇达公司为龙头,带动其他制药企业,形成同类合并、优势互补、原料药和制剂并重、上下游衔接、产品规模迅速扩张的大生产格局。具体完成总投资100亿元的以下项目:普德药业、国药威奇达、仟源药业、振东泰盛药业、同达药业、亚宝药业完成搬迁改造并达产达效,星火制药、利群制药、维敏制药、硕达药业、利丰华瑞制药完成建设并达产达效。大力提升我市医药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实施同药雄起战略,培植医药工业支柱地位。
煤化工及其它产业。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引领转型、以项目促进跨越,形成支柱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完成中亚合资二期5万吨氯丁橡胶项目、完成中国蓝星集团年产13万吨TDI、1.5万吨ADI项目、完成同煤集团60吨甲醇项目和投资80亿元的2×12万吨聚甲醛项目、完成投资亿元的泓泰工贸氮气项目、完成晋投集团25亿的5万吨玄武岩开发项目。完成投资20亿元的庞大汽车文化广场项目、投资18亿元的华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项目及投资1.7亿元的煤气公司工业遗址等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项目。
2、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伴随整个农业生产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全新农业。要实现大同的生态农业建设,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农业发展及结构调整工程:
一是高效畜牧工程。实施高效畜牧工程,大力实施高产奶牛、瘦肉型猪、肉羊良种改良、肉牛良种改良和特种养殖繁育等五大良种工程。要加强畜牧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畜牧业在全面协调中可持续发展,基本形成高效发达的现代畜牧业格局。
二是优质杂粮工程。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稳定粮食产量,实施百万亩优质杂粮工程,积极调整引种、育种方向,引进、培育和推广一批优质高产新品种,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引导企业和农民按照有关质量标准及生产技术规程开展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高标准的优质小杂粮商品生产基地,重点建设小杂粮基地乡,建成谷类、脱毒马铃薯、莜麦、苦荞、豆类基地。
三是绿色蔬菜工程。实施绿色蔬菜工程,瞄准京津市场,突出特色,加快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大力实施占领京、津、唐地区淡季市场,扩大南方夏秋市场,多元开拓国际市场的市场开发策略,千方百计拓宽销售渠道。
四是基础建设工程。继续实施新水源建设工程,完成唐河水库和守口堡水库建设,改造册田、孤山、恒山、赵家窑、十里河等水库。实行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加快农村大中型沼气和户用沼气等能源项目建设。
五是生态村镇创建工程。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的五个全覆盖及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统筹城乡规划,要加大村镇规划投入的力度,完善8个县区驻地镇规划编制,完成91个乡镇和70%的农村建设规划。组织实施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力争完成云兴、新荣等10个建制镇的配套建设,达到基础和公益设施较为完善,有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处理厂,街道硬化、宽畅、亮化的目标。农村居民住房功能齐全,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5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平方米。加快创建生态乡镇和生态村步伐,完成40%的旧村改造和20%的新村建设,达到村容村貌整洁优美,有符合规划的硬化路面,有达到饮用水标准的生活用水,有符合卫生要求的厕所,有集中的排水沟渠,有集中的垃圾收集转运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