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县医院中医药工作。县医院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住院部设立不少于总床位数5%的中医病床,切实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实施中医药“三进”工程,推动中医药服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标准化建设,继续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到“十二五”末,所有乡镇卫生院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服务规范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基本中医诊疗设备、中医药适宜技术设备和必备中药,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不低于执业医师总数的25%;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以中医为主或能运用中西两法为群众服务的乡村医生,并配备必要的中医诊疗器具,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与技术,提高运用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大力倡导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的中医养生保健理念,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推动中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疾病预防和康复、食疗药膳、运动调摄等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满足广大群众不同层次的中医药养生保健需求。
三、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
(一)培养一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十二五”期间,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打造县级名中医队伍,提高我县中医药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创新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引进中医药人才和中医药本科以上毕业生,引进5名左右市级中医药学术骨干。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每年建设1个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为名老中医配备继承人员,建立起成员稳定、结构合理的传承团队,逐步完成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整理和传承。实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项目,有计划遴选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进行重点培养,造就新一代中青年名中医。通过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继承、重大课题研究、中医药培训等途径,着力培养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
(二)加强基层实用型中医药人才培养。“十二五”期间,通过重温中医药经典医籍、强化专科进修和跟师学习的培养方式,培养100名基层中医临床骨干。依托县中医院,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对乡、村两级卫生人员中医药基本知识与适宜技术培训。大力开展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规范化培训,支持基层中医药人员和乡村医生参加中医专业学历教育。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医执业医师带徒培训,不断补充、壮大中医药队伍。将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纳入基层医生在职培训和执业考核内容,引导基层西医人员学习和运用中医药。鼓励各类中医药人才到基层工作。